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天心中心小学 342100
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是僵死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也是会枯萎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同样是不完整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做到这几点,缺少激情可以吗?学生是充满生气的孩子,同样需要激情。因此,激情应该流淌于数学课堂中,激情是师生间有力的生命线。
一、饱含激情的教
教师要精神饱满,讲课充满热情,用丰富的课堂语言、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有时,甚至一个热切的眼神都能传达出教师的热情。正是这样的激情,使得课堂也充满了灵性。因此,不管我们教师在踏进课堂前有多么的不快、沮丧,一旦开始上课,就应打起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专心听讲,调动学生的激情,使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活跃于课堂之上。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吴老师是一个极富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在热烈而又不失精彩的课堂中成长着。我有幸听到了不少课,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汇集着期待的深情,滚动着澎湃的激情。
如在“求平均数”一课刚开始,她便别开生面地向全班提出:“咱们分两组来做拍球比赛好吗?”孩子们自然喜出望外。“怎么比?”眼看每人来拍球时间来不及,大家提议“选代表”,于是每组派4人,并根据每一位代表的拍球个数当场作了统计。不一会儿,甲组发现本组拍球总数超过了乙组,高兴地欢呼起来。而此时,吴老师自告奋勇也参加比赛,并把她的拍球数加入乙组中。教师也是孩子中的一员,吴老师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学生,顿时乙组的总数明显增多。孩子们很不服气,喊道:“这不公平(甲组4人,乙组5人)!”那么,怎样才能公平呢?有人说:“甲组也再加一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不允许加人呢?矛盾激化了,有个孩子站起来,显得很激动,用手比划着说:“把每组几个人拍球的个数匀乎匀乎……”(教师的激情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这一“匀乎”,表明孩子们已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吴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入了“平均数”,随即与大家共同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赞可夫曾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在这堂课中吴老师自始至终都有着高昂的情绪,从一个侧面来讲是激情领着孩子主动进入数学知识的殿堂。
二、充满激情的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理应是主动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好动的特征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请看一个五年级上课不爱举手的现象调查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基础不扎实而不会说的只占到了20%,相当多一部分学生是不想说或不敢说。通过家访深入地进行交流、访问,我发现不敢说的学生多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自信的学生,怕回答错误,自然也就不敢举手发言了;不想说的学生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他们中大部分的人是知道答案或者说是理解的。激情是一剂良方,可以将不敢说、不想说变成敢说和想说,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拿回勇气,大声地说出来。
三、拨起激情的资源
数学课堂,资源无处不在,要老师们用敏锐的眼光、积极的心态去创设和发掘。还有当“资源”不期而临时,教师要能灵活地面对和妥善地处理。而“资源”又往往和课堂上的激情是分不开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中就算资源再丰富也是贫瘠的,独角戏谁爱听?课堂正因有了激情才使资源显得格外光亮。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在一次大型的观察课上有一位老师执教“年、月、日”的认识。上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从外地来的,我校的小朋友很想跟你们做朋友。他们托我带来这样一个问题:班上有一位叫小芳的同学,她爷爷今年64岁了,只过了16个生日,你们能告诉小芳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学生答:“因为小芳的爷爷那时候穷,所以才过了16个生日。”学生们笑了,场上听课的教师也笑了。而惟独这位执教老师露出了非常尴尬的神情,并果断地下结论:“学完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进行新课。
这里,教师想用“64岁只过了16个生日”来设疑,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而教师忽视了面对的是没有这样知识储备的小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很正常,也是学生创新火花的闪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善于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适时引导:“不管她爷爷多么穷,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贺自己的生日,但还是过16个,这是怎么回事?”这样,教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回答问题的片面性,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同样,课堂上,教师没有激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学生就好比是一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只有在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的星星之火下,才能呈一派燎原之势。
论文作者:张桃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激情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