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合理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持久性与经济性。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的施工必须严格根据设计的方案、规范及工程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位置和大小及内部的分布。最后结合建筑工程实例对后浇带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析。以期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未来的建筑施工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建筑的最终质量。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要点;实际应用;建筑施工;施工质量
0 引言
后浇带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浇带施工是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设计进行分块施工,在块与块之间留有施工缝,然后根据要求对不同部位的缝隙进行填充形成一个整体。后浇带施工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1 产生意义
钢筋混凝土会因温度应力产生收缩或膨胀变形,建筑安全因此而受到了威胁。我国的建筑企业曾经通过设置变形缝来实现对建筑裂缝的维护。然而,这种施工方法的缺陷也极为明显,即施工时需要添加双墙、双梁柱,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平面布局,也会使建筑外观出现或严重或轻微的损伤。而后浇带技术的引入正好解决了变形缝潜藏的缺陷。
2 功能所在
首先,后浇带技术可以削弱温度应力带来的收缩膨胀结果。施工后 2 个月左右会产生分布并不均匀的热应力,建筑结构会在应力过大的情况下发生变形,给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稳定性造成巨大破坏。其次,后浇带技术可以避免在高层建筑及裙房的结构设计中出现沉降差。在施工中,应以后浇带技术进行连接处的混凝土浇灌,如此可避免主体与裙房之间的沉降。
3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3.1 做好前期工作。若要将后浇带技术应用于施工之中,则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模板预设,而这一环节是图纸设计环节的一部分,需要在施工之前完成。施工者应该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钢丝网类型)加以预设,如此可以形成结构均匀的网格,使模板在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上与施工标准相符,从而避免高层建筑主体及裙房之间因跨度过大而出现地下室下沉。而在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时,应该对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进行控制,并在垂直浇筑中对混凝土实施充分但不过度的振捣,如此可以避免钢丝网的损坏以及水泥浆液的大量流失。
3.2 合理把握浇筑时间及施工断面。关于后浇带断面,其设计应与混凝土断面相同,如此不仅可以避免主体结构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发生变形,也能预防后浇带于建筑过程中出现直缝。就现有的断面类型而言,可分为企口缝、V形缝、平直缝以及阶梯缝四种。若选用企口缝,则墙板厚度必须在 0.6m 以上;若选择平直缝,则墙板厚度不得超过0.3m;若选择阶梯缝,则墙板厚度应介于 0.3-0.6m 之间。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后浇带浇筑不可出现直缝,否则建筑结构将会因为压力的存在而发生变形。对于后浇带砼接合面而言,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凝阶段进行接合面冲洗,如此可以加强接合面的密实程度。至于浇筑时间,则要进行更复杂的选择。一般而言,混凝土施工环节一般需要在 2 个月内完成,而后浇带施工一般会在此时进行。然而,这只是一种理论,在实际的施工中,面对高层建筑主体发生的延迟沉降以及裙楼发生的少于主体的沉降,后浇带施工必然要在沉降完全发生后才能进行后浇带施工。而主体的沉降,与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季节的变化均有一定联系,故在浇筑时间上也会有所延后。以上两点,都需要于施工图纸中进行标注与说明。
3.3 合理把握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建筑施工的一大要点便是保持建筑的整体性,否则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相关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而这正需要对施工宽度及施工间距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而言,若楼高在 22 层以内,且建筑中埋有受到应力的钢筋时,不可将钢筋切断,而是应该在施工中建设大跨度后浇带,之后才可将钢筋切割开来,然后
再将其进行焊接联接,如此可以避免构件受到应力而在两端出现下垂和弯曲问题。就笔者工作经验,应该将后浇带宽度限制在 7m 左右,而后浇带间距则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行决定,而不要单纯参照施工图纸的预留设计做出盲目决定。关于施工间距的设定,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考虑到炎热、潮湿的气候,可将施工间距适当缩小;若在东北地区,考虑到当地寒冷、干旱的气候,则要将施工间距适当延长。
3.4 合理把握施工位置及施工材料。后浇带技术的实施目标本来便是为了减少建筑产生的应力,因此应选择受到外力最低的混凝土构件来进行后浇带施工。就后浇带位置的合理选择而言,首先要排除剪力墙的中部位置,否则混凝土构件将会因为剪切应力过大、弯矩过大而发生构件破裂。因此,模板与大梁都是更适合的施工位置。而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应谨慎选择长时间保持湿润度的后浇带构件,在填塞混凝土时,应选择收缩系数低的微膨混凝土,或者是填有一定比例微膨混凝土的水泥,以此来提高后浇带构件的受力能力。若所选构件强度较高,则要将高等级标号的混凝土进行仔细振捣,才可用于施工之中。而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则要选择高分子片材、沥青防水卷材或者可作特殊用途的防水密封材料,然后将其应用于建筑的相应部位,并在施工中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地应用于后浇带施工中。
4 实例
本节以许昌市某企业所施工的建筑群为例,探究后浇带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所涉及的工程环节有两个,其一是为避免主体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沉降而采取的模板支护,其二是发挥支撑和防水作用的地下室顶(底)板施工。
4.1 施工模板支护。施工模板支护是后浇带技术的一部分,在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循建筑设计提出的相关要求,并基于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一般而言,若要浇筑高层建筑及裙房之间后浇带,需要将时间间隔设置在 2 个月以上;并且,需要保证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完全结束施工后,再行后浇混凝土。当然,间隔时间需要按照建筑工程所属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若当地气候温暖潮湿,则要将时间间隔延长到数个月或十数个月之久。在间隔期,裙房需要继续施工,待全部完成后,主楼和裙房之间会形成悬挑构件(梁板结构)。若是传统的模板支撑系统将很难承担上层结构的自重以及施工带来的荷载。这时,为了确保支护力度足够,施工方将会在计算后,于后浇带下方与两侧给予 1m 范围的模板支撑,如此将大大提高模板支撑系统的受力能力。当然,若是支护能力依然不足,则可以在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标准后将相关荷载去除,并将支撑进行进一步处理,减少负荷带来的向下传力,减少模板需要承载的应力。(图1)
图1 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
通过对建筑主体的后浇带施工,可以发现 60 天后,主体结构所具有的变形量已经到达了 70.0%上下,所形成的后浇带使得原有的混凝土结构具备了承载形变应力的足够
图2 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示意图(带有参数)
能力。所产生的裂缝数量减少了 60%左右,裂缝大小较进 行后浇带施工前有了显著的改变,裂缝已经无法形成 “ 带”,而是在建筑交付使用的多年后才出现一些细小的 “ 缝隙”。4.2 地下室 对于地下室的施工而言,对混凝土顶板厚 度实行严格控制,便是后浇带技术的施工要点。为了避免钢 丝网模板出现太大的测压、进而导致模板整体外凸,必须要 将混凝土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在进行钢丝网模板 的施工时,需要将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于浇筑时分层、分离 进行。振捣时必须保持振捣器距离模板有一定距离,以免泥 浆大量流失。此外,还要注意对底板各层结构的控制和对墙 板的浇筑,其后浇带施工层次及相关参数见图2。经过后浇带施工的地下室,其支撑强度可以从施工前 0.5N/mm2 的应力承载能力上升到 1.2N/mm2,后浇带断面 不再出现直缝。
5 结语
施工建筑会因温度应力发生热胀冷缩,若超过设计好 的约束力,将会产生相应的形变,即建筑裂缝。人们通过应 用新技术—— —后浇带技术,对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裂缝进行 了有效的防控。本文对后浇带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 析,望对从事相关研究或工作的人起到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水.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阐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6).
[2]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9).
[3]李中旺.试论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 筑•建材•装饰,2015(01).[4]蔡燕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措施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论文作者:宁华锋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应力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构件论文; 主体论文; 技术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