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现边贸向国际规范运作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贸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俄两国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都在实行全方位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都在创造条件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必然要求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由简单的不规范的易货贸易向按国际通行规则运作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合作转变。正确认识这个转折,加速实现这个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边贸下滑是不适应转折的必然结果
自1982年恢复边境经济贸易以来,我省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经历了热闹红火的超常规发展时期。特别是从1988年到1993年的6年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近90倍。
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边贸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去年前11个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劳务输出8413人,比上年同期下降59%。据对67个有经营权的公司调查,有近2/3的公司亏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急剧下滑的局面?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两国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边贸获得高额价差的特定历史条件已消失;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两国都在进行政策调整,边贸超常规发展的特殊政策环境已不复存在。而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却没有适时有效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一是贸易形式和进出口商品结构、质量不适应转折的要求。随着双方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全方位扩大开放,都已经认识到易货贸易方式,受双方公司之间一次性进出口平衡的局限,短期行为严重,贸易关系难以稳定;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特别是单一的进口货源难以保证;再加上易货贸易的合作伙伴过分集中在俄罗期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造成抬价抢购、削价竞销,几年来已使这一地区我方需求的物资严重短缺,贸易规模难以持久和扩大。于是俄方逐步加强了对易货贸易的管理和限制,我方也提出了要向规范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转变。但是,多数边境地方贸易企业,至今也没认清这个问题,仍然局限于类似服装换尿素、轻工产品换钢材的低层次上。
二是边贸企业素质和宏观调控不适应转折的要求。边贸放开后,各自为政,大哄大上,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管理没有跟上,全省边贸公司由1991年的656家,一下发展到几千家,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中出现了秩序混乱的现象。靠着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不合理的高额价差,一批企业还能盈利。1993年以后双方政策调整和市场形势变化,多数就无法适应,或者做不成买卖,或者亏损。
三是“南联”的力度不够,“北开”的实力不适应转折的要求。我省资源型、“原”字号初加工和过重的产业产品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与俄方趋同;适应俄方需求的轻工消费品工业比重小、档次低、质量差,缺乏竞争能力。边贸红火的几年中,一些地方和边贸企业仅满足于从南方组织商品货源,而对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发展“中中俄”、“中外俄”的多边经贸合作重视不够。因此,使得我们在与俄方合作中显得实力不足。
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在转折中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互补、互通有无,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按国际规范运作的经贸合作,是一个艰难的转折。应该说,实现这种转变的主客观条件是存在的,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的前景是广阔的。
第一,边境地方经济贸易超常规发展的特殊历史条件和优惠政策虽然有了变化,但毗邻国家和地区之间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互补优势和竞争优势将长期存在,世界经贸合作的大趋势表明,地缘优势是无法取代、永远有利的合作条件。我省与俄远东地区有着3045公里边界,这一优势是大多数国家和国内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双方的市场容量都很大,商品的互补、互换性强。我国是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我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改革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生产下降,日用工业品与食品匮乏的局面短期内难改变。西方高档商品虽然进入,但俄高收入者不到总人口的1%,广大群众仍然需要我国的中低档经济实用商品。市场需求的广泛性和消费的多层次,是我与俄发展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的基础。只要我们提高商品质量,保留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在俄罗斯市场是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是可以恢复商品信誉,夺回和扩大市场的。事实上,俄罗斯仍然是我省最大的贸易伙伴。1993年我省进出口总额,俄罗斯占69%;去年1至10月份,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大幅度下滑的形势下,其进出口商品总额仍然占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的59.3%。
第二,中俄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有利于边境地方经济贸易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已经建立。目前边境地方经济贸易面临形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两国关系已实现了正常化,两国首脑多次宣布并正在实际建立“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致力于把“两个互为最大邻国的国家平等互利的经贸科技合作在既有基础上大力向前推进”,双方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在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边贸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第三,原来的易货贸易形式和经贸体制已不适应,但改革开放为边境地方经济贸易向国际规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中俄双方都已摒弃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俄方的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容易对接,互相都在寻求既保持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又符合国际经贸规范的新途径。随着改革到位,目前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调整战略,实现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的战略转折
第一,转变经贸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实行边境地方经济贸易转折,核心是从单一的、简单的的易货贸易,向易货贸易、现汇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经贸合作方式转变,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学会现汇贸易,掌握按国际通行规则运作的贸易方法。今后各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企业都要从事现汇贸易和办实业。为此,对具备易货贸易条件的要积极为其解决易货贸易经营权,具备现汇贸易条件的要积极为其争取现汇贸易经营权,逐步把全省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企业转为全方位对外开展经贸合作的企业,逐步形成以贸易促经济技术合作和以经济技术合作促贸易的灵活的经营机制。边境市县要积极开展与俄对口行政区的合作,力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沿边地区建立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的农副产品基地,探索贸工农联合发展的新路子。把我省大中型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企业的对口合作。进一步办好边民互市贸易区,允许中俄边民持有关证件进入市场交易。加快黑河、绥芬河市与俄对应城镇建立自由贸易合作区的步伐,努力实现区内资金、物资、人才自由流动;从建立境内境外经济合作区起步,构筑我省沿边经济开放带,吸引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港澳台等周边国家与地区参加,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第二,转变商品形象,调整商品结构,坚决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提高边境地方经济贸易商品的档次,严格出口商品质量检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和不合格商品进出境。鉴于我国商品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信誉下降的实际情况,要广泛举办我国优质商品展销会,发挥我国的商品质优价廉、运距短、到货及时的优势,恢复和树立我国商品的良好形象。改变单一出口日用消费口、进口原材料的格局,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出口比重,更多地引进俄罗斯的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核能利用、水利发电等技术设备和施工技术设备,更多地输出我方轻工日用品、食品、纺织品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转变市场战略,全方位开拓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强化对西方发达国家、东南亚国家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经贸合作。对于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来说,要立足远东向俄罗斯腹地延伸,以匈牙利为窗口,向东欧和其他国家延伸,积极开拓韩国、朝鲜、越南、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其他周边国家市场。在这方面,市场空间广阔,我们可以大有作为。
第四,强化“南联”力度,壮大“北开”实力。“南联北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方针。我们要以“北开”吸引“南联”,以“南联”促进“北开”。联合全国力量开拓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但是,在实践中,扩大“北开”的力度强,促进“南联”的力度弱。我省边贸经济实力、商品结构、技术含量、商业质量等没有通过“南联”而得到应有的调整和提高。因此在形势转折中很不适应,出现下滑。实践证明,“南联”越好,实力越强,“北开”越旺,我们一定要把“南联”做为一个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振兴边贸的重大举措来抓,把我省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与南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经营管理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北开的层次,同时切实使黑龙江成为全国开拓独联体市场的大通道,在服务全国中发展自己。为此,要以引进资金、引进技术为重点,加强与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创办以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为导向的出口产品基地、专厂,促进省内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壮大开拓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的经济实力。
我们应该抓住沿海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拓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的竞争能力。与南方和港澳台、东南亚国家联手,大力开展“中中俄”、“中外俄”的多边经贸合作扩大北开领域,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转变经营策略,实行集团化经营。目前,全省边贸企业虽然很多,但具有一定经营实力和经营规模的大型企业却很少。因此,要整顿边贸企业,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素质。根据边境地方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全省保持若干家能够坚持经常过货的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企业是适宜的。要选择一批有对外经营权和经济实力的骨干企业,以它们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既可以是省内企业的组合,又可以是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的企业组织;既可吸收大中型国有企业参加,又可吸收具有一定经营实力的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实行贸工农商技银一体化和各种经济成份的股份制。同时,要把民间易货贸易纳入边境地方经济贸易,实行统一管理,以维护边贸秩序,保证商品质量。
第六,转变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我省边境地方经济贸易额虽然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左右,出口地产品占出口商品的50%左右,但是对全省经济发展却拉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中介性贸易多,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少;商品品种分散,初级产品多,没有形成牵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不能再就边贸抓边贸,而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通过发展边境地方经济贸易牵动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今后,发展边境地方经济贸易要实行四个结合:
一是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适应独联体和市场的要求,大力发展以食品、饲料、医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其他日用消费品工业。
二是与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结合。通过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从俄罗斯等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引进适用技术、设备,嫁接改造我省的大中型企业。
三是与开辟经济建设“第二战场”结合。发展边贸,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既是“第二战场”的一个重要内容,又需要“第二战场”的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参与。要引导“第二战场”的这些经济成份向深加工、高层次、集团化、外向型发展,增强开拓独联体市场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我省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水平高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粮食商品量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多。我们要利用地缘优势,通过边境地方经济贸易促进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实行联合协作。也可以在境内创办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市场需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禽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