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给排水管道布置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现代化生产正常进行,所以给排水管道布置安全问题也会受到充分的重视,给排水管道布置工程对于设计把控不仅要恰到好处,而且还要重视安全,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这样才能满足市政给排水功能的要求,防止不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本文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与技术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技术策略
市政给排水管道,作为市政管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正常运行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即结合本区域基本地理状况,在城市地下有限空间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并统筹各类型工程管线的设计与铺设,以最大可能的实现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节约城市空间资源,实现城市良性发展。
1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主要内容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实现城市基本生活管线的科学合理铺设。其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明确管线铺设时需要注意的管道排序、各管线间距以及最小垂直净距的数据。其次,明确管道地下铺设时的基本覆土深度。再次,明确需要架空的管线的平面位置,以及其与周围建筑物或者建构物、道路、其他管线等的水平近距与净垂距。最后,统筹全局,在设计时要仔细揣摩管道路线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2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基本要求,明确基本要求,满足基本要求,在达到上述要求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技术设计,是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技术的主要措施。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提供依据,保证管道施工的顺利实施。第二,在化学建材的管理储存中,需要注意较多问题,首先,需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管材变形损坏,其次,在橡胶圈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是否适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橡胶圈容易出现变形,损坏,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材料的浪费。第三,安装化学建材管,金属管时,需要采用恰当的专用工具,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安装管材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需要保证金属管符合生产厂家需求,遵守产品技术标准。其次,在管材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场地的平整,坚实,以免影响储存效果。最后,需要注意管材堆放,保证管材堆放稳固,以免管材流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第四,在给排水管道安装前,需要尽可能把管件,管节等材料按照要求摆放,方便运算起吊,以便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3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要点分析
3.1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
给水管道的定线是指干管与连接管之间的部分,不包括进入用户的进户管和分配管。给水管道的定线布置设计要点为:遵循节约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管线的长度;以二级泵站到水塔的水流方向为布置依据,确保干管延长方向与管网的主要导流方向相同;在沿管网的主要导流方向上,布设一条或多条干管;在街道两侧对干管进行配水,以有效控制单侧管线的长度。干管与干管之间要保持500m~800m的间距,连接管之间要保持800m~1000m的管距;干管定线要按城市总体规划、厂区以及街道的要求进行布置,要尽量避免干管通过重要的道路桥梁。在设计给水管道时还应当注意:根据消防流量来确定布设在路边、街道的分配管线直径,一般情况下,中小城市的分配管线直径为100mm~150mm,大城市的分配管线直径为150mm~200mm;在设计进户管时,一般建筑可设置一条进户管,重要建筑可从不同方向设置两条进户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
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要以确定排水水域为前提,按照干道到分支干道的顺序进行设计,力求做到管道埋深最小、管线最短,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处理雨水和污水,并为日后施工预留一定的改造余地。市政排水管网一般采用树状管网,根据地形的不同,可将树状管网分为平行式、截流式、正交式、环绕式等。其中,平行式可利用地形优势,使干管与河道保持平行,主要适用于坡度倾斜较大的地区;截流式具备环境污染小的优势,沿着主干道进行布置设计,主要适用于分流治理污水的排水系统;正交式具备管径小、管线短、排污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能够让干管垂直于水体,主要适用于雨水较多的城市建立排水系统;环绕式是指沿着主体工程向周围布置主要干管,能够减少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数量。
在雨水管网布置设计时,要以雨水排放的距离为依据,在无需设置雨水泵站的前提下,利用最短的距离将雨水排放到就近的水体中。对于大中型城市而言,可采用暗埋的方式设计雨水管网,利用暗管排放雨水,以避免对城市交通造成影响;对于小型城市或城市郊区而言,可利用明渠排放雨水。同时,在雨水管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已有的道路边沟,将其纳入到管网的整体设计中,以降低雨水管网的工程造价。此外,还要科学布置雨水管网的排洪沟和出水口,确保水流畅通。
4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策略
4.1沟槽的支撑和拆除技术
一是开挖沟槽时,宜采用土方支撑法进行施工,这样能减缩施工面,减少挖出土方量。采用土方支撑法还能有效防止沟槽坍塌,确保施工顺利及人身安全,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开挖宽度较小的沟槽时,基本是采用横撑与竖撑的方法,且布置的挡土板又能分为连续式与断续式两种;开挖湿度小的土时,宜采用断续式挡土板进行支撑;开挖湿度大的土时宜采用连续式挡土板进行支撑。
二是板桩作为支护结构,能挡土挡水,主要作用就是抵抗水、土产生的压力。若是开挖基坑深、地下水位高就极易发生流砂现象,采取井点降水法,将板桩打入土中,延长地下水的渗流路线,降低水力坡度,对地下水进入基坑形成一道阻力,从而避免流砂现象的发生。在建筑物附近开挖沟槽时,为了避免建筑物出现下沉情况,一般多是采用打板桩方法用于支撑维护建筑物。
4.2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首先,确保支护平稳、牢固,并且相关强度符合标准规定。安装支护需要结合土方的挖掘施工,特别是在软土地质等环境中进行沟槽挖掘时,需要在挖掘深度1m时开展支护,并同后续的挖掘操作与支护交替开展;其次,支撑板在安装时需要与沟槽的内部紧密贴合在一起,假如出现缝隙,需要快速将其填实。需要注意的是,支护的横板需要保持水平,立板需要确保竖直。应对支护进行定期检查,假如发掘存在支护构建移动、松动、弯曲等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在雨雪天气应加大检查力度;最后,在拆除支护前,需要对沟槽的内壁进行细致检查,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合理设定拆除步骤。在拆除支护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夯实,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与深入而出现的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其不仅是城市良性运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公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基本要求,而这一工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需要科学精良的设计及施工图纸作为支撑,因此继续完善与推进关于市政给排水管道规划的研究,就是目前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浅谈给排水管道施工与质量控制[J].蔡川.四川水泥.2015(08)
[2]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周平.工业设计.2017(08)
[3]关于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探讨[J].林铭.四川水泥.2017(02)
论文作者:朱亚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管道论文; 给排水论文; 市政论文; 管线论文; 管网论文; 沟槽论文; 雨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