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集控运行节能降耗措施分析 杨浩敏论文_ 杨浩敏

电厂集控运行节能降耗措施分析 杨浩敏论文_ 杨浩敏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新型设备与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的运行当中,既保证了电厂运行工作的顺利完成,又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我国有很多电厂相继采用了集控运行系统,但这种运行方式在提高电厂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电厂的整体运行构成了威胁,因此,必须釆用具有针对性的节能降耗措施,科学合理的解决电厂集控运行中的问题。

关键词:电厂集控;节能降耗;措施

1电厂集控运行概述

1.1电厂集控运行内涵

过去的电厂管理制度,以单独控制为主,主要是把炉、电、机采取单独的处理,落实更为完善的集控技术和运行方式,融合集中性管理机制,提高集散控制效果的前提下,来确保系统的各种管制零件和运行机组间具有协调性,同时也能够给集控的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电厂集控运行期间,则要采用安全的方式来做好集中处理工作,并对设备生产机制、设备运用处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研究。在制定安全方案的同时,来对集控结构和工作监控效果进行合理的控制。集控运行是将机、电、炉三专业汇集起来,并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从而使发电机组在调度的安排下顺利上网发电。

1.2电厂集控运行技术

在电厂集控运行期间,要根据其技术特点来做好相应的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该技术属于全新的综合控制管理技术,能够确保产业实现自动化,而且还可以给设备控制模型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采用技术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会使用4C技术来对自动化生产线采取实时的监控,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控制处理模型的合理性,真正意义上把运行调度技术和设备分析研究融合到一块,从而得以有效执行相关的方案,让电厂机组更加的具有经济性和安全性。在分析技术结构期间,不但要分析有关的信息模型和数据运维体系,同时还要给处理预算机制做好整合工作,而且还要把智能操作和电厂设备管理有效的进行融合,并把管理集控机制以及维护体系当做基础性的工作。

2电厂集控运行技术模式

2.1分散控制模式

分散控制模式是对集控运行模式的重要革新,该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对技术功能和运行风险等做到分散化的管理,在运行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减少系统运行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危害范围。在对分散控制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分析信号的发放,一旦在信号发放过程中出现故障,会导致相应的操作失误。

2.2分等级控制模式

分等级控制模式实际上就是将控制模式进行等级化、阶梯化,该模式对集控运行模式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分等级控制模式能集约化管理集控运行模式,实现电厂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2.3通讯传输控制模式

通讯传输控制模式是以现代通讯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其特点就是拥有众多的运行条件,网络通信技术是其重要的运行条件之一。通讯传输控制模式的重要前提就是信息技术,其以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能对电厂集控运行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

3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的核心技术

DCS系统是是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的重要依托,是实现电厂的集控运行的重要条件。DCS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电厂的集控运行控制模式需要硬件设施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当前,将集控运行模式运用于电厂生产,能有效替代以往的单独控制技术,将集控运行的自动化优势与集成化优势运用于电厂生产,能有效提升电厂的生产效率。生产线管控技术是集控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能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实现对电厂生产的控制管理,进而达到大幅度提升电厂的自动化水平的目的。在电厂的生产线中运用4C技术,能对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实现对电厂大型生产线的有效监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电厂集控运行节能降耗措施

4.1生产方面措施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制定关于电厂集控运行节能方面的管理制度,从制度方面来约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期间的各项行为,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确保其可以优质完成各项工作,并且贯彻落实电厂中所颁布的技能控制措施。与此同时,针对于电厂中的工作人员来说,还需要定时开展培训工作,令厂中工作人员都可以充分掌握技术工作人员所定制的优化运行方案,这样才可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将相应的技术方案落实到工作中,同时还需要在此期间对电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出培养,这样才可以令电厂工作人员提升对于本职工作的责任心,进而更加优质的完成本身工作。同时,还需要定制相应的机械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于场内机械做出管理维护,在每天工作人员上岗工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本身岗位上面各项设备进行点检,且做好点检记录,一旦发现其中出现问题,要立马上报,及时采取措施做出改善与调整,从而保证电厂的日常运营。

4.2汽轮机组措施

第一,提升汽轮机组真空度,首先要做的便是要确保整体机组的气密性,保证其足够严密,同时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对于机组做出真空严密性试验,在通常情况下,试验周期为一个月左右。随后还需要对于主机以及小机做出调节,查看起轴封系统是否处在正常状态,并且严格监控其在运行阶段冷凝结水的过冷度,防止冷凝结水过冷或者是检查运行过程中的负压系统,以防出现真空系统泄漏的情况。第二,确保锅炉给水温度。提高汽轮机组的经济性除提高真空外还必须维持正常的给水温度,给水温度变化。针对于给水温度来说,该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回热抽气量,进而导致机组工作能力受到影响。这会导致锅炉排烟温度产生一定变化,从而影响到锅炉的效率。在运行期间,为提高高压加热器的投入率,高加进汽电动门改为三态控制电动门,控制高加的滑启、滑停在规程规定内,保持高加水位稳定,令给水温升率符合规程规定,此外还应在发电机并网后及时投入高加,发电机解列前停止高加,如此才可以使高加水位等方面指标得到保证。

4.3锅炉生产环节控制

第一,降低锅炉排烟过程的热量损失,在此阶段需要降低一次风率,同时减少锅炉系统在运行期间的运行效率,全方位保证炉底水封密封性能良好,不可以出现漏水的情况。锅炉运行中还应强化受热面的吹灰,若是在其上的积灰或者是结渣较多的情况下,便会导致受热面的传热恶化,从而致使排烟温度升高,造成较多的温度损失,基于此,便需要对于受热面定期开展吹灰工作,确保受热面的清洁,确保排烟热损失量控制在4%-8%之间。第二,降低再热器减温水的应用,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机组的热效率,在该项工作中最为重要一点就是要确保整齐的初始参数,提升蒸汽的初温、初压等方面参数,同时降低排汽压力等,在其运行期间,需要全方位确保再热气温,减少喷水量,同时还可通过改变受热面来提升机组热效率。第三,强化对锅炉燃烧的调整,过剩空气系数对燃烧过程至关重要,过量空气系数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锅炉效率,因此需要确保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合理调整燃烧,采取煤种煤质混配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在燃料方面所投入的成本,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结束语:总而言之,目前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是以集控运行模式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优化能够保证电力生产效率的提升,确保电力运营的安全性。由于目前火电机组集控技术性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强化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优化。作为技术人员应当强化技术创新,能够使电厂逐渐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迪.发电厂集控运行模式及运行条件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2):241.

[2]李雪洋.发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80.

[3]胡冬至.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171+158.

[4]张成巧.论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13):10-11.

[5]黄鸿拔.研究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8(20):52-53.

论文作者: 杨浩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电厂集控运行节能降耗措施分析 杨浩敏论文_ 杨浩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