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课程标准在教改领域并结合新教材开展得正如火如荼之时,语文老师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一些做法,就语文教育教学该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谈一点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新教育目标透视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各国之间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已成为教育的竞争。教育必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能为生产生活服务。在分析了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各教育先进国家(如美、英、法、德、日等国)的教育目标后,我国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育目标,《纲要》中作了明确表述,主要是:①培养的学生要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以几何级数递增,获取许多知识已不再是学习的首要目标,取而代之的将是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个人或单位事业成功的法宝,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未来人与人的竞争,单位部门间的竞争,地区国家间的竞争在水平、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谁就能取得胜利。而另一方面,只有创新精神而没有实践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所以这两点是我们教育目标的核心。③要有一定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已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应成为人类社会所有成员的共识,成为每一个社会文明人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繁衍、安定生活下去,人类社会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教育、环境意识的培养被摆在了重要位置。④要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等),要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乐于为人民服务。新课程培养目标将这一点放在首要位置,足见国家对德育的重视和德育的重要性。著名演讲家曲啸曾说:“有德无才的人顶多是个庸才,而有才无德的人却是个危险品。”因为这种人自私,为了一己的利益会损害别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甚至会背叛自己的祖国。比如说我们国家培养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出国留学,可真正学成回国为祖国效力的人还不到出国留学总人数的20%,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吗?例子是很多的。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去爱国。”陈至立部长在《WTO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篇文章中以极其敏锐的目光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下一代的德育工作,防止西方敌对势力、敌对国家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和平演变。所以说德育工作是很重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要有健壮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乐观、自信、勇敢、坚毅、果断等),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如要学会欣赏美 、评价美、表现美等),要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学会休息、学会生活,只有会休息、会生活的人才是会工作的人,才是有创意的人。我觉得这是新课标培养目标中很前卫的一点,它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的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关注了学生未来的生活。
二、语文课程性质特点领悟
再来看看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应该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首先要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学的本源。
新课标吸收了新大纲的优点,并作了发展,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工具性”?就是指语文作为一个交际工具,它要培养学生扎实运用语言的能力。什么是“人文性”?就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或是情感受到陶冶,或是思想受到启迪,或是审美情趣受到熏陶。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课文内容里蕴含了浓厚的人文教育因素。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作品总让我们的灵魂久久受到强烈的震撼。像《平凡的世界》《骆驼祥子》《高老头》等。有不少年轻教师喜欢看《读者》《青年博览》这两种杂志,就是因为这两本杂志里每篇文章都是经典佳作,都有着浓厚的人文教育因素,令人百看不厌。再看我们的作文,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邱少云那宁可在烈火中忍受煎熬也不暴露整个潜伏部队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同时一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影响集体,不影响大局的品质悄然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蕴于其中,润物无声。
我们一直很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却忽视了它的人文性,认为人文性只不过是工具性的附加,其实这是对语文性质的误解。现在我们一定要两者并重,两全其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之一,语文课程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它的资源时非常丰富的,语文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积极开发这些资源,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多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活学语文,学活语文。
论文作者:杨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语文论文; 的人论文; 人文论文; 语文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要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