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问题与研究论文_翁朝阳

水土保持问题与研究论文_翁朝阳

翁朝阳

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农林水技术服务站 31150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接着介绍了水土保持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最后分析了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研究

一、前言

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的保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大量减少,洪水季节水量大量增多。水土流失的后果很严重,最突出的就是在枯水季节,水量大量减少,容易出现水源枯竭、河道缺水断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土壤水量大量减少。一般来说,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是储存水分的空间,也是水分存在于土壤中最重要的地方。空隙在土壤总体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为30%一50%。若发生水土流失,将会造成土壤丧失,储水空间崩塌,致使土壤蓄水量大大降低,因此在枯水季节,会加重失水量;在雨水季节,地面水量增加,容易引起洪水。2)水土流失对梯田、湖泊、水库等的影响很大,容易引起淤积,使得蓄水容积减小,也容易发生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

2加剧洪水侵蚀程度。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严重遭到破坏,而植被原本缺乏的山区更是水土流失的常见地。当雨水大量来临时,地面坡度大,且植被不足,导致坡面对水的截留作用很小,土壤蓄水能力降低,从而使得降雨速度大大超过水的土壤渗透速度,雨水在土壤表面大量、迅速堆积,很容易瞬间崩塌,形成山洪,山洪发生的时间一般较短,但破坏力很大,洪水夹杂着泥沙更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3形成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防洪效果。植被的严重缺乏,导致土壤表层在水力的冲击下,大量泥沙流入江河、水库,这大大减弱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库容减少导致水库防洪能力降低,使用寿命也相应减弱,淤塞严重时还可引起垮坝等情况;2)泥沙流入,河床抬高,容易引起洪水泄流不顺畅,水位相应上涨,才会经常看到10年、20年一遇的水位升高现象。

4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植被破坏,造成雨水径流改变,土壤、地质结构易受外界影响,一遇暴雨,地质结构崩塌,从而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能够冲毁房屋、影响通讯及道路设施,更重要的是水利设施如农田、水库等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使河道断流,从而影响航运。

5加重水污染。发生暴雨的次数增加,雨水中的含沙量增加,使得洪水浊度愈发严重。此外,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农药等,这些物质随着水体向周边扩散,经过其它土体、流入其它河流,扩大了污染面。因此,水土流失越严重,污染程度就会越大。此外,由于河道等容易发生淤积、雨水季节雨量增加、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加重了水污染速度。

三、水土保持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km2。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水土保持的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三是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四是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2、水土保持的现状

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不应就事论事,而应当追根溯源,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与战略措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3、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不能把水土保持理解为土壤保持、土壤保护,更不能将其等同于侵蚀土壤控制。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育的主体。

4、水土保持防治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2)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四、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可以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措施或增减措施后在时空方面的对比。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的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总效益是各项效益的融合,研究分类效益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应是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效益既是总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经济效益既是各类措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五、结束语

水土的流失会造成很多的危害,水土保持规划是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是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决策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琦,马国花.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

[2]王旭升,朱志刚,郭晓霜.浅谈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

[3]刘圣增,魏丽娟.水土保持对水利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论文作者:翁朝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问题与研究论文_翁朝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