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现状,探究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考解决好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以及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的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以创新求实效。
关键词:洗碗理论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创新性探索
所谓“洗碗理论”,就是大伙儿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有的人一抹嘴就走,有的人则要洗碗。但经常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就高,会经常挨骂,而从不洗碗的人就不会被骂,甚至还可以指责洗碗的人,因此,怕打破碗挨骂,大家都只管吃饭没人愿意洗碗,以致最后没碗吃饭大家都没法吃饭。这一理论表明,对一个组织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洗碗问题”,就会影响组织作用的发挥,进而阻碍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洗碗问题”长期存在也更突出。新时代,高校要想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必须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标杆作用,以党建推动高校办学事业发展;而要真正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必须破除“洗碗效应”,解决“洗碗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容错纠错制度,营造全体党员肯干敢干、能者能干、干事不怕出错的良好环境。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尤其是直属支部建设的“洗碗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直属支部建设软化、弱化、虚化的短板问题依然存在。
1.基层组织建设的“没人愿洗碗”现象。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组织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支委尤其是支部书记是关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着没人愿意当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大家都不愿意挑担子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这个突出问题,实际上就是“洗碗理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典型表现。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支委是兼职的,有额外付出却没有额外报酬;并非实职,却要担起党建责任(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环境下,很多人担心即便再谨慎,也难免会在洗碗过程中“磕碗碰盘”,稍一出差错,干事者就会遭到批评追责),这对多数党员干部来说,实在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能躲则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高校党委采取简单的干部任命、干部轮换方式来处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要么轮岗周期较快导致支委班子党务业务不熟工作难以推动;要么就是支委班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虚与委蛇,消极应付,严重削弱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2.基层组织建设的“应付洗碗”现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要求基层组织建设要多下功夫、肯下功夫因地制宜创新突破求实效。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来活动丰富多彩,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完备,各种佐证材料齐全,台帐明晰,似乎“抓铁留痕踏石有印”,但实际上大多都是浮于表面虚以应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几个:一是那些赶鸭子上架的党务干部对抓党建工作缺乏热情、荣誉感,机械被动应付完成,“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走半步路”。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建的传统倾向依旧明显,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管理监督乏力;抓党建工作机械简单,流于会议、文件、上传下达;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理论学习存在太过于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急用现学”的现象。三是一些高校管理理念陈旧,考核评价体制僵化,常常好经念歪,善用显微镜看待工作的过错,出现问题喜欢上纲上线,导致出现“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干的不如看的”,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党务干部因为害怕“打破碗”挨批评,不敢大胆创新大胆行动。
二、解决“洗碗问题”,要建立健全激励、容错纠错、科学考核的机制
洗碗问题不仅是一个作风建设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建设的问题,更是一个机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问题。怎样让大家抢着洗碗(激励机制)、打破碗怎么办(容错纠错机制)、怎样洗好碗吃好饭(创新机制和考评体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基础,实则深刻。
1.激励﹢容错:要有“洗碗不怕打破碗”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要破除“洗碗效应”,解决“洗碗问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推动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洗碗不怕打破碗”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抢碗”、奋力“洗碗”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全面贯彻落实“激励﹢容错”机制,解决“洗碗问题”,就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环境,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建立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优劳优得的激励机制;要建立洗碗不怕打破碗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党员干部职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让干实事的人有奔头、有甜头。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不是为了谋取个人之私,只要不是触犯了原则性、政治性的错误,即使犯了点错误,也应宽容对待。不能容许犯错,就没有人敢尝试、敢探索、敢创新,事业必然裹足不前。因此,建立“洗碗不怕打破碗”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真正做到责权利分明,才能让敢做事、能做事、做了好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干部敢干实干,才能让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做出实效。
2.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不要过于强调有图、有文字、有真相的形式。建立基层党组织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是新形势下从考核机制上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实效的制度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时,拍个视频、照片,留个文字资料是应该的,建立台账也是必要的,有利于责任的落实和大数据分析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际状况。但是,现在一些高校却简单地将记录和台账作为工作考核的依据,为了考核评优应对检查甚至固定模板来指导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来检验考核基层组织的成果,完全变成了重形式轻实效。党建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支部的组织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抓好党建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业务进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强调的是工作深入注重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于强调有图、有文字、有真相的形式,容易变成基层的负担负累,容易诱使、逼迫基层搞“走秀”“表演”,容易打击那些干实事的人的积极性。因此,要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实效,就必须形成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更注重考评基层党组织日常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持续性,注重党建工作是否推动了业务水平提高,更注重一线群众的认可度,让考评结果更加公正、科学,让党建与业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而不是党建、业务两张皮。
三、基层组织建设考核评价要促创新重实效,着重看“碗洗得干不干净”“饭吃得好不好”
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洗碗问题”,关键在考评机制。有了科学量化的考评风向标,就可以有效地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科学量化的考评体系怎么建立,各高校应该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总体原则应该是:努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三全育人”相结合,大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灵活性,深入开展服务型特色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自身素质和先锋模范意识。
具体来说,科学量化的考评体系应该至少重点体现在抓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抓个人道德品质与家风建设根本、抓志愿服务实践路径等三个方面:
1.抓中心: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这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要真正解决好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育人的基础阵地。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推动者,要努力让党建工作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帮好忙、互相渗透。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两者在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的党建工作也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对师生党员进行再教育,让其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因此,不管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思政教育的育人工作,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职责之一即是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因此,采取“主题+专题”的形式,通过“我来上党课”、结合“学习强国”APP平台、支部对接学生社团、党员联系群众、高校与社会对接等,让基层组织领导好、推动好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不断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能力和党员同志的理论素养以及政策水平,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思政育人真正结合互动。
2.抓根本:工作重心下移,将基层组织建设与党员品德修养和家风建设相结合。2019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指出:“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入党誓词,坚持合格党员标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培育良好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家风”。此前,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也提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这些规定,以党内的纪律规矩的方式,将党员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和家风作为党员的必修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个人品德与家风问题,不是单纯的个人和家庭小问题,而是政治品德、理想信仰的根本问题,是党性修养在个人生活的具体微观体现。这些年,党员干部腐败沦落的典型反面例子都告诉我们,许多党员干部的沦陷,都是从最基本的个人道德品质和家风不正开始的,从贪小便宜、热衷高消费、贪恋女色等开始退化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就会逐渐丧失政治信仰和政治品格,就会逐渐走向腐败,走上革命事业的反面。因此,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效的考核,就要与党员同志的“八小时之外”结合起来,与党员同志的个人品行道德结合起来,与党员同志的家风结合起来,叶落知秋,见微知著,真正把提高党员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树立良好家庭美德作为基层党建的重心和有效途径。
3.抓路径: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突出党员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奉献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一个党员对宗旨的践行,既是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更是在社会实践中时刻树立遵纪守法、诚信文明、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等的先进榜样。读书乃为养正气,问学不敢忘国忧。高校作为知识分子汇聚的群体,更要有家国情怀,有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因此,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载体,也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鼓励和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党员应当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强化党员的服务落到实处,通过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突出党员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奉献责任意识。志愿服务活动是对优良的中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服务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组织力,通过开展下基层进社区,访贫问苦,救急济困,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百姓的需求,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实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以致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全体党员能否始终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夯实基础。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洗碗理论”,从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切实解决“洗碗问题”,切实加强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每个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以党建推动办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版,第65页。
[2]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版,第64页。
[3]习近平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4]习近平 在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9,5,31。
论文作者:孔维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高校论文; 洗碗论文; 党员论文; 基层党组织论文; 机制论文; 家风论文; 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