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国语学校 江苏 210008
摘要:数学作为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地基础性学科之一,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和逻辑性。通过长期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了解数学模型的构件是处理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可以合理且准确的解释社会现象。高中数学内容中的数学建模,有利于帮助我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把数学建模和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无形之中锻炼了我们数学应用的相关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数学建模生活化的价值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数学建模生活化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生活化问题;建模生活化
1.数学建模生活化的价值
1.1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师指导之下展开数学建模的相关活动,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运用至实际生活中。通过数学模型,极大程度上丰富日常学习生活,体会数学课程的独有魅力。数学建立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数学建模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使得我们长期对生活里的各种数学问题保持着好奇心,并且乐于和同学分析数学问题。例如:我们借助于数学建模进行存款利率、每日上学路程花费的具体时间、彩票中奖的概率等相关问题研究。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使得我们充分了解到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更加深刻的体会数学知识对于现实生活所发挥的作用。
1.2增强实践技能
通过贴合生活的事例进行具体建模,提高数学建模直观性、实用性,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数学创新理念。正式进行数学建模环节,教师指导和鼓励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合理锻炼我们的实践技能和应用意识。随着不断的探究和问题求解,能够提高问题分析、理顺主要矛盾等能力,为我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宝贵平台,培养数学实践技能。
1.3拓宽知识面
进行数学建模阶段,我们应该合理融入数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现有知识无法满足求解研究时,可以运用网络、计算机查阅相关内容,无形之中锻炼了我们自学能力和独立查阅文献的能力,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从根源上消除我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厌恶、抵触等心理,有效改正了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等弊端,对今后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
2.数学建模生活化应用
2.1日常生活里收集素材
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数学现象,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生活化建模素材的收集,形成数学建模典型的案例,从而帮助我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比如:《集合与简单逻辑》学习中可以结合生活事件,洗衣机甩干时如果达到预定时间或者机盖被打开则会停机,即两个条件至少有一个满足时就会停机,相应电路叫做或门电路;电子保险箱在钥匙插入并且密码输入正确两个条件均满足时,才会开启,相应电路叫做与门电路。上述智能装置是以数学逻辑作为基础设计的,我们需要学习相关复合命题的判断。分析“p:2是集合 中的元素”“p:4 ”中非p就是对p否定得到的新命题,具体解答是“非p:2不是集合 中的元素,这里的p真非p假”“非p:4 ,这里p假非p真”,最终发现,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营造生活情境
我们在学习数学新理念和知识过程中应该适当引进数学模型,结合生活信息创设学习情境,促使我们加深对数学定理和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并且不断的巩固数学模型。例如:《等差数列的性质》学习中,分析例题“已知等比数列 中,a3+a7=20,a1a9=64,求a11的值”由题意可得,a3+a7=20,a3a7=64,所以a3=4,a7=16或者a3=16,a7=4,所以a3=4,a3q4=16或者a3=16,a3q4=4,q4=4或者 ,所以a11=a3q8=a3(q4)2=1或64。通过把抽象晦涩地数学模型具体化、生活化呈现出来,使得我们更加生动的记忆和理解,通过主动分析来锻炼自学、探究能力,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2.3科学解决数学问题
结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展开分析,其中加大比重的题目有着生活化特征或者与生活问题相关,这种数学题目可以充分引发我们的思想共鸣、探究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转变成生活化模型,有效降低和控制问题难度,提升解题准确度和效率。比如:《概率》学习重点是了解猜想至实验、收集实验数据至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全过程;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掌握游戏规则公平性、概率意义,体会概率是解释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概念;可以对几何概率、古典概率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简单计算,设计符合要求的简易概率模型;深刻体会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和意识等。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用数轴上的0-1间的部分形象且直观的刻画事件发生机率,把下列事件的发生概率标记在数轴上,一是,任意投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偶数;二是,袋中有10个球,白球2个、红球8个,随机摸出一颗红球;三是,百米赛跑,一运动员用了11.3秒;四是,从一副扑克牌内随机抽取一张,恰好是大王。我们需要进行问题分析,在数轴中0-1部分来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是由定性分析朝向定量分析的转变,我们在刻画过程中不需要过于重视精确,主要可以区分1/2、0,1,0、1之间的关系即可,也就是指通过“不可能”“不太可能”“可能”“很可能”“一定”等语言进行事件可能性的描述,采取0-1间的位置和数字来刻画事件,也是有语言升级至数字,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中应该积极进行数学建模,基于数学教师指导的条件上展开数学建模的具体活动。把数学建模生活化当做出发点,最大程度上联系数学课程与生活背景,更加感性和直观的凸显数学知识和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发挥出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形成数学学习的个性化方式,树立起数学学习和正确应用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程妍. 浅谈高中数学数学建模的生活化策略[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12):00002-00002.
[2]崔红光. 立体几何中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以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解题策略(第3课时)为例[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8(z1).
[3]杨元超. 从“情境-模型”双向建构看数学建模与数学分析素养[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 8(8):163-164.
论文作者:傅莅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数学论文; 建模论文; 生活化论文; 概率论文; 事件论文; 数轴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