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结合新疆实际开展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新课课程标准和十九大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依据,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既要关注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要保证课堂效果的实效性。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也让历史课更有感染力,更彰显学科魅力。
关键字:学科素养;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0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让在海外学习工作的青年倍感振奋,更是激励了国内的广大青年和中学生们,“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激励当今时代青年学子们,要担负起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奉献,牢记国家需要,人民的利益,要有天下为公的精神和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明确国家教育方针,指引课堂教学方向
十九大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素养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解惑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把学生塑造成有社会担当和历史使命感的有志青年,将学生培养成人,最终培养成有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的君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拓展延伸,关注时事,让历史课堂不仅仅停留在过去史实的分析,更关注对今天时政热点的分析、让历史课堂变得立体,同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辩证的、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和“为认同而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存在南、北方地域的差异, 生活习俗的不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而地处新疆的教师就多了一份职责,就是要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五个认同”的教育,为新疆的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各民族学校的合校,要通过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成长为对父母讲孝,对祖国讲忠,对朋友讲信的道德高尚的君子,不要做当今现实中的那种:言而无信“借钱不还,还钱翻脸”的人。要懂得感恩父母,孝顺长辈,做一名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坦荡的君子。也符合历史中的评判:“自古以来忠臣良将,必出于孝子之门。”加强各民族的“五个认同”的教育,形成各民族的团结互助,聚心聚力,为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气节,确立文化自信
美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谈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正能量,确立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在讲到人教版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内容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教师引入大量的历史典故:“卧冰求鲤”“郭巨埋儿奉母” 等,及讲宋明理学时拓展到中中华民族气节的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留下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辉煌和灿烂。例如: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异为鬼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学生明白:要有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历史中英雄人物的行为和壮举,傲然挺立在学生面前,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点燃学生的青春梦想和家国情怀,弘扬我们的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的自信之美。
记得有一次在讲到孔子的政治主张中的“礼”,教师拓展到四世同堂的年夜饭的餐桌文化时,一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去年吃年夜饭时,服务人员端上来一盘鱼时,我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下,当我第一个伸筷子时,被大伯叫住了,让我别碰,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听后欣然的说:“今天醒悟还不晚,今年的年夜饭应该不会出现这样问题吧!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品味下中华文化的精神”,我们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要长幼有序,然而,今天的三口之家,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事忽略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我们今天给补上这一课,希望同学们也懂得感恩父母为我们的默默付出,才会让我们错误的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这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四、课堂教学中创设环境,点燃课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学习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部分时,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上课激情。教师播放3分钟教学视屏,可以选爱国主义教育片的精彩片段和经典台词,通过视觉冲击,历史场景的烘托,振奋人心的台词,让学生经久不忘,达到深化记忆,记得有一次教师课前播放《近代史混剪》这段视频,其中史实主要从:晚清到辛亥革命、到军阀混战,新文化运动、最后到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这些片段记录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中国的探索自救运动,视屏都是剪辑了历史影视剧中精彩片段,台词的冲力很强,演员的表现力也很给力,语言也振奋人心,然而播放的语言不多,但是恰到好处以视觉冲击展现在电脑屏幕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一个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伴随着时空的发展形成历史事件的联系,这样既形成了历史史实的迁移,又有时空观的转变,让历史从刻板的教材中变得生动有趣。看完近代史混剪这段视频后,很多学生都流泪了,有的女生哭出声来......这样教师既可以带学生回顾这段让人痛心的历史,但是同时可以激励学生,珍惜今天的和平,记住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感激祖国的强大,确立对祖国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学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2017新课程标准》.
[3]《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5日第7版.
论文作者:王学芝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中华文化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新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