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与开发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资源论文,红色论文,因素论文,构成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绪论
红色旅游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圣地旅游”“革命传统旅游”中孕育演化而来的。2005年红色旅游排山倒海式的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第一热点。近年来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的文章不断涌现,如:王雯雯、吴忠军对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对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定位[1];高亚芳、何喜刚对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规划布局[2];闫广华以辽宁省为例,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模式等[3];余斌对毕节市[4],邢志勤等对唐山市[5]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了研究;马进莆等分析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并探讨其开发策略[6];魏鸿雁等研究了中国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对策[7];闫广华对红色旅游资源概念进行了界定,归纳其特点和类别,并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原则和开发模式提出了见解[8];刘锦新、李素清分析了山西武乡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9];钟虎、吴国玺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两类旅游资源,并提出了河南确山县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10];童绍茂提出了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对策[11];唐丽萍、冯淑华深入剖析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价值,构建了红色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并以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定量分析[12];祁雅楠探讨了如何依托红色资源拓展纪念馆的红色旅游文化服务功能[13];陈丽军等从资源联动和区域联动两个层面,提出了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具体模式[14]。
总之,上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多为个案,且主要关注开发对策问题,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因素的探讨和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的认识尚属初级阶段。再者,因研究往往关注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实践,少有红色旅游共性问题的理论探索,导致学术界一直未能建构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基础理论体系。本文选择红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开发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揭示红色旅游开发中的共性因素,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决策服务。
二 红色旅游资源多维内涵与特点
(一)红色旅游资源多维内涵
红色旅游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载体。就其概念来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旅游资源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15]。广义的红色旅游资源指一切顺应历史潮流、发扬民族精神的革命遗迹和革命精神,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和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与建设中留下的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遗迹和革命精神。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和内涵。
从时间维度看,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主要包括建党、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从内容维度看,红色旅游资源是精神文化和物质载体相结合的主题人文资源,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址(遗迹)、文物、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物质载体。
从地域维度看,红色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广大的革命老区革命遗址和红军长征线路,以中国革命和战争发展主线与红军长征沿线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重庆、大别山、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点
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旅游资源的一般性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等有形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还具有如下特征[16]:
1.无形性
虽然红色旅游资源也包括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等有形物体,但这些只是作为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而存在。没有精神内核的存在,物质载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试想:一双普通的草鞋,如果不是红军穿过的遗留物品,它就没有任何红色旅游的价值。因此,红色旅游资源表面看是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实质上全在于其中蕴含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而这些都是不可触摸的,这是红色旅游资源的突出特点。
2.伴生性
红色旅游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般依托山水、田园、村庄、民俗文化等资源,与它们相伴而生。一般来讲,革命老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资源均比较富集,可与山水观光、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农业休闲等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互补性的旅游基地、产品、线路。例如“红色故都”瑞金有罗汉岩、九堡密溪村等40多处生态旅游资源及客家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3.连贯性
一般的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资源体之间在时间和内涵上的差异性明显,互补性强,但同一性、连贯性不够。也就是说,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生成的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和空间的相对封闭性[17]。但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主线明确,具有较强的连贯性。进行线路组合,实行跨区域联合时,有主题一致性之便,但也带来差异性不大的缺陷。
4.教育性
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纪念地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和革命信仰寄托物,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教育和修学功能,游客可以从这些具有纪念价值的资源体中获得历史记忆和精神鼓舞。尤其是青少年到革命老区实地旅游,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和革命风尚,接受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
三 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
红色旅游资源是诸多相关因素的集合,它的构成要素影响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内容。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客观评价红色旅游资源价值,科学确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向和内容,指导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一)物质构成要素
红色旅游资源的物质构成要素,即有形的、可触的、有实物载体的资源形式要素。从物质层面看,红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革命历史遗址和革命纪念场馆,是红色旅游活动的基本载体和发展红色旅游的物质基础[18]。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类要素主要包括:(1)重要战场、重大事件、主要活动的遗址(遗迹),如中共“一大”会址、“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孟良崮战役遗址等;(2)革命领袖、革命将领、著名烈士的旧居(故居),如韶山毛泽东故居、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彭德怀故居、弋阳方志敏故居等;(3)革命中心地、根据地、游击地等革命实践场所,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信丰油山革命游击区等。
革命纪念设施(场所)类要素主要包括:(1)烈士陵园、革命公墓、名人墓园——为纪念革命烈士、革命人物和革命领袖而建造的园林式建筑或纪念设施,如井冈山红军烈士墓、广州银河革命公墓、共青城胡耀邦陵园等;(2)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纪念堂)、战争纪念馆,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吉安东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等;(3)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塔,如兴国县将军广场、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等。
(二)价值构成要素
价值构成要素是构成事物的中心内核。就红色旅游资源来讲,价值构成要素是其发展潜力和核心要素所在,也是增加红色旅游产品宽厚度和纵深感的凭借。从内核价值层面看,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是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要素。这些主要表现在红色旅游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教育、老区脱贫致富、先进文化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等几大功能上。
(三)外延构成要素[19]
红色旅游资源外延构成要素是指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优劣势条件,主要表现在空间区位、旅游地形象、资源体组合、整体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相对条件。立足市场,利用资源的相对优势,开发出受欢迎的红色旅游产品,是认识红色旅游资源外延构成要素的意义所在。
1.空间区位要素
空间区位要素指红色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市场的关系,主要可分为资源可进入性、资源区位比较优势、资源稀缺性等。空间区位要素的优劣对红色旅游资源外延价值和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影响。就可进入性来说,资源的可进入性越好,其外延价值就越高,开发的成效会比较显著。就区位比较优势来说,其优劣将影响旅游资源价值及发展前景。一般情况下,即使是等级较高的旅游景点,若地理位置差、地区经济发展不能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地区人口消费力低或没有足够的旅游人口,也会导致客源不足。就稀缺性来说,决定资源组合、产品设计、线路安排的优劣,直接影响资源-产品-市场组合质量的高低。
2.旅游地形象要素
虽然资源影响产品、产品影响品牌、品牌影响形象,但旅游地形象反过来成为影响其旅游资源价值、旅游产品品牌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形象是在对产品、品牌提炼、升华、抽象后的一种形象、直白的表达,代表着一个旅游地、旅游企业的理念和奋斗目标[20]。旅游地形象为旅游者出游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是影响红色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外延构成要素。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越鲜明,就越能提升其资源价值,提高其红色旅游知名度和认可度,如“中国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中国革命最后的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等。因此,只有凸显红色旅游地形象,才能提升红色旅游资源价值。
3.资源体组合要素
红色资源的组合程度影响资源的外延价值。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性旅游形式、专项性旅游产品,其市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纯以红色资源连点成线,就会因资源重叠、主题单一、产品同质而降低市场吸引力。但红色资源具有与其他资源相伴生的性质,若将各类资源合理组合,多种活动要素有序结合,就可提升红色资源的外延价值,提高其市场的迎合度。
4.整体环境质量要素
整体环境质量要素是指资源所在地的气候、植被、水质、空气等自然环境和旅游管理、服务、卫生、通讯、交通、接待等人文环境的客观状况。整体环境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旅游地的旅游评价,造成“口碑”效应,进而影响客源市场。整体环境质量优良会使资源具有更高的价值,也使红色旅游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色旅游地应努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和美丽景区。地处偏远的井冈山,通过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基础建设、环境整治,为红色旅游的纵深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软硬环境。自国务院批准其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井冈山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因素分析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客源市场、资源吸引力等主客体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客源地与开发地相互作用的渠道,以及中介服务、外延、支持保障体系等各种辅助条件也是重要制约。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由这些因素组成的互动型系统。
(一)资源吸引力因素
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是一个由红色旅游吸引要素构成的子系统,包括有形吸引因素和无形吸引因素[21]。其中,有形吸引因素由资源性吸引物和服务性设施组成,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吸引因素。资源性吸引物主要是:(1)红色旅游资源,如革命遗址(遗迹)以及革命纪念场馆等,是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基本物质基础;(2)红色旅游产品:一是对红色旅游资源本体加工形成的产品,二是为提升红色旅游品牌效应、对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开发形成的产品。服务性设施则主要由公共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一些用于参观学习、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考察研修等的旅游活动场所组成。
无形吸引因素主要由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形象以及红色旅游服务等组成。蕴涵在革命遗址、旧址中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人格精神等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题材,是红色旅游直接吸引因素;红色旅游地形象和红色旅游产品形象形成红色旅游品牌吸引因素;优质的红色旅游服务过程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服务方式,构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辅助吸引因素。
(二)市场因素
红色旅游地作为旅游客体,其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主要取决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因素,即红色旅游的市场因素,包括旅游市场的完善度和客源市场的丰富度。
1.旅游市场的完善度因素
旅游市场完善度是影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考察红色旅游地的旅游市场完善度主要是关注旅游市场的三个体系,即:供给体系、产品体系和要素体系。
首先是旅游市场供给体系。供给体系是指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而由旅游经营者市场提供的全部旅游产品总和[22]。多数红色旅游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相对落后,发展红色旅游时,一味地强调红色资源的丰富性和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就红色论红色、资源论资源,不但产品单一、活动单调,而且基础薄弱、服务劣质,导致整体旅游吸引力下滑,旅游地美誉度下降。其实,这是旅游市场供给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其次是旅游市场产品体系。产品体系是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23]。由于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特殊化需求,造成全行业旅游产品体系不断走向完善。我国的红色旅游已经历过革命遗产观光的初始阶段,为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红色资源开发中,应整合本地区各种资源,开发集观光休闲、会展学习、康体养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最后是旅游市场要素体系。要素体系指支撑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力等生产要素体系[22];简单地说,就是为旅游者提供的食、住、行、游、购、娱、学、疗、体、悟等服务要素的总和。红色旅游地多处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老区、山区和边区,产业结构单一,为旅游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各行业建设和发展也不充分,各项市场要素体系发展滞后,要素组合能力差。必须重视红色旅游地的经济基础和服务功能的建设,才能建立起支撑红色旅游发展的要素体系。
2.客源市场的丰富度因素
研究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因素主要涉及客源特征、客源群目标及客源发展趋势。对客源市场进行分析,是红色旅游获得经济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客源市场特征分析。红色旅游属特殊的主题旅游,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游客对中国革命历史了解甚少,对红色旅游兴趣不大,故红色旅游客源多在国内。根据井冈山管理局门票管理处2011年、2012年、2013年的部分门票周报可知,境外游客所占比重非常小。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品打造与销售,都是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旅游者需求偏好存在群体和个体差异,因此,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必须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如:针对党政军学企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设计并组合红色体验主题线路;针对团队拓展游客市场,可以策划军训、穿越、探险等参与性项目;针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少年,可以开发红色课堂等夏令营、冬令营项目。
(2)主要客源群体目标分析。红色旅游市场研究揭示,红色旅游产品拥有比较固定的客源群体,形成了一定的客源分布规律。
首先,在群体结构上主要由在校学生市场和党政企事业单位市场组成:第一,在校学生群体市场——红色资源是发挥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创新创业等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与在校学生所开设的思想品德、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思想教育、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紧密结合,红色景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承接了大量的学生客源。第二,党政企事业单位群体市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看中红色旅游所蕴涵的团队励志教育功能,将革命传统教育和奖励旅游相结合,把开展红色旅游活动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方式,达到缅怀前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的目的。以云南省为例,赴云南的红色旅游者主要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居多,所占比例为75.6%[24]。
其次,在年龄结构上主要由青壮年、青少年、老年市场组成:第一,青壮年市场——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读过毛泽东的著作,对红色历史比较感兴趣,有红色情结,愿意通过参与红色旅游领略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激励自己努力工作。仍以云南的红色旅游为例,25-4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游客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24]。第二,青少年市场——出于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艰苦奋斗教育的需要,寒暑假又是组织学生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的大好时机,由家长、学校和商家的合力促成,7、8月两月往往是红色旅游的旺季。第三,老年人市场——特别是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经历过红色革命,对红色历史深有体会,加上他们既有生活保障、又有闲暇时间,也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客源群体。
(3)客源市场趋势预测。根据旅游活动和市场发展规律,结合消费和产品结构变化,未来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将出现以下几种趋势[3]:一是随着带薪休假和奖励旅游制度的实行,红色旅游与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进一步结合起来,刺激红色旅游市场的二度发育;二是国家扶贫攻坚规划的开展,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带来红色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三是修学旅游市场的启动,红色旅游作为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四是随着红色旅游地的逐步成熟,会议和商务旅游与红色旅游结合的机会增加,集体消费和团体购买为红色旅游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五是健身康体旅游的兴起,使红色旅游与野营、登山、户外活动等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三)中介服务因素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中介服务是客源地与旅游地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是旅游目的地、项目、产品、线路与市场进行交易和实现消费的媒介,相对于前述旅游主体和客体来说,也被称为旅游介体。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旅行社与旅游公司及其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二是由政府、旅游销售商及各类传媒向客源地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三是旅游地和客源地的互动交通等。它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向客源地推出红色旅游产品,激发旅游者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向旅游地反馈旅游信息,指导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运营。
(四)外延因素
如前所述,红色旅游资源外延因素是指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优劣势条件,那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外延因素就是影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促进和制约因素,即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空间区位、资源组合、旅游地形象、整体环境质量等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空间区位影响。红色资源所在地大多是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首先要解决的是可进入性问题,可进入性是红色旅游发展的第一步。但区位相对优势的造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其次是资源组合影响:(1)“红绿”相映。红绿相映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味强调红色资源教育功能难免使人感觉单调,加入绿色因素,完善了产品结构,也符合旅游休闲的内在规律性要求。井冈山就是“红绿”结合的典范,除了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址等红色人文景观外,还有绿色自然景观,如林海、日出、瀑布、险峰、杜鹃花等,其绿色自然景观和红色文化景观交相辉映,使游客在接受革命教育的同时欣赏到美不胜收的风景[25]。(2)“红古”融汇。红色革命遗址若是和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结合在一起,则丰富了红色文化内涵和红色旅游产品形式,给红色与古色旅游结合创造了条件。红色旅游与古色旅游结合有两种形式。一是融合型,如井冈山龙江书院朱毛会见旧址,龙江书院本身是当地客籍的最高学府,又是朱毛会见的红色事件发生地,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有重要的革命纪念价值,两个方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二是组合型,以南昌为例,既有八一起义旧址群和纪念地,又有“千古名楼”滕王阁,两者相距不远,一个在闹市,一个在江边,空间组合好,不重合、不重叠,开发利用的思路就是“红古”融汇,“连点成线”[25]。(3)“红土”结合。红色根据地主要在广大乡村,其革命遗址往往与乡土建筑、民间文化、民俗生活结合在一起,在井冈山、瑞金,红色与土色相得益彰,被人称为“最美的革命圣地”。(4)“红彩”相间。一些红色景点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在空间上的重叠,将红色旅游与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起来,为红色旅游增加了内容和魅力[26]。上述资源组合与结合的具体形式由资源分布情况决定。
最后是旅游地形象影响。形象统一是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列举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并概括了其主题形象,除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百色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外,其他几个红色旅游区是分属几个省的。这就要求这些地区在共用一个旅游区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联合开发。
(五)支持保障因素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保障因素指由政策法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社区参与度、环境氛围等要素组成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外部环境因素,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一个完善的支持与保障系统有利于增强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推动旅游产品形成与供给,能够把人们潜在的旅游动机转变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利于市场开拓[21]。就政策法规和治理结构来说,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的制定和科学的治理结构的建立,有助于严格保护红色旅游资源,有序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就人力资源和社区参与来说,拥有高素质的决策、规划、经营、管理人才是提升红色旅游质量,优化整体发展效果的重要条件;一线服务人员素质和社区居民参与度直接影响旅游者体验感和满意度。就环境氛围来说,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设施完善、运营有序的经济环境,文明向上的文化环境,在红色旅游地的统一,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对红色资源的价值感知。
五 结论
本文对红色旅游资源构成要素及开发因素的分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构架。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构成因素的详细分析,揭示其物质、价值和外延三大构成要素,为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可凭借的开发因子和利用元素。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吸引力、市场、中介服务、外延、支持保障等影响因素作用方式的阐释,为构建一个基于资源-产品-市场-产业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提供一个互动共生的组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