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生型蘑菇栽培管理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蘑菇论文,技术论文,气生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5年以来,国家要求推广气生型蘑菇。目前,全国已有部分菇农开始栽培这种类型的蘑菇。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气生型蘑菇的栽培管理呢?根据菇农的实践经验,栽培气生型蘑菇,应抓好如下四个环节:
1温度。菌丝生长阶段,温度最好不超过30℃,绝对不能超过33℃。子实体形成以后,温度以16℃为宜,绝对不能超过21℃。
2水分。①培养料基础水分。进房时掌握在60%左右,下种时应达到66%。②覆土用水。培养料发菌至覆土料面的含水量要降得很低。常规覆土调水要慢,反复多次轻喷勤喷。既要提高覆土层含水量至21~22%,又要间接地提高培养料基础水分到65%。用河泥砻糠覆土时,要求河泥砻糠拌和后能自然堆积起来,如堆不起来说明太稀太湿。河砻糠覆土不宜太厚,不要抹平,保持自然状态。当大批子实体黄豆大时喷出菇水,以便提高空气湿度,直至第一潮菇采收将结束时再用转潮水。③菇房用水。气温在22℃以上时不能喷水;20~21℃时,喷水在清晨或傍晚进行;16~19℃时,喷水宜在上午7时、下午3时左右;10~15℃时,则以下午为佳;5~10℃时,则中午喷水。喷后必须充分通风散湿至菇体无水滴。除了高温不喷水外,阴雨天、大雨前、寒潮将至均不宜喷水。出菇以后喷水要看菇的长势: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无菇处不喷。④喷水方法要坚持轻喷勤喷,一次三回水(即喷一次水要来回3次完成)。为调节培养料和覆土层的PH值,每潮菇结束后要喷1次PH值为8~
85的清石灰水。
3通风。发菌阶段,下种后关窗可使菌种在多氧湿润的环境中迅速复苏,以后逐步加大通风。
4提高培养料质量。配料时应尽可能多用一些经动物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牛粪、猪粪及经沤制发酵分解的饼肥,减少化肥用量,其合理的CzN(碳氮)是26~27比1。堆料时草料要充分预湿3天,粪肥要充分预堆7天。建堆后升温要快,温度要高达70℃。有条件的要采用后发酵技术。
标签:蘑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