和音乐一起玩论文_李祖英

和音乐一起玩论文_李祖英

——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思考

四川省喻寺镇中心幼儿园 李祖英

案例:

前不久,我观摩了一节小班的音乐活动,内容是学习歌曲‘“蚂蚁”。这节课一开始,老师就说: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学唱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蚂蚁”,大家喜欢吗?想学吗?

生:喜欢,想学。

师:那么,现在请小朋友坐好啦,认真地听老师唱两遍这首歌曲。

于是,老师把这首歌唱了两遍。然后问:好听吗?

生:好听。

师:想学吗?

生:想。

师:那我要问你们,歌曲里唱了什么呀?你听到些什么呀?……

接下来便是:老师唱一句,小朋友跟着唱一句……如此反反复复地“我唱一句,你唱一句”之后,要么就是幼儿跟唱几遍,要么就是师生一起唱几遍。小朋友

懒洋洋地跟着老师唱了起来,好多小朋友把“一只蚂蚁”,唱成了“一只阿姨”,把“急得直摇头”,唱成了“急着急摇头”。而老师却好像没听见一般,不管三七二十一,依然鼓励小朋友:大声唱,跟老师一起唱。时间差不多到了,老师宣告活动结束,小朋友这才站起身来,到教室外面玩去了。

课后评议时,该教师自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因为她觉得小朋友基本上会唱这首歌了。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目前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

农村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活动,形式非常单一,几乎就是教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如本案例就是直接教孩子唱歌,很少有教师开展“音乐欣赏”、“打击乐”、“体态律动”一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也主要运用的是教师教唱、幼儿跟唱;或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形式,方法简单、机械,幼儿被动学习,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幼儿逐渐失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重视音乐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讨论的是,我这学期教了几首歌了,小朋友学会唱几首歌了,会跳几个舞了。大家重视的是小朋友学唱了几首歌,会跳几个舞。也就是说,教师们往往重视音乐课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把音乐活动变成单纯的教师传授、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怎能体验到音乐的快乐?

3、音乐活动选材呆板,不考虑时代性。我知道好多农村幼儿教师都喜欢教小朋友唱“我们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这首歌,里面有“我们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每天早晨赶着它们到池塘里……”老师解释了又解释,好多小朋友还是不知道什么是队里?竟然有小朋友唱成“对你”。时代变化了,现在都称“社”、“组”,老师为什么不把这句歌词改一改呢?是否可以改成“我们家里养了一群小鸭子”呢?又如:有一首经典儿歌“一分钱”,也是老师们非常喜欢选择的一首歌曲。请问:现在的一分钱能买啥呀?谁还用一分钱呐?老师为什么不把它改成“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元钱”呢?这样,小朋友不是更容易理解吗?我们知道,传统的儿歌,旋律美,内容也美,不仅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和笑语,而且还给他们以真善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值得传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很多事情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那些时代色彩非常浓厚的儿童歌曲,我们在利用它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根据现在的时代特点适当改编呢?使之更符合现在儿童的生活特点,更容易让儿童接受。

4、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基本的音乐素质的培养。案例中,教师教唱一句,小朋友学唱一句,还一直坐在那里。如此枯燥、呆板、单调的活动,谁会喜欢?谁能体验到快乐?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幼儿只能是机械地记忆,缺乏对幼儿节奏感、欣赏力、表现力等音乐素质的培养,幼儿无法在音乐中产生健康的情感体验。

那么,农村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第一,大家知道,音乐是最将幼儿的音乐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动起来。

善于表达情感、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对儿童的特殊力量主要表现为对于情感的影响。幼儿通过接触不同情感、不同内容的音乐,现实的情感世界将会逐渐变得丰富和充实。儿童是活泼好动的,喜欢用动作来表达他们所理解的内容。因此,将音乐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儿童和音乐一起玩,让儿童在玩乐中听听、唱唱、跳跳,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如,学习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先让小朋友玩“我来敲一敲”的游戏,让他们尽情地敲打小鼓,感受敲得轻与重不同时,小鼓发出的声音也就高低不同;敲得快与慢不同时,小鼓发出的声音长短不一。这样再让幼儿在玩玩、唱唱、玩玩中学习歌曲,他们自然乐意演唱歌曲,自然能较好地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又如,让中班幼儿学习歌曲“吹泡泡”时,先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在游戏中观察泡泡的颜色、大小、形状、变化过程,再让幼儿手拉手成一圆圈(“泡泡”),一边玩一边学习和表演。当我们把音乐作品进行意向处理后再呈现给小朋友,那么他们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和表达也就容易多了。

第二,带领幼儿参与体验式活动,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创造。

瑞士作曲家、教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以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节奏。他认为,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音乐教育先聆听音乐,再引导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区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音乐教育首要是培养儿童运用所有感官参与体验,其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于体态律动,如:拍掌、摇头、转动、踏步、指挥、弯腰、旋转、语言、唱歌、走、跑、跳、爬、滑、蹦等等,引导儿童在参与中自发的、自然地获得音乐的感受,而不是靠外在的灌输和技术训练。如大班幼儿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让幼儿扮演蜗牛、葡萄树、黄鹂鸟,运用爬、走、弯腰等体态动作,把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通过动作自由呈现出来。在这种参与式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将幼儿引入富有情趣的意境中,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富有想象地、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幼儿既动口、动身体,也要动脑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培养表现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让幼儿乐学。

大家熟知的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认为音乐不仅是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同时还包括唱歌、表演、即兴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其内容、形式、方法应该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恰当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唱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节奏乐、律动活动中,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如节奏活动中,可以既运用乐器或辅助器材,如生活中的物品,又让幼儿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发出的不同力度的声响进行节奏训练,让幼儿在玩乐中唱、跳、演、奏。

总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创造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我们要努力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动起来,让幼儿和音乐一起玩,一起快乐成长。

论文作者:李祖英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和音乐一起玩论文_李祖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