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用创新来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我国企业由于缺少核心竞争能力,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条的末端,在世界的利益大蛋糕中,我们只分得“蛋糕屑”。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摆脱世界加工厂的不利地位,培育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根本。一方面,政府方面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支持外,企业自身要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主业,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令人堪忧的现状

      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与哈默(Gary.Hamel)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文中最早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内部的集合性知识和企业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和知识通过有效应用和长期积累、整合而形成的,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一种根本性动力和根本性本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要通过企业努力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来实现。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我国制造业现实的一个典型现象:一家在国内生产的无线鼠标的企业,售价是40美元,这家企业只得3美元,拥有品牌的公司得到8美元;13美元给掌握芯片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剩下的16美元给渠道商。从这个利益分配链上可以看出,拥有品牌的公司500名员工的薪水要极大地超过这家装配企业5000名职工的薪水,靠简单的装配分得的利益是最少的。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制造技术明显反映了自主创新的价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成为“鼠标现象”。当“鼠标现象”投射到整个制造业层面上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数字: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航空市场,但我国拥有的近2300架民用航空客机几乎全都来自进口;我国的数码相机年消费量超过1000万台,但市场上95%的相机是国外品牌。我国的手表产量占全球的80%,每只手表的出口售价仅为1.3美元,而一只瑞士手表的平均售价是国产手表的300倍;我国是第三大贸易国,但出口的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到10%,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但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被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拿走了,缺少核心技术使我国企业在全球的产业链中处于末端。我国制造业的GDP的三分之一是外资或合资企业完成的,在庞大的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我国企业只能分得蛋糕屑。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国内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够,使企业很难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品牌。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低水平,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国外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许多公司一般都有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经费。一个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从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出来。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的研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4%左右,一些大型企业极大地高于这个平均水平,有的达到甚至超过10%。而我国企业的科技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0.56%。根据国际上的普遍经验和比较一致的看法,研发基金(包括技术和产品)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企业勉强维持;占5%的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依据平均的数值,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难以生存”的状态,少数大企业仅能达到“仅能维持”的水平。对产品和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不足使一些曾经拥有优势的企业无法获得持续的竞争力而在竞争中失败。世界上的第一台VCD机是安徽的一家万燕公司生产的,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在家电产品中唯一有我国自主品牌的记录。由于万燕公司在后来缺少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的开发的重视和投入不足,致使这个真正拥有自主品牌的万燕公司却在随后激励的世界竞争中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公司首批生产的1000多台VCD机现在大多都被国内外各大电子公司买去做了样机,陈列在他们的展室里,成为解剖的对象。河北省沧州市在2004年做了一次企业研发能力的调查,该调查选取了沧州市15家较有实力企业做样本,结果显示:其中一般以上的企业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自己很难在新技术开发上有新的突破,而这些企业普遍一致认为投入少是限制企业提升科技水平的最大障碍。结果我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因缺失自主品牌,因而只能生产低端产品。

      2、我国企业长期低端定位,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导致技术上难以突破。

      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一般集中在电子、纺织、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着简单装配或加工制造。目前在众多的投资项目中,我国企业仍然热衷于投资初级产品产业、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兴趣不高。中国企业只是在“大规模定制”和“定单生产”的温床上享受着较高的市场份额,长期停留在国际产业链的末端,长期扮演着世界的加工厂的角色。靠简单装配和加工制造的低端定位,使我们摆脱不了上述“鼠标现象”的魔咒,其结果是我们为世界输送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大量的廉价资源,却分得了最少的利益,同时我们还要为加工制造业带来的高耗能、高污放、高排放买单。更为糟糕的是,我国出口企业还经常遭到国际上对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调查。长期维持着这样简单的生产模式,在技术领域无法有真正的突破,始终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以汽车行业为例,2009年,我国汽车生产超过100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00亿美元,但在我国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用30%的资本,占据了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中方企业只得利润的30%。中国是世界上第二汽车消费大国,但在中国人消费的汽车中,中档以上的汽车都是合资品牌或外资品牌,发动机、电喷技术、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依然是我国民族汽车企业需要突破的重要技术关口。

      3、管理理念陈旧,不注重现代企业文化的营造,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市场的可变性要求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变化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可是就中国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而言,虽然某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已经足够大、产品销量已经足够多,但是长期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现代市场观念、顾客观念、竞争观念和创新观念;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不高,难以营造高效的、强有力的适合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奉行单赢的价值观;缺乏企业市场责任意识;对其它的成功企业存在路径依赖,企业文化缺乏个性,企业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呈现趋同化现象,缺乏文化创新意识。受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多数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盲目崇拜甚至违规操作和投机意识等问题,因而不能营造平等的,人性化的,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发挥的精神氛围。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认为一个企业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和劳动,但不能用钱买到他的热情、主动和对事业的追求。而这里所指的热情、主动和对事业的追求恰恰就是创新的源泉,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抑制企业的创新力,也无法形成稳健的创新机制、团队真正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很难及时随着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技术上和经营方式上的创新和突破。

      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500强拥有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新技术的70%,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垄断使这些大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我国企业的低端定位、投入不足以及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必须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1、政府出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政府制定有利于大企业成长的国家战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相继制订了科学技术创新的战略计划都从战略上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以提高创新能力。英国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并且要把它变成政府的首要任务,1993颁布的《科技白皮书》就把创新列为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国会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指出日本未来发展将以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首先,政府制定鼓励技术进步和高端产业的的优惠和奖励措施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引导企业向产业的高端迈进。第二,政府通过技术招标重点筛选一批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使它们具有在国内市场与外资抗衡的能力。第三,政府规划并组织实施一些在大型企业、国家科研机构、大学等部门联合的高新技术研究项目,政府从财政、金融、组织结构等方面高新技术研发项目给予支持,提供充足的经费。第四,鼓励和促进入力资源的流动和开发,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让创新人才,优秀的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声望,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安全上有保障,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2、我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主业,形成稳定的竞争优势

      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定位在装配、加工和简单制造的低端产业,必须克服满足于近期小利的短视,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投入,掌握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要具有超前意识。首先,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的结合,并与其他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形成自己的研究开发体系;另外,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主业来集中配置资源,以摆脱底层市场上与众多对手角逐的被动局面,努力在主业技术研究上有所积累和突破。第三,企业要处理好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的关系。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是被看作分散风险的最佳手段,但从更多的实际看,集中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更容易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低成本并购是企业和扩张也并非总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适度扩张,必要时缩减多元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竞争优势。避免过度扩张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过分稀释。

      3、创新企业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概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独特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管理,企业的一切活动和所有员工都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对全体企业员工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沟通功能。其核心内容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写到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要进行创新,第一,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开发,营造人性化和鼓励合理竞争的创新环境。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发展历程、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竞争对手、环境以及处理内部冲突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创新特色鲜明的现代的企业文化氛围。使这种氛围能体现适合企业自我鲜明的特色,确实能发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作用和资源的整合作用。要构建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雷同或相似。企业文化要有个性,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建设学习型组织,努力营造企业的学习氛围。因为未来一个企业最能够持久的优势就是拥有比它的竞争对手学的更快的能力。这是美国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总结上世纪90年代成功企业的经验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学习型企业,注意激励和创造,能够提高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因而使得团队的创新能力增强,组织文化提升,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形成对全体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这就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因此,构成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不创新,就灭亡”已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市场竞争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加残酷和激烈,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中国企业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品牌,实现对外经济的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我们再也不能永远地成为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供应商和世界的简单装配和加工厂。创新决定竞争力,决定企业的实力,实力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力。重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全球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企业获得持续的、长久的、不断拓展的发展空间。

标签:;  ;  ;  ;  ;  ;  

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