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广播专题节目创新发展有关探讨
刘芳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摘要: 基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舆论环境改变,既有媒体的深度报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广播专题节目,为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最常使用的内容取向。为确保此节目的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当下,采取必要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 地方广播;新闻性专题节目;创新发展路径
广播专题节目主要是进行深度报道,且播出的周期固定。在新时期背景下,广播专题节目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发展全新路径,致力于更好地适应地方广播发展需求。
一、地方广播专题节目创新发展必要性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舆论环境变化明显,导致深度报道开始面对内部与外部双重影响。目前阶段,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处于低迷状态,无论是选题、采访、制作亦或是节目的形态,均呈现落后趋势。若始终采用传统的报道方法,将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而且,地方媒体受地域、题材等因素限制,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为此,有必要不断创新地方广播专题节目,使深度报道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广播专题节目创新发展具体路径
(一)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新闻资源
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即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土新闻,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地方媒体的一个突出优势,就在本土化新闻方面。地方媒体在进行新闻专题报道时,要着力努力挖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和文化品牌等,深入报道贴近民生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从而凸显自身优势。
从男人返村过年到第二年开春离村这段时间,历来是癞阿小最难熬的日子,他每天早出晚归,小心地避让着村里的男人;但是这天晚上,他刚回到家,就被苏石、白天明和其他几个男人堵在自家院子里,癞阿小见势不妙,想溜却已经没门了。
广东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江门广播电台围绕“侨”字下功夫,深入挖掘侨乡故事、华侨历史和文化内涵,策划、制作具有本土元素的广播专题报道。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祖籍江门开平,是当年美国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领军人物。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当天,江门电台播出专题《“我一直遵循爷爷的教导”——访司徒美堂先生的孙女司徒月桂女士》(获2015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新闻类一等奖),生动展现司徒美堂一生爱国的华侨精神,也揭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真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意义。这类根植于本土、颇具侨乡特色的广播专题,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开拓视野,关注全国性重大题材
对于地方媒体来说,新闻题材既要贴近本地受众,另一方面也要突破题材的地方性和区域性,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将报道的触角伸向全国、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题材。
广播深度报道往往因为篇幅较长而容易显得枯燥、乏味。地方媒体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要以赢得受众的“第一需要”——“美”为目标。而广播是诉诸声音的媒介,它的生命就是以“美”的声音说话,善于充分运用音响。只有生动、形象的音响听众才能接受,报道才能够把说理“润物细无声”地表达出来。
(三)推广立体化传播方法
江门电台制作的广播专题《文学观潮60年》(获2009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广播专题类一等奖),是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观照新中国60年来的沧桑巨变。为了避免文学类节目的枯燥,采编人员融汇了经典诗歌朗诵、“当代作家与五邑学子对话”精华片段、电影原声剪辑、音乐、具有时代特征的歌曲等广播元素烘托主题。丰富声音元素的加入,使得整期节目具有极强的可听性。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一员,这一重大事件也是备受江门人民瞩目。江门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即时、快速的优势,在大桥通车的同一时间推出直播节目《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即时报道大桥开通的最新动态和各方反应。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广播节目与电视全媒体联动,特派记者第一时间通过港珠澳大桥往来于港澳和江门之间,体验其中的流程和便利。体验的全过程不仅在电台节目中分时段连线介绍,还通过网页和“江门邑网通”手机app 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生动、丰富的介绍充分满足了市民对“神秘”港珠澳大桥的好奇与憧憬,直播页面点击量达到了十几万次,页面留言几百条。多平台、立体化的传播方式,扩大了节目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四)善于利用广播元素
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著名学者雷洁琼于2011年1月9日逝世。雷洁琼祖籍江门台山,曾多次回广州、台山等地探访,留下了许多感人场面。地方媒体参与重大事件报道的优势在此时凸显了出来。江门电台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赶赴北京、广州、台山等地深入采访,并在雷洁琼追悼会当天播出广播专题《情深义重雷洁琼》(获2011年度广东广播电视奖广播专题类一等奖),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雷老豁达睿智、以奉献为幸福出发点的一生。类似这样参与重大事件的报道,不仅体现了地方媒体的责任感与影响力,也体现了广播人及时参重大新闻事件的敏锐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提出了全新需求,不仅局限于阅读与聆听,还要满足其搜索、视频、音频等不同场景使用需求。为此,新闻产品面临严峻的发展挑战,要求众多产品线的协作与合作。在广播专题报道方面,应借助多元化介质与形式实现传播目标,并且结合受众接收习惯有效改进深度报道[1]。
我国深度报道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2]广播深度报道以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受到听众欢迎,在我国的广播新闻事业中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信在未来,地方广播的专题节目也将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更好地吸引受众注意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项目管理模块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一大重要的节点,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企业运营和投资成本费用的管理,以及对企业生产线上的各种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新和护理,一定程度上减少在设施和成本上的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在企业扩大营业规模的上升时期,设备和应用技术的更新换代尤为快速,这也导致了企业在这方面花费的经费将大大增加,如何减少设备因为损坏、维修、更新等原因产生的费用,成为棘手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设施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相互结合,要保证它们和总的管理系统在运行时独立开来,这些系统分支在运行时产生的数据可能会有些偏差,需要技术人员严谨对待。
处理1、龙粳38,株行距为10cm*30cm,水整地时施入二胺6公斤、50%硫酸钾3公斤、尿素2公斤。插秧时侧深施肥时加入19公斤云天化复合肥。
参考文献:
[1]红叶,王浩.关于地方广播新闻性专题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J].数字传媒研究,2018,035(003):P.23-25.
[2]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给《焦点访谈》栏目组的题词。
作者简介: 刘芳(1980.11.21-),女,汉族,湖北天门人,大学本科,职称:中级,从事的工作:采编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台发展。
标签:地方广播论文; 新闻性专题节目论文; 创新发展路径论文;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