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论文_许晶晶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论文_许晶晶

许晶晶(勉县长沟河镇中心小学 陕西 勉县 724200)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其课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发展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由于教师欠缺应有的整合能力,不加选择滥用多媒体资源,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无益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还阻碍了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形成。为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为突破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恰当选择多媒体资源,合理、适时运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字: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137-01

一、整合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互动教学模式,但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征,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图片、视频、音频,创设文本所需的特定情景,启迪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2、突破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力、创造力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信息技术具有模拟演示的优势,教师如果能适时地、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细致观察、思考,岂不能更快、更准确地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吗?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语言环境,练习说话,发展学生思维力、创造力。

3、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小学生阅历浅薄,而课本上的知识涉及面广,他们对于一个新鲜的词语或者事物都有很强烈的探索心理,教师生硬地讲解并不能使他们对那些事物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有时甚至会误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可以刺激学习主体,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

4、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不是很高,另外,反反复复的朗读,也容易造成学生疲劳,兴趣大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根据文章内容选配适当的音乐、图片等,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去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而且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二、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欠缺应有的整合能力

阅读教学课上,一些教师过分追求视听效果,恨不得把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都用上:忽而音频;忽而视频;时而让学生上台白板操作;时而又是课件演示…?…把课堂上一些不应该“动”的文字和图片放到课件中,甚至还有些教师直接将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源原封不动地搬入课堂,结果冲淡了教学重点,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有的课件用的不适时机,学生正在思考,教师就急于展示课件,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应用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造成了课堂的低效甚至是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缺少师生互动和教师个人教学特色

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表现出过度的依赖和崇拜,在教学中不加选择滥用网络资源,减少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疲于应付,看似兴味盎然,实则对文本缺乏深入的思考。一些教师根本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照搬他人的教学设计,完全丧失了教学的灵活性,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得教师失去了个人教学特色。

3、以“电脑+教师”为中心代替以学生为中心

有些教师常常担心上课时操作失误,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以“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代替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化的是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三、整合策略

1、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意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为提高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内容制作成课件,必要时,借助图片、视频、音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詹天佑》一文距离学生实际较远,加上一些专业性术语,学生理解有难度。为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先出示一张“京张铁路图”,引导学生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同时出示“给诺索夫夫人的信”,让学生理解詹天佑临危受命的爱国情怀。再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詹天佑为了缩短工期而想出的不同施工方法。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其方法的精妙,而且对詹天佑这一伟人形象有了深入体会。

2、选材恰当,设计科学有效

材料的选取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变通,把握教学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不要把课件变成材料的堆砌。教师在设计课件应把精力集中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师只需把感到难以讲解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语文课程实用的工具性和丰富的人文性更多的蕴涵在文字中,需要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才能获得感悟,提高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文章时,由于这个特定的环境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音频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多形式、多层次朗读重点句段,在此过程中也可剪辑影视片段,呈现圆明园的辉煌以及被侵略者掠夺的情景,再现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展现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精彩片段。以此帮助学生迅速而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3、适时运用,为学生思维发展服务。

布鲁诺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运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避免按顺序“播放”课件。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差异性是其显著地特征。为了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计由易到难不同程度的问题,并设置不同类型的按钮,使学生可以按课堂要求随意进入某一个问题并能方便地返回。例如,对《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进行讲授时,教师可提前收集一些关于鸟的天堂的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再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文。在“众鸟纷飞”这一片段讲述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收集到的鸟活动时的一些影音资料,这样自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其课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发展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点”,把握好整合的“度”,实现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

论文作者:许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论文_许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