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西方经济政策的冲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冲突论文,年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战后经济秩序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中所确定的“新世界经济秩序”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成员国共同设立一种紧急储备基金,对国际收入出现暂时困难的国家提供贷款;世界银行,有计划地对成员国政府的大型公共设施项目提供贷款;贸易及关税总协定,形成一些管理世界自由贸易的协定。
这个体系调整了国际金融业者的利益,同时也确定了英美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选举权完全控制在英美人手中;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谓的黄金储备制是要求每一个成员国的国家货币紧钉着美元。
因为从美国的经济实力看,以美元为货币标准也不成问题,美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强劲的美元复苏,这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去世后, 美国改变了它所承诺的经济发展政策。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金融“癌症”开始滋长。
在灾难性的“后工业经济”神话出现之前,世界经济政策到60年代开始趋向一种新发展。根据1957年罗马条约,创立了一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西德在阿登纳的领导下重建了“经济奇迹”。法国开始建立现代基础设施,恢复被破坏的工农业,逐步实现国家财政稳定。
1958年,戴高乐当选总统后不久就与阿登纳会面。在以后的5 年里两国的合作不断地增强,1963年这种合作达到了高潮。两国领导人鉴订了法德两国友好合作的协议。
1957年后,美国经济开始转入衰退时期,肯尼迪执政后推出了对工业投资国家减免税赋的方案,并希望以阿波罗计划的实施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繁荣。
二、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
但是这种60年代早期推动向工业化社会发展的战略很快搁浅。原因是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成立。这样,本来是准备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寡头政治统治的计划转变为“环境保护主义”运动。这种运动实际上是要停止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减少地球上的人口。
到1957年底,艾森豪威尔执政下的美国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因为从40年代中期起,工业没有新的投入,工业发展停滞,失业增加。而政府对此的反映是“鼓励消费”。这种政策延续到80年代,里根政府把美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而美国经济此时已是病入膏肓。
在这个时期,灾难性的世界金融泡沫在“欧洲美元”市场上出现。战后美国银行不是向工农业投资,而是把资本输向利高的欧洲。到1957年,美国成了资本净输出国,而其黄金储备锐减。海外银行业操作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主要方式有“欧洲美元市场”。那些既不依附在国家实际生产上,又不受国家中央银行管制的“游资”给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危险。因为这些“游资”是在投机者任意摆布之中。由于美元币值不断地被破坏,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逐渐地瓦解。
其后马太飞机失事,阿登纳辞纳,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以及肯尼迪遇刺,这些都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消极影响。
1967年,英国的货币英磅面临着崩溃的危机,因为英国战后的政治经济政策完全是采取“紧缩”的策略。没有出现西德那样的战后工业经济的重建。而其为了维持英磅与他国货币的关系,英国银行一直压低黄金的价格。但是英国的外债每年上升20%,黄金储备下降。
1967年,戴高乐的经济顾问雅克·鲁夫主张提高黄金的官价,以此来稳定世界金融体系。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美国所持有的黄金的价值,并以此来达到重新控制“欧洲美元”市场的目的。但是这并没有实施。6月,法国撤出国际“黄金总库”。这立即引起黄金市场价格狂飚, 英磅崩盘,10月威尔逊工党政府把英磅贬值14%。
尽管英磅贬值,但伦敦城并没有由此受挫。他们采取收购大量的“欧洲美元”,接管海外银行业及贷款市场的办法而控制了世界金融银行业,而且这些业务主要是在英联邦,加勒比地区及香港等地进行。这些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在不动产及商品上的海外运作掀起了大量的投机。这正是数万亿美元的世界非法毒品交易的“银行业体系”。
1969年,尼克松上台,经济风在衰退。到1971年,美国流出的资本达到200亿美元,官方的黄金储备比美国的负债少25%。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寿终正寝。尼克松对世界货币经济“拔出了消防栓”,世界货币呈现出汇率的“管理浮动”,接踵而来的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动荡不安。
同时,“后工业社会”出现。1972年,罗马俱乐部与一些马尔萨斯组织创立。罗马俱乐部所采用的“科学骗术”,即“增长极限”的政策,其实正是建立在虚假的资料及认为科学发现、技术进步不可能的前提之上的。
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了400%。 而“石油混乱”引起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中东战争爆发,世界油价扶摇直上。这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打击是严重的。同时,阻止核能工业发展的世界运动也发生了。
伦敦城的运作如常。海外银行业体系而不是“欧洲美元”市场,开始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贷款。当时能源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商品价格的一直下跌。70年代发展中国家尽管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国际发展计划
世界经济恶化时,有一股力量试图推动转变其方向回到以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的轨道上来。1975年4月24日,美国经济学家L·拉罗什提出了组成一个“国际开发银行”的建议,这是一个综合发展方案。拉罗什主张不同国家之间应建立合作协调关系。国际开发银行应该对国与国之间协议条款所认可的信用状及期票贴现。发展中国家要与工业化国家就能源、原材料以及食品供应达到连锁协议。拉罗什呼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期限5—10年)。 而重点放在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加勒比海沿岸,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南亚。拉罗什也要求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延长偿还期。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正在发展中的蓬勃的工业经济关系将很快会陷入混乱解体之中。
国际开发银行的建议很快在世界产生了影响。1975年8 月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不结盟国家组织外长会议上讨论了这个计划。一年后,其组织在科伦坡举行成员国首脑会议发表了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宣言。并呼吁重构世界国际贸易组织,重建世界生产体系,改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品及技术转让的进入机会,对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条款重新检讨,要求新建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好地协调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并解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债务严重国家的债务问题。
9月,威尔斯在联合国大会年会上宣读了科伦坡宣言, 要求国际货币基金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象国际开发银行那样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并督促国际上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非洲1979年召开的非洲统一组织12次年会上也通过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并起草了“非洲经济发展拉各斯行动纲领”。
在美国,1964年美国国会讨论了北美水电联盟关于通过巨大水系规划及能源发展方案来促进北美大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提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70年代这些计划并没有能真正实施。
四、欧洲发生的事件
1978年6月, 德国总统施密特和法国总统德斯坦会面并就欧洲货币体制第一阶段发展提出建议,但是英国首先反对这个建议并拒绝合作。同时,9 个欧共体国家的中央银行同意相互合作来稳定欧洲的货币金融体系,并建立拥有350亿美元资产的欧洲货币基金会。9月,德法两国首脑举行会议,两国同意在共同的科学技术领域全面合作,而且德斯坦的统一民主阵线党提出了一个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的1000亿美元行动计划。
但是这时英美出现逆向,保守的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首相,而卡特任命了以经济思想保守著称的P·沃克尔为美国联邦储备主席。
撒切尔夫人上台立即开始削减政府开支,英国银行提高利率来紧缩信贷。在一个月内,英国的工业及私营业借贷成本上升42%,破产打击到处可见。在18个月里失业人数成倍上升,达到了300万。同时, 撒切尔夫人解除了外汇管制,允许伦敦城银行贷款大量地流到香港及拉丁美洲不动产的投机活动上去。在美国,1979年10月,沃克尔公开告诉国会他正在放高利贷。几个星期内,利率上升了20%,美元岌岌可危。
由于撒切尔夫人和沃克尔的高利贷政策,第三世界债务的利率负担突然加重。从1978年初平均7%到1980年初伦敦欧洲美元市场高达20 %,而第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国的出口市场则陷入崩溃。
五、债务危机
由于严重的债务负担,拉美国家就共同利益要求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加速改革,要求联合起来与伦敦和华尔街对话,要求债务重组。这个政策在当时政治上是有可能的。1982年世界正开始出现经济上的转机。墨西哥正在实施现代化与工业化的政策。但是伦敦及华尔街并不允许国界南面出现另一个“日本”,由此墨西哥遭到了资本逃离和严重的比索挤兑的打击。这就迫使墨西哥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由于比索的贬值达30%,债务偿还已不可能。5月墨西哥总统与拉罗什在墨西哥城会谈, 双方就解决国际经济危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982年8月,拉罗什就解决拉美经济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他呼吁终止旧的债务契约,实行2%的低利率贷款, 发行债务国能转让给债权国的长期债券。同时,要求美国进行积极的货币制度改革,即黄金标准的复位,包括联邦储备国有化在内的美国银行业的综合改革;对工业与基础设施采取低息贷款而对投机操作则中断贷款以及重税赋的双重信贷政策,对于拉丁美洲,他建议要进行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外汇管制的金融保护措施以及形成一个共同市场。
1982年9月1日,墨西哥为了阻止资本逃离实行了私人银行国有化。在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年会上,墨西哥总统警告工业化国家,持续的高利率和原材料价格体系的崩溃,将迫使第三世界终止偿还债务。
同时,美国白宫也就对债务危机采取什么政策进行了辩论。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W·克拉克研究了拉罗什的建议。 他认为债务问题对美国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是里根总统还是接受了财政部长D·里甘、 副总统布什及J·帕克的意见。
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国务卿舒尔兹宣读了美国称之为“里甘经济复兴”的经济政策。而这个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国际货币基金会的结构调整对发展中国家与伦敦城及其他私人银行控制他们的债务具有相当的影响。限制性条件为:削减进口,削减国家财政预算,货币贬值,致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突然增加。
例如,1980年拉丁美洲国家的总外债为2570亿美元,但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结构的调整方案,在以后的12年中,累计偿还债务利息达4090亿美元,到期末仍有债务5130亿美元,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而墨西哥,1980年官方外债为570亿美元,在以后的13年中偿还了1240亿美元, 到期末仍有债务1210亿美元。而且世界资本流向是反向的,根据1988年到1989年记录,非洲国家流入国际货币基金及世界银行的净资本达27亿美元。
同时,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则对工业、金融业放松了管制。它为高利贷政策打开了大门。1986年,伦敦城金融失控,这也就是撒切尔夫人最骄傲的“成就”。但是国家工业消失了,贫穷人数急增,通货膨胀又开始了。在这同时,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工厂倒闭。
里根政府期间,为了促进消费,政府进行了“供应”税改革。放松管制导致了基础设施运输业的崩溃。而里根政府上台第一个经济行动就是镇压空中交通管制者的罢工。而放松储蓄与贷款组织在不动产业上的投机管制,导致1984年美国的储蓄与贷款组织倒闭破产。但新的投机方式又不断地设计出来,“杠杆接管”就是由负有大量债务的华尔街投机商来接管一次性生产的公司。然后对这些债务发行无价值的“垃圾债券”。由于支付给垃圾债务利息高,从而吸引了大批的投机者。这样一个公司一个公司被洗劫。“泡沫经济”也就吹了起来。
对泡沫经济,美国政府起了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从1979年的400亿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年2000—2500亿。 政府财政赤字必然会增加政府的总负债。
1987年10月19 日, 纽约股票交易市场道琼斯股票指数一天内下跌508点,陷入历史最低谷,大的冲击出现了。 撒切尔夫人与布什为了扭转这种经济灾难而转向了地缘政治学,结果导致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巴尔干半岛一场更大的灾难。
随后,又出现了新的金融投机方式金融衍生品。1986年底全球衍生品已发行的概念本金价值正好超过10000亿,到1994年底已达到了45000亿。到1994年,总量上翻几番,但是谷底已见。1994年2月, 联邦储备局宣布提高利率,衍生品市场挤兑开始。由于受其打击,墨西哥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震荡与冲击,投资者都仓促抛出其股票。1995年初,衍生品投机下落。1995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巴林银行的破产,法国银行的灾难以及现在日本“泡沫经济”每天在破碎。
现在正在出现的苗头是,国际金融寡头正在从金融投资业涌向实质资产部门:贵重金属,战略矿产,食品,能源,甚至于水。一个英荷原材料卡特尔已经出现,他们已在设法控制世界的主要资源。我们对此拭目以待。
(编译:易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