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营销中的十大误区_市场营销论文

中小民营企业营销中的十大误区_市场营销论文

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的十大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民营企业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民营企业艰苦地走过了20多年历程,这20多年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尽管他们创造了许多营销奇迹,但也暴露出许多重要问题。走入营销误区的中国民营企业,好像在泥潭中挣扎的青年小伙,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影响了他们更好的发展。以下十大营销误区是许多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

误区一:营销战略只是一种形式。许多民营企业即便制定了营销战略,也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无法把其贯穿于自身经营活动中,因此营销战略成了装点门面的东西。因为战略迷失,导致许多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断被动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往往拿着自己最薄弱的鸡蛋去碰竞争对手的石头,甚至走向了盲目多元化的不归路。某大型食品企业眼馋保健品的暴利,在没有任何保健品经营资源和经验的状况下,盲目跟风保健品行业,当自己发现所谓的“暴利”被自己的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消耗掉的时候,已经是回天无力。营销战略是建立在SWOT分析基础之上,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方向,它集中了企业的最核心的竞争力。许多企业在自己的营销旅途上拼命挣扎而毫无结果时,才想到了自己的战略。战略不仅仅是一个营销“花瓶”,关键是要把其贯穿于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误区二:先制造后销售。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已经普遍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现代营销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产品设计之前就必须对其充分研究和分析,并且要把差异化、竞争策略、市场细分、定位等观念融会到从产品设计、定价、广告、促销到终端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许多公司在产品出厂时,连这样的产品卖给谁都不清楚,就胡乱地打广告。渔夫都明白“在有鱼的地方打鱼”的道理,而我们的许多民营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消费者在何处,更不清楚他们的喜好、消费能力、年龄、性别、社会定位等方面的内容。

误区三:先开枪后瞄准。许多民营企业把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都消耗待尽而市场没有任何起色的时候,纷纷成立策划部或者寻找专业咨询公司为其会诊。这个时候才懂得审视自己的定位,才开始研究目标市场,才开始调整自己的推广策略,才调整自己的产品功能……殊不知,策划的最大功能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企业的“大夫”。策划是有成本的,但没有策划的营销成本更大,中国民营企业是该到了好好补习策划课的时候了。

误区四:营销=广告+促销。在许多民营企业眼里营销只是“两板斧”。当大量广告漫无方向地狂投过后,当大量地买赠促销过后,销量仍然不如人意。经销商开始提出退货,销售精英纷纷流失,产品大量积压面临过期,民营企业再次陷入迷茫了:难道我们的价格太贵?难道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好?在不断地疑问的时候,始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营销是一套“组合拳”,不是靠一招两式就能赢得胜利的。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策略贯穿于每一个营销环节,再把它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系统的力量。

误区五:好产品就有好市场。毫无疑问,好产品是营销的首要基础。但好的产品未必有好市场。许多民营企业在产品认识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判断好产品的标准不当;二是产品设计过于超前。许多新品在出生时往往存在基因缺陷。产品质量和功能只是产品的基本要素,一个好的产品还必须具有策划基因。在出生前不但要明确新产品的未来市场容量、盈利能力、差异性、目标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卖点等基本内容,而且要经过产品测试和产品试销两道大关。另一种错误属于曲高和寡型,产品设计、质量、功能、消费理念过于超前,过分追求产品差异性,产品的确不错,也有一定的潜在市场,但企业往往夸大了潜在市场的规模,甚至把潜在市场当作目前的市场容量。市场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许多民营企业往往在进行了大量资源投入,即将看到秋收的希望时就变成了先烈,自己成了行业的垫脚石。是先驱还是先烈?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耐力。超前产品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

误区六:营销是销售部的事。营销是现代企业的龙头,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但许多民营企业存在两种不合理现象:一是销售部无法整合生产、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各部门缺乏有机配合,造成资源浪费;二是销售部指挥策划部,使许多策划方案发生扭曲。现代企业的营销核心机构至少包括策划部和销售部,二者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但在许多企业因为“销售部是收钱部门,而策划部是花钱部门”,就对销售部宠爱有加。策划部本来是与销售部功能平级的部门,反而演变成了销售部的二级部门,策划人员为迎合销售部或者在销售部的加压下,不得不扭曲策划方案。如果方案效果比较好,公司对销售部大加赞赏;如果方案效果比较差,销售部把责任全部推卸到策划部身上,造成了互相推委,影响了配合作战效果。另一种现象也比较普遍,就是销售部权利过于小,无法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不能及时地调整相关部门的工作,导致过分内耗、产生部门推委。出现以上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营销观念错误,营销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在终端卖货。策划策略是指导各部门的行动纲领,所有部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误区七:某某企业就是这么做的。“某某企业”往往是行业内的知名公司或者业绩比自己好的公司。许多企业一看竞争对手开始打中央电视台广告,就迅速跟进;一看对手聘请了空降兵团,自己毫不示弱地招兵买马。更可笑的是就连对手在厂区做了块漂亮的企业形象户外广告这样的小事,也值得自己迅速模仿。借鉴其它公司的先进营销经验本无可厚非,但许多民营企业迷信知名公司的操作模式,盲目照搬其它公司(特别是竞争公司)经验往往给自己带来巨大无形损失。因为不同公司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管理水准、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都不尽相同,照搬以后失去了原来的环境自然结不出胜利的果实。在借鉴其它公司营销方法时,要去深挖其中的精髓,然后结合自身条件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明智之举。

误区八:客户就是上帝。“客户就是上帝”与现代营销的以客户为中心思想并不矛盾。以客户为中心是营销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现代营销的目标市场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而是能够为企业贡献利润的特有群体。在现实中企业还存在另一种错误,重客户轻员工。客户的一点小问题,企业都会毕恭毕敬地倾力而为;但员工的工资三月不发都无关紧要。员工是企业内部的客户,只有让他们满意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提高销售的业绩。营销管理是一种遥控管理,单靠纲纲条条是管不住的,管理的重心应当是激励员工,实现自我管理。据权威机构调查,企业在员工与客户身上的投入产出比为10∶1。

误区九:占领全国市场才能赢得先机。企业家潜意识中有着比常人更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哪个老板不想自己的办事处开遍祖国各地?哪个老板不希望自己的产品铺遍长江南北?当然老板是理智的,他们希望尽快占领市场取得先机,才是根本的想法。许多老板挥舞指挥大棒,发令迅速抢占全国市场,但往往一年左右就败兴而归,把战线重新收缩到大本营。货铺遍全国并不意味着成为了全国名牌。相反求之过急,反而欲速则不达。且不论来回折腾造成的直接损失,无疑增加了“夹生饭”市场的再启动难度。从商场撤柜的产品再次进入的成本会翻倍,当地代理商会丧失信心,关键是很难扭转消费者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什么时候该当地头蛇?什么时候做全国市场?不是由竞争对手来决定的,而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人员状况、资金实力、产品成熟度以及推广经验的成熟度等方面权衡利弊,量力而为。建议在时机成熟后,采取“先试点后推广、步步为营”的策略。

误区十: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有些民营企业通过第一个拳头产品打开市场后,建立起一整套市场网络,拥有一大批营销精英,甚至品牌知名度也非常高。看着自己的销售网络吃不饱,就开始为自己的网络输送大批新产品,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和过度品牌延伸现象。新产品开发速度过快有两大弊端:一是资源吃紧,二是损害品牌形象。许多新品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成熟,就急匆匆上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的是母品牌的形象;一旦出现销售不畅影响的是公司的形象和代理商的信心。娃哈哈公司2003年非典期间推出的康有利电解质饮料就是一大败笔。新产品上市前的“地下策划工作”不可省略,必须有套系统的推广方案,另外还要注意上市时机和节奏。品牌开发过度是另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四川五粮液集团是全国知名的高档白酒企业,近几年内又开发出了几十个子品牌。五粮液把品牌使用权简单授予合作企业后,由于授权企业太多根本无暇管理,结果造成五粮液系列产品良莠不齐,企业品牌和销量都受到巨大损失。五粮液痛定思痛后,不得不忍痛割爱砍掉了几十家酒厂。

标签:;  ;  

中小民营企业营销中的十大误区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