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加剧有一定的影响,若是不能科学有效的进行控制,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如:水土流失面积大跨度增长、生态系统植被干枯坏死、土壤沙化风暴加剧、洪水泛滥冲击力大,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社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对策;有效治理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壮大,乡村到城市,农业到工业的区域变化使得水土流失也跟随变化,结合近年来,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观察,发现有水土流失地域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分布无规则且强度小、水土流失危害性加剧等特点。
1水利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1.1水土流失地域方面的变化
水土流失的特点中比较明显且涉及面较广的特点就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变化,这个特点的形成与水利工程建设关系非常密切,水利工程建设的创新、规模的壮大,水土流失逐渐延伸到城市、平原、工业区等地域中。
1.2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方面的变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应用到各种机械设备实施挖掘、废弃物排泄等现象,而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而导致原本不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严重变化,此时,土壤强度也会发生变化,不仅强度下降,同时侵蚀速度越来越快,水土流失面积越来越大,逐渐呈不规则流失状态,对周边的土壤与水源也会造成影响。
1.3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方面的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拓展,使得水土流失范围越来越广,这与原始的自然水土流失状况相比,不仅面积增大、同时控制难度也会增加,并且危害性明显增高,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危害现象。
2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
2.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技术薄弱,规范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流区域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我国一向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都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因此有非常丰富的经历,可是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2.2水土保持意识和管理需提高
尽管政府现已经对于水土相关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公布,可是宣扬力度缺少,现在水土流失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可是水土管理规划的技术方面是非常多的,并且综合性强,需求联络的部门也很多,这个时候经常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然而各个部门关于管理以及预防的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合,因而在水土保护的管理进程中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并且在建立施工的进程中,各个环节以及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有用的交流,因而施工进程中会形成植被的损坏,从而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率。
2.3治理难度大,投入低
现在我国水生态出现这样的局势,并且在不断地恶化,和我国长期以来关于生态的投入较少有非常大的原因,现在尽管我国在水土保持上现已投入了非常大的资金,可是我国的水土流失的面积比较大,并且我国现在主要方针是发展经济,因而国家对水土流失管理的投入资金非常有限,许多项目的投入资金过少,因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比较困难,例如许多管理的项目因为补助过少,再加上不能及时的看到效果,所以在水土流失的管理上缺少信心,并且损坏的程度远大于管理的程度,这样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实施
3.1施工单位要摆正姿态,正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治。首先要及时清理掉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垃圾、弃土等杂物,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其次,要在工程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拆除施工过程中设置的临时建筑和硬化地面。如果施工前对地表土壤做了压实工作,那么就要在工程完工后立即采取深翻或复耕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土地的生产能力与抗侵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此外,施工过程中如果临时占用了农田、植被等区域,也应对其本来的功能属性尽快恢复,做到及时、有效,从根源上杜绝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
3.2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也是对施工区域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的过程,这种情况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在工程结束后如果施工单位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那么就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甚至阻断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在土层的挖方区人工挖掘一条截水沟或排水渠,或者通过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设施来避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在土层作业的回填区加强坡面整治的方式,如增加植被的覆盖,这样,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
3.3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点状和线状两种。所以,在需要进行治理的水利工程区域,可以先研究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充分做好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地原则,制定出水土保持的手段并予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是因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的功能属性不同,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可以高标准的实现水土保持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针对施工区域不同性质不同的特征,设计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加以实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的面积,还可以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为打造一个优质的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3.4指标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全面、合理的水土保持指标在水利工程施工开始前就应该制定出来。具体可以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的监测,确定好施工区域水土保持指标检测系统的目标,对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重点区域要加大监测与考核的力度,定量且定性的分析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监测指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方法及对策。具体的指标监测可以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的监测,如平均风速、年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或者地貌、土壤、气候、植物等的类型,从而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区域指标监测系统的完善。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还应该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区的面积、损坏植被的面积、扰动地表的总面积、土石方开挖量、水土流失部位、水土流失量等指标。
3.5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政策制定和决策监督的作用。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制定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意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中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水土保持观念,对屡教不改的单位也要不遗余力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引导施工单位向文明施工、科学管理方面迈进。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许多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动工。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水利工程项目参与单位、广大人民群众、政府部门等的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和监督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世明.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及其效益分析[J].水利经济,2010,01:19-23.
[2]尹娜.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调控作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3]吴晶.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139.
论文作者:刘永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植被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