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文化背景下地名的翻译特征分析论文_金海

交叉文化背景下地名的翻译特征分析论文_金海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文章从地名翻译工作的发展角度出发,围绕诸多案例,以文化的浸润作为根基,对于交叉文化背景之下地名的翻译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字:文化;地名;翻译

地名是人们对某一个特定空间的称谓,具有很强的社会特征,不仅仅是该空间名称层面上的约定俗成,更加是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提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地名的翻译尤其应当引起重视,有效的翻译直接关系到中西方文化的沟通,对于推动文化层面的交流和融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阶段,中国如何更为有效地走出去,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积极的形象,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地名作为信息传播和地方性品牌树立的重要依据,在翻译中更加需要慎之又慎。

关于地名翻译问题,我国相关部门的关注由来已久。1978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以汉语拼音作为人名地名字母拼法的工具引入,这标志着更早一些时候一直沿用的威妥玛氏拼法被正式废除。次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汉语拼音在翻译中的地位。1999年,我国确立了《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确定了外语地名翻译时的具体细则,而后更是对《地名标志》做出一系列的完善,一直到2008年修订的《GB17733地名标志》出台,对应地名的翻译相关原则问题才算基本实现完善。但是虽然相关原则得到了确立,实际应用中地名的翻译却不能单纯依赖原则展开工作。一方面2008年《地名标志》出台的时候,很多地名翻译名称已经确立下来,甚至于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再进行修改很多时候并不切合实际。另一个方面,原则并无法规范所有的翻译细节,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因此相对静止的规范无法有效指导发展变化的翻译。

在地名翻译过程中,早期更多是音译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译开始逐步参与到地名翻译中,并且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开始涌入到翻译领域中,形成了对于翻译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力。在翻译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能够让译文承担起沟通的职责,翻译文应当能够让原文和译文双方都能有效获取到地名信息,否则就不能算是有效翻译,这是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而必然提出的要求。其次,地名本身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必须应当在翻译过程中加以慎重考虑,毕竟地名不是一串无含义的符号,而是源于社会历史逐步形成的文化表征。

对于地名翻译的种种考虑,一直以来都渗透在翻译工作中,并且得到诸多翻译人所重视和发扬。例如美国的San Francisco曾经在音译的背景下被翻译成为“三藩市”以及“圣弗朗西斯科”,虽然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但是从文化层面上看,其效用几乎不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更多的时候将其翻译为“旧金山”,这主要是考虑到19世纪这里是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称之为“金山”,但直到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为了与被称作“新金山”的墨尔本做出区别。这一翻译结果虽然无法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直接的沟通,但是却隐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进去,相对而言必然更胜一筹。而对于“The White House”,其翻译为“白宫”可谓教科书级别的翻译。如果依据其字面翻译成为“白屋”,必然无法表达出其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政治地位,“宫”不仅仅是一个大房子,而更加是一种地位和权利的象征,所以“白宫”这个翻译,不可谓不贴切。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体现,在汉译英中同样有所展示。例如对于“夫子庙”的翻译,最早曾经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用汉语拼音标出,即“Fuzimiao”,但是随着文化思想的浸入,其翻译也随之发生演变,当前接受最为广泛的翻译为“Confucius Temple”,其中“Confuci”是以中文发音简译而形成的英文单词,而词尾“us”则源于拉丁文,将其标记为阳性名词。对于中国而言,夫子的意思就是孔夫子,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不采用Confucius一词,而直接翻译为“Fuzi”,必然无法实现其含义的表达。

而地名的翻译,在中国而言还有更为深层的历史含义。当前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历史阶段,与中国一同走出去的,除了当前各个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以外,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珍宝,相对的翻译同样成为巨大挑战,必须谨慎对待。例如《使至塞上》中,“塞”为边塞,在诗中也并无特指,因此直接翻译为边疆,即“Frontier”;与之对应地,我国地域名称中有“塞北”、“塞外”,泛指北疆地区,则多翻译为“Remote North-west China”以及“Area outside of the Great Wall”。对于“塞”的翻译,可以从此看出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以及文化背景,才能得到理想的翻译结果。除此以外,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地名还有一些其他具有约定俗成特征的词汇。例如小说《骆驼祥子》中,提到虎妞到“娘娘庙”求神,在施晓青的译本中,将“娘娘庙”翻译为“the Temple of the Goddess of Fertility“。这种翻译方式顾及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将民间的信仰也展示出来,可谓翻译中的上品。

在地名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力。只有正视文化和历史,正视社会环境中通过地名来表达的实际内涵,分析其中的观点和理念,才能不断实现翻译的优化,才能通过翻译推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

参考文献:

[1]崔美曼. 新编实用英汉翻译教程[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郭镜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 卞福英.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3)

[4] 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论文作者:金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交叉文化背景下地名的翻译特征分析论文_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