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网瘾父母的拔河_网游论文

青少年与网瘾父母的拔河_网游论文

网瘾少年和父母的拉锯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锯战论文,网瘾论文,父母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半年来,因为网络游戏问题,小刚的父母和儿子陷入了一场“拉锯战”之中。为了帮助儿子戒除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父母使出了所有的“招数”,但最终还是输给了儿子。

母亲说,小刚当初是以不错的成绩进入现在这所区重点高中的。自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他的学习成绩就一路直线下滑,已经从入学时的班级前五滑落到了现在的班级倒数位。为了使小刚能停止玩网络游戏,他们的嘴皮都快要磨破了,跟他讲了很多道理,也想了很多办法劝他,但都没有什么效果。实在气急了,也打过他、骂过他,可小刚的网络游戏行为不仅没有任何收敛,相反更加着迷了。每天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来得及放下,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喊他吃饭,他还不耐烦;玩累了就直接上床睡觉,澡都懒得洗。后来,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干脆把家里的电脑藏了起来。没想到,小刚从此更加“疯狂”了。中午不回家,骗他们说在学校复习;下午放学后更是见不到他人影。后来发现,其实他是在游戏厅里玩游戏。“小刚对网络游戏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只要他答应不再玩了,我给他下跪都可以。”母亲很无助地说,“现在自己连死的心都有。”

小刚为什么对网络游戏如此痴迷?难道他从网络游戏中得到了什么他想要的东西?在与小刚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初中毕业时,小刚的理想是上某市重点高中。因为中考时没发挥好,才以几分之差进了现在的这所区重点。那段时间,小刚的心情很不好,加上在班里的成绩还不错,就放松了学习。第一次月考后,小刚发现自己的成绩出现了大幅度滑坡,心里特别害怕,没敢把真实情况告诉妈妈。但他心里还是着急的,也想了一些办法试图把成绩追上去,可落下的课程太多,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练习题也基本都不会做。每天一坐到书桌前心里就烦,情绪也是时而抑郁,时而焦躁。父母每天除了照顾他生活,像以往那样叮嘱他学习外,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关心他的话。有一次,他心里实在憋得慌,就上网玩了会儿游戏,没想到,竟然招来了父母一顿严厉的训斥。

小刚说:“父母根本就不关心我,只在乎我的成绩。既然他们都不在乎我,我也没有必要为了他们的面子学习了。”从那以后,只要心里一烦,他就会背着父母偷偷玩儿游戏。“玩儿游戏时的感觉特别好。没有人批评和训斥我,如果战胜了对手或闯关成功,还可以获得‘奖品’和积分。真的,我觉得特别的开心和自信。就这样,我渐渐就迷上了网络游戏。”说这句话时,小刚的神情有些得意。这可能就是他内心深处最需要的东西:肯定、鼓励和自信。

别让孩子在网络中寻找“成就感”

生活中,有很多像小刚一样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本来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无力应对学习、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挫败和困难,又不能及时获得父母的有效帮助,“被迫”逃到网络游戏中去。他们通过游戏方式麻醉自己,欺骗自己,以忘记那些烦恼和痛苦的事情,获得暂时的心灵放松和情感快乐。当他们从游戏中找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渴望却又无法得到的东西(如友谊、快乐、欣赏、尊重和成就感等)时,哪怕是虚幻的,也不会轻易“放手”。因为,他们心灵上的缺口需要东西来填补,心灵的痛楚需要慰藉来疗伤。这个时候,他人的强行阻止,不但不能使他们退出,还会激起他们的愤怒,甚至反抗行为。

敌意是在对抗中形成的。就像拔河,对手以多大的力量对抗,某种程度取决于我们的行为。拿小刚的问题来说,当父母使劲把小刚往自己这边拉时,小刚反而会往后缩,结果,父母陷入了与小刚争夺胜负的困境中。“拔河”带有对抗的性质,父母“拉”的行为实际起到的作用是“推”。效果是把孩子“推”得离自己越来越远,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当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后,父母要有把孩子“拉”回来的坚定信念,但行为上千万不要对抗,不要急躁。打压和控制,其实是在把自己教育不得法而应承担的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

那么,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呢?建议小刚的父母这样做:

1.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小刚沟通,听听他怎么解释自己的游戏行为,从中了解小刚的情感需要,并表示理解。

2.借用孩子固有的兴趣(如游戏闯关的快感等),并将其延伸、扩大到他缺失的乐趣中(如把闯关的快感延伸到英语单词量升级的成就感)。

3.帮助小刚重建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从本质上说,“迷恋”游戏是一种习惯。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小刚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如阅读、参与竞赛或文体活动等)去替代它。同时,尽快帮助小刚把落下的课程补上去。

标签:;  

青少年与网瘾父母的拔河_网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