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业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桥梁钻孔灌注桩技术比较复杂,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对施工工艺要求严格。确定钻机安装正确,混凝土原料质量合格,钻进中施工严谨,专注过程控制细节,桩基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也在日益进步,桥梁钻孔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改进,钻孔技术日新月益,都将促进钻孔技术的更加完备。
一、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
1、桥梁中的测量放线与场地准备
在桥梁钻孔施工前,要首先做好施工场地的平场、整理、清理杂物工作。其次,做好钻孔机械设备安装,保证钻机水平稳定牢固,在钻进过程中不发生倾斜、位移。测量放线要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放样,在孔位中心上钉木桩,经监理工程师复测桩位无误后,再引至护筒外固定,便于施工钻进过程中随时校核,也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桩位的保护,预防损坏或丢失。
2、施工之前做好钻孔机的安装工作
在桥梁施工之前,做好钻孔机的安装工作就是为了保证安装基底的稳定。如果是软土地基,首先要做好地基的处理工作,再使用钢板或者枕木进行加固,保证钻机安装底面大面平整、基础稳固。钻机安装应保证钻头、起重滑轮、钻杆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保证钻井机的竖向垂直、水平稳定。在实际的操作中,桩位对准后,用枕木将钻井机的横梁垫平,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
3、制备造浆
开钻之前要制备足够数量的泥浆,泥浆由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调制的钻孔泥浆应根据钻孔工艺和桩基地层情况确定泥浆配合比和混浆稠度,泥浆稠度应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泥浆太稀,排渣能力小、护壁效果差;泥浆稠度太大会削弱钻头冲击功能,降低钻进速度。
二、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钢护筒埋设
钢护筒直径应比桩直径大30cm以上为宜。埋设钢护筒前,首先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比钢护筒直径大30cm为半径用灰线划圆,挖设比钢护筒外径大30cm左右的圆坑。然后在坑底填筑20cm 厚的粘土,对其分层夯实,整平填土顶面,以便于安装钢护筒时底面平整、稳固。通过测量恢复桩孔中心至坑底填土顶面,再将护筒吊放于坑底,调整护筒中心与孔位中心重合。同时采用线锤检测护筒在埋设过程中的垂直度,钢护筒准确就位后,在护筒周围对称回填粘土,并用人工分层夯实,以保证护筒在桩孔钻进过程中不发生因钻头(钻杆)碰撞跑位、偏移。
2、钻孔施工
钻机就位前先检查钻机,如机具的安装、配套设备以及场地布置等。安装钻机完成后,则应当调整底座和顶端,确保在钻进施工中不出现位移。回旋钻机顶部的起吊滑轮缘、转盘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在钻进施工中,应当先慢速钻进,当钻锥全部钻进土层后,则可以采取全速钻进的施工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正循环钻机开孔时,应当首先开启泥浆泵和转盘,当泥浆进人钻孔一定数量后,即可以开始钻进工作,但应当适当控制进尺。同时钻孔施工应当连续进行,避免出现中途间断现象,结合工程中的土质情况等来调整钻进速度。应低挡慢速钻进护筒刃脚,同时在钻进施工中保证泥浆水头高度,如果出现泥浆漏失的情况,应当及时补充泥浆。另外,采取减压法钻进,可以有效地减少曲孔、扩孔以及斜孔,同时可以使钻杆维持垂直,使钻头平稳回转。在钻进时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试验,一旦发现超过规范要求,要及时调整。
3、 成孔
钻孔时要随时对孔位、深度、垂直度以及泥浆的稠度进行检查。钻孔时要不间断连续作业,避免发生孔裂等现象。
桩孔终孔前,应再次复核孔位、孔径、深度、垂直度等指标无误后,方可终孔,并进行清孔。
4、 清孔
终孔后应对钻孔进行清理,清孔一般进行2 次,一次掏渣,一次换浆。在换浆过程中不可直接用清水换浆,应取孔内浆液,提取其密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换浆密度小于1. 25,含砂小于8%。
清孔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较长就可能会导致泥浆沉淀,最终就可能会引起钻孔出现坍塌现象。清孔方式应根据钻孔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清孔方法,在实际情况中基本上都是选择正反循环转钻机真空吸泥机,这种吸泥机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清理也比较彻底,但是如果土层不稳定就可能会造成土层的坍塌,所以钻孔的清理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施工环节。
5、成桩施工中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制作之前,钢材必须要有出厂检验报告,并按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合格的钢材方可使用。钢筋笼吊装前应内撑牢固,具有一定刚度,以保证起吊前不变形,散架。起吊前要严格检验焊接缝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焊口要进行及时的补焊,可以有效防止漏焊、过焊质量隐患。
6、水下混凝土灌注
在灌注桩基水下混凝土之前,要再次检测孔内泥浆密度,从孔内上、中、下取样三次检测,满足规范要求方可开灌。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要满足混凝土凝结和浇筑速度的要求,以使灌注工作连续不间断,混凝土要严格检测塌落度、流动度等指标。在施工中,对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的时候,混凝土漏斗底要设置隔水栓,防止水接触面的混凝土产生离析;对首批混凝土开球后,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必须在1m以上,如果桩身比较长,那么导管埋入的深度就要适量的增加。同时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不能在中途停止。为有效防止钢筋骨架上浮情况发生,可采用灌注混凝土顶面与钢筋骨架底部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m以上,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混凝土灌注面高度高于骨架底面4m以上时,恢复正常灌注的速度等措施。
综上所述,灌注桩基础在桥梁工程建设中运用较为普遍,较隐蔽,施工难度也较大。但只要我们在施工中严格进行工艺质量控制,加强过程监控,就可以有效防止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禹鑫. 路桥工程中桩基钻孔的施工技术[J]. 四川建材. 2015(01)
[2]杨超. 钻孔桩施工气举反循环工艺浅析[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5(01)
[3]杨艳芬. 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分析[J]. 建筑. 2015(04)。
论文作者:梁波,杨瑶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总第19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钻孔论文; 泥浆论文; 钻机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桥梁论文; 稠度论文; 桩基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总第19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