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论文_李文涛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论文_李文涛

山东省昌邑市饮马镇饮马初级中学 261317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1)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2)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3)历史故事中雄辩的论证和缜密的说明不仅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自身素质 表率作用 思想动向 渗透 情境 情感

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引导者,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除了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精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身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做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将人文关怀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德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学的专家,也应该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要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地从小事做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平时要克制不良爱好,用自己对学校语文教学执着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教育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为渗透德育因素夯实基础。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一种纯粹的客体,采用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那么他的管理将过于严格而且常常不合情理;如果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既看作是学生的需要,又看作是自身价值的体现,那么他和学生都是幸福的。教师的教充满生机,学生的学必然充满活力。

第二,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求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这样既解决了德育内容与方法落后于现实、不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又解决了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例如针对那些没有集体主义思想的学生,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重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在《斑羚飞渡》一文,当说到一群斑羚面对后有猎人的追赶,前有挡住去路的山涧,它们自然地分成两部分,年纪大的斑羚为了年轻一代甘愿牺牲自己时,我放低了声调,语重心长地说:“老年斑羚为保护下一代不惜粉身碎骨,它们的整体精神、群体意识是多么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啊!”学生们听完后都若有所思,那些平日里不屑或不愿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学生更是感到惭愧不已。 再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去刻苦钻研,总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资质差,生性愚笨,不是读书的料。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为学》一文时,我就特别指出,人的天资等各方面条件有好有差,学问也有深有浅,但是只要“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肯学不肯学,主观努力不同,难易可以互相转化。只要刻苦学习,困难就可以克服,远大的目标终究可以达到。通过这番话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从而痛下决心,不再自暴自弃,努力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第三,以语文课堂为根基,使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的同时,获得思想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去把握:

1.情感诱导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于衷而形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影响学生。

2.词句品析法。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对祖国绮丽风光、壮丽山河或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等景观描写的文章。我把美感教育与热爱祖国的感情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对祖国热爱的感情,受到美育熏陶及情操的陶冶。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高了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  3.情景再现法。在学习传统教育类型的课时,要注重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坚持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有胸怀有抱负、愿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毛泽东诗两首》时,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他们为共产主义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意志以及为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4.活动强化法。利用学生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5.课外拓展法。在课外,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和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说给老师听,写给老师看,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论文作者:李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论文_李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