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新时期、新形势中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传统单一的模式,精准化资助体系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细分出的,针对美术生的资助工作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方法。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整理美术生作所特有的经济困难问题,分析以美术生为资助对象的工作现状,总结资助工作中所碰到的重点难点,以及提升美术生的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效果的相关方向,为实现高校美术生精准资助育人之目的助微薄之力。
关键词:美术生 精准化 资助育人
一.美术生群体中家庭经济困难生特点分析
1.美术生群体中家庭经济困难生经济状况
艺术专业是现代高校建设整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艺术专业的发展与加强关乎国家软实力以及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艺术专业普遍对学生的天赋资质、学习时长、经济能力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选择专业学科应当是基于兴趣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再加上对专业发展前景的分析预估。然而在现实因素与客观原因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进入理想的首选专业,同时由于艺术专业分数线相比其他专业较低的原因,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选择了艺术专业就读,以至于最终发现无力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导致专业水平提升缓慢甚至无法完成正常学业。
2.美术生群体的普遍意识形态及行为特点
美术生群体相较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有着明显差异,只要进入专业学习后,无论是什么性格类型的学生,在外形打扮、言语谈吐、行为举止上,或多或少都表现出对“个性鲜明”的追求与对“打破规则”的认同感,因此针对美术生的学生工作也较难展开,即便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相关的资助工作相较于其他的专业,也有更多的工作内容需要考量。
3.美术生群体中困难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艺术行业强调个性化的价值标准以及艺术专业相对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得美术生更容易出现消费攀比的行为,不仅体现在吃穿用度上,也会体现在学习工具和学习用品上,有时家庭条件较好同学的正常消费行为如购买高级电脑等,也会容易导致学生自卑、孤独、迷茫、嫉妒等情绪,造成学生自我认同感低,进而引发消极逃避学习、出现不合理消费的情况。
二.针对美术生的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1.国家对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作出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此后总书记在云南、贵州等地调研时多次提到了精准扶贫的问题,并做出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指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也相继提出了“精准资助”的助学工作理念,从“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的三个方面完善建设高校的精准资助体系,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同时“精准资助”不仅是让贫困学子切实得到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能感受到高校人性化的精神关怀,对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同样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目前精准化资助育人政策及实施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庞大,在诸多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生源地区、年级划分、学科专业等,因此“精准”就需要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以个性化的形式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能最大限度的维护资助公平与程序正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资助与教育两个方面来看——资助包括了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贴、学费减免、学业贷款等,提供灵活的数额与多样的资助方式,供不同需求并满足相关条件的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的需求、发展的需求、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进行资助工作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非常重要,强调感恩诚信的教育理念不仅有效助力资助公平的保证,减少虚假申报行为,也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帮助学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3.精准化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障碍与难题
“精准资助”的助学工作理念,要求对资助对象具有精准的识别性,及精准地将有限的资源以不同的形式精确落位于每一位资助对象。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工作难点在于对困难学生的精确判定由于条件限制带来了诸多工作困难,资助工作者在完成困难生认定及资助金审核等工作后,难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资助育人的环节中。每一位困难生的相关困难材料需一一鉴别,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流通,很多需补充的情况需资助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手段例如面谈、调查等方式进行整合,大量工作精力耗费在统计与核实中,但结果还是无法保证对每一位学生有全面、动态的困难情况了解。
三.如何提升美术生的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
1.面向美术生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针对美术生的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除了从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共性角度出发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特别考虑的方面。其中首要的是了解当下学生群体的素质与特点来因材施教,现代美术教育内容呈现多样化发展,美术生的基本面貌不同届别之间变化较大,常见的情况是相差一届的学生所关注的文化、艺术、经济热点有非常大的不同,要求资助工作者及时跟进,调整工作方法与切入点。扶贫与扶智要相结合,资助育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而不是舒适的度过大学生活,因此关心经济状况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适时适量对资助工作做出调整,并且充分开展感恩与诚信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被资助的重要性,而不是理所应当的接受学校的帮助,让资助这一行为起到最大化的效用。资助工作也应当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工作者不管是专注教学的教员群体,还是着眼学生思想、生活的辅导员队伍,最终都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贡献的栋梁之才。
2.提升资助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工作水平
首先,应该加强对高校中资助工作相关负责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资助工作理论及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提高资助工作者的站位及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开展适量的艺术专业知识学习,加深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理解,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学生资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一定的工作视角的转换,为学生工作者带去新的工作思路。基于对专业的认识,可以促进资助工作者了解美术生在专业催生下形成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这有助于我们把握美术生群体的成长规律。使其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可以更好的融入学生群体开展工作,或者选择具有艺术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进行资助相关工作,达到“方式精准”的工作要求。
3.提高精准化程度使资助与育人更具针对性
基于精准化资助育人的工作重点,结合艺术专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面向美术生精准化资助育人工作需更具针对性:首先从“对象精准”角度看,应当从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建设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资助育人方案,充分考虑到学生从物质到心理的多层次需求,同时由于艺术专业较高的经济投入水平,对申请对象的考察应当避免流于表面,造成合理的消费掩盖实际的经济困难,其次在“内容精准”的工作中,除了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应当配合美术生独特的专业阶段学习过程,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帮助,避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导致专业学习的困难,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在专业上激发学生主动发挥专业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振铭.精准扶贫背景下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精准认定体系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1):95-98.
[2]宋佳东,曹傲然.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创新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9(01):90-94.
[3]杨树荣.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6):42-43.
论文作者:王潇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精准论文; 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专业论文; 经济困难论文; 艺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