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与亚太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关系(一)_经济论文

2020年中国与亚太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关系(一)_经济论文

2020年中国与亚太、欧盟各国的经济关系(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欧盟论文,亚太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经济发展

展望2020年中国与亚太、欧盟地区的经济关系,须先考察在这二十多年间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是什么?进而考察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条件下中国与亚太、欧盟地区经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为发展这些经济关系而可能采取的最佳战略选择。

(一)

在未来二十多年间,世界经济范围内有一些重要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有的不久将要出现。

1.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将继续发展

目前已有的三大经济区域化过程将跨世纪地加速推进。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协议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一经成立就获得效益,据IMF统计,1994年区域内贸易额比上年增长17.3%,该地区计划在15年内分四阶段取消关税的和非关税的障碍,实现货物、人员、资金自由流动,并在美国主导下计划在2005年把自由贸易区扩大到全美洲,建立一个《从阿拉斯加到阿根廷的全美洲自由贸易区》。

欧洲共同体于1992年建立共同市场,后于1993年变成了欧洲联盟,一方面逐步扩大成员,1995年已将联盟成员国由原来12个扩大为15个,还计划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把部分东欧国家和波罗地海国家吸收进来;另一方面推进货币联盟,计划在1998年建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发行名为“欧罗”(Euro)的单一货币。目前各主要成员国家决心为按期达到马约所规定的标准而努力工作。欧洲在下世纪将继续朝着实现政治、经济统一的目标推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自1989年以来举行了多次部长级会议和非正式首脑会议,已开始由一个松散性组织转向以各成员自己承诺为基础的一致性行动,最近两年来不仅一致通过了实行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计划,而且还制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以2010年和2020年为期实现该项计划的时间表。

上述三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开放的地区主义的观念与原则越来越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此外,欧亚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各有关国家政府首脑的推动下发展;WTO的建立与发展;各种次经济区及“经济增长三角”的发展;现代通讯网络以及金融网络的广泛建立,无疑都将大大地推进全球化的进程。所以,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将成为今后20多年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2.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十分突出

如果说在50、60、70年代初,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特点是美国相对地衰落而日本和西德却相对地强盛起来,那么,自90年代以来不平衡发展的特点则表现为:美国经济相对增强而日、德都似乎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美国经济“中兴”的表现之一,是它的生产率近几年保持增长势头,1990—1995年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2%,比70年代高出一倍以上。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1996年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表明,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已重新跃居第一位,日本和德国则于1995年分别居于第四位和第六位。随着美国商品的竞争力臻于首位,它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再度独点鳌头,甚至在本来由日本占优势的半导体市场上也超过了日本。美国经济“中兴”的表现之二是,从金融上看,自80年代以来,美元汇率波动虽大,但总的走势是美元趋于强劲而日元趋弱,美元一度成为抢购的对象,这与70年代美元被视为“烫手的山芋”的情景形成对照。至于90年代美元也曾发生过大幅度下跌,但这是在美国经济力量有所增强的情况下发生的美元“过度贬值”,在相当程度上有美国玩弄“汇率牌”而对其它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施压的成份,也与70年代的美元危机不同。

美国经济之所以获得“中兴”,主要是由于它在80年代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用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同时也大力开发新科技产业和新服务业,从而使美国经济重新获得竞争活力。正因如此,90年代初美国经济虽最早于1990年进入衰退,但很快从1992年首先转入复苏,而日本、德国陷入经济衰退后则因严重的结构调整滞后而复苏受阻。显然,美国通过结构调整而实现的“中兴”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可维持一个时期,而日本、欧洲要实现结构性调整也须有一段时间,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在2010年后定会有新的特点。

3.东亚经济仍将继续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活跃的重要力量

东亚经济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年均8—9%高速增长的记录,即使在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陷入经济衰退的时刻也不受明显影响,显示出“风景这边独好”。东亚经济“奇迹”已成了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不少人士据此而预测“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也有人提出,东亚经济之高速增长,靠的是增加要素“投入”,而不是靠技术的提高,不是靠“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因而势必走到“尽头”,高速增长即将结束,这种增长方式不过是一则“神话”,一只“纸老虎”。于是提出一个问题: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是否仍可保持到下个世纪。

我们虽然不认为把21世纪视为“亚洲世纪”是合适的,但对东亚经济增长的前景仍持乐观的看法。

第一,东亚经济(“四小龙”、“东盟”、中国和日本)各成员之间互相贸易、相互投资增加很快,区域内部进出口贸易在90年代已占到各成员外贸总额的49—55%,区域内部相互投资占到各成员利用外资总额的60%,“四小龙”已成为该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来源。区域内部贸易和投资之迅速发展,大大减少了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使东亚经济获得了独立发展的自我支撑力量。这使得东亚经济即使在西方国家甚至东亚唯一经济大国日本相继陷入经济衰退时,也能使自己保持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靠增加“投入”而不靠提高技术来赢得增长的问题,是东亚经济的许多成员所面对的严重问题,也是各有关成员的政府与企业正努力解决的问题。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是东亚经济许多成员在自己今后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但几乎所有东亚成员都把发展基础设施,作为自己经济发展计划的重点。据世界银行专家预测,在2004年以前,东亚地区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需1.5万亿美元(按定值美元计),加上公共住房建设费用和环保方面的开支,投资总额将达2万亿美元,其中,东亚在增加电力供应方面的投资需3910—4930亿美元。电讯设施方面投资需2110—2560亿美元,运输方面投资需5280元—6070亿美元。上下水道方面投资需1320—1530亿美元,问题是:东亚经济各成员能否筹集到如此庞大资金来满足大规模基础建设的需求呢?世界银行报告认为,这些资金将几乎全部可来自国内,因为东亚地区是一个高投资地区,也是一个高储蓄地区,除菲律宾和台湾外,国民储蓄率一直在35—40%。毫无疑问,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推动东亚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一支重大力量。

第二,从东亚各成员经济的发展经验看,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决于对内、对外两大良性循环条件。就对内讲,努力确保高投资和高储蓄之间的良性循环,由高投资创造高收入,高收入创造高储蓄再转化为高投资。为此就必须确保投资与储蓄在总量上基本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经济过份波动,为经济高速增长造就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就对外讲,要在对外开放方针指导下,把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资的利用,落实到技术不断更新和升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发展本国经济上。这两条东亚人民过去几十年来实践中学得的成功经验,今后定会得到更加自觉的贯彻。

据各方面专家预测,只要没有意料不到的政治的、经济的风波,东亚经济当可继续保持7—8%的年平均增长率。这将大大改变整个亚洲的面貌,大大增加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据IMF的研究报告,亚洲在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将从1970年的14.7%提高到2020年的37.1%,而美洲和欧洲在2020年则分别占到31.1%和25.8%。

4.各发达国家(包括政府、跨国公司)为争夺“新兴世界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东亚地区将日益成为国际竞争角逐白热化的地区

所谓“新兴世界市场”,是指尚未成熟而有待开发的大市场,跟欧洲、北美地区早已布满跨国公司、大商社、各种金融机构的分支网点的成熟市场不同。它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东欧地区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联地区的市场所组成,其中东亚地区在今后一二十年内都将继续是世界上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对于这个潜在大市场,各发达国家(包括政府、跨国公司、大商社、大银行等)都在秣马厉兵,准备大举进入,以期尽早赢得一个较大的份额。各种竞争与角逐势将日益白热化。

首先,是美日对东亚市场的争夺。日本的对外贸易与投资本来是以美国为第一伙伴,但80年代以来,日本在自身“泡沫经济”破灭、日元升值、美国贸易压力等种种打击下,逐渐把贸易和投资的重点从美国转向东亚。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投资从1986年的145.5亿美元增到1993年的567.9亿美元,增长近3倍;1993年日本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顺差(569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508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也急剧加大了东亚在其全球战略中的份量。1994年美国同亚洲(主要是东亚)的贸易总额达到3720亿美元之多,占美国全球贸易总额的36%以上,高出对美洲贸易总额30—40%。美国对东亚的直接投资,1990年—1993年间急剧增长了80%,增幅超过了同一时期日本对东亚的投资增幅(47%)。日美两大国都把自己的未来与东亚联系在一起,二者都将努力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经济存在和影响。东亚地区将成为日美在海外进行经济扩张与争夺的主战场。

其次,澳大利亚早已急于“融进亚洲”。澳大利亚曾是“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倡导者,虽然这些组织的主导权为美国所夺去,澳大利亚并不甘心居后,提出了“融进亚洲”的新战略,除大力推进对亚洲(主要是东亚)的贸易与投资外,还制订了一个耗资6000万澳元的“澳大利亚在亚洲”计划,为澳大利亚企业进入亚洲市场提供各种服务。

再次,欧洲也急于“赶上亚洲这趟车”。西欧已掀起了亚洲热。1994年末欧洲联盟理事会制定了“新亚洲战略”,明确提出了发展欧盟与亚洲(主要是东亚)关系的框架,接着1995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了欧洲和东亚经济首脑会议,讨论的主题,用挪威首相布仑特兰的话说,就是“欧洲必须赶上亚洲这趟车”。这种经济高峰会议每年都将在东亚地区召开。

可以说,各方为角逐东亚这个“新兴市场”的战斗已拉开了序幕,再加上东亚各成员之间的竞争,东亚地区势必成为各种竞争、角逐的汇集点。东亚各成员今后将在本国和本地区的市场上迎接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

5.经济信息化、资本全球化流动的趋势加深

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信息化,主要体现在:首先,一些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信息技术发展,可以使国家总体实力得到增强,明显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最后,通过市场的竞争、信息的交流和生产的合作所获得的资源和财富,远远超过了军事手段的功能;国际经济竞争,尤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因此,从根本上说,一国能否拥有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将决定着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强弱和未来的胜负。

新技术革命、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又加快了资本在全球流动的速度。目前,国际资本流动呈现以下特点:直接投资超过了证券投资,私人投资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资本越来越流向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快、市场潜力大的地区和国家,资本流向的结构也已发生了变化,从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而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和地区要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保持稳定的政局,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国际资本,否则就会出现资本外逃,导致政治、经济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清楚地表明这一点。

从以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可看到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和联系越来越深,一国脱离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就难以发展。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经济竞争为主要手段,依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一国的高科技优势。资本流动全球化强化了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国际资本从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向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新兴世界市场倾斜。中国地处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东亚,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就要确保该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中国经济发展与亚太其他国家的发展是不可分的,中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战略也要服务于这一目的。

(二)

要研究在跨世纪时期中国的发展会给亚太、欧盟国家带来哪些机遇,首先应预测中国自身有哪些发展变化。

从总量上看,根据美国兰德公司“1990—2010年经济和军事发展趋势预测”,1991—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25%左右,到2001年,GDP总量将达到8.6万亿人民币(1990年可比价格),同时,预测201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67亿,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000元。考虑到购买力平价(1美元=1元人民币),反映的是两国国内商品价格比,而汇率(1美元=8.3亿人民币)反映的是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购买力平价和汇率二者均难以正确反映中国经济实力,因此我们根据进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出合理的汇率应为1美元=5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200美元,GDP总值约为1.72万亿美元,届时,中国经济总量将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课题预测,在2010—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将以8.6%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规模可能达到166600亿元人民币,约为33320亿美元,经济总量将进入世界经济的前三名,人均GDP2300美元(即使人口不增长)。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的生产结构将从消费品生产为主转向重化工产品生产为主,从依靠劳动力、资源投入生产为主转为依靠资本、技术生产为主,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通讯、能源、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将是中国发展的重点。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工程将建设。

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同期GNP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的出口规模可达到4000多亿美元,接受外来直接投资每年也保持在三、四百亿美元。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关系将在WTO、APEC的框架下发展。

由于中国已建立起包括部分高科技产业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包容性很大,既能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也具备发展与“四小龙”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同时还具备发展与美、日、欧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具备全方位开放的条件。

中国发展全方位的经贸关系,加深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世界各国与中国发展正常的经贸关系,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真正建立,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能否运用正确的对外经贸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

(未完,待续)

标签:;  ;  ;  ;  ;  ;  ;  

2020年中国与亚太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关系(一)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