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论文_林振北

浅议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论文_林振北

身份证号码:45242419910919XXXX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基于我国建筑学学科近年来的最新发展成果,结合国外建筑学研究前沿动态,论文按照6个方向展开研究,分别论述了每个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向,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建筑学在我国的学科发展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及完善,其将持续作用于相关研究领域,并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文化;建筑数字技术;城市规划

引言

学科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科的分类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差异,因此,学科也是构建相关专业的基础和依据。面对新时代所伴生的社会、文化、技术等诸多问题,建筑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经受挑战,对学科研究的演变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利于明晰建筑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1建筑学的相关属性

建筑与设计是极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学科,是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所发展出来的专业。人们对建筑物内部的布局、建筑物的外观格局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各种建筑物所在的人文环境以及地理位置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以及建筑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设计能力以及对环境的理解与重现能力。作为指导专业建筑师实践的一门学科——建筑学,它是一门包含艺术设计、社会科学、工程建设的学科,其复杂性不言而喻。但是其又是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因为几乎没有别的学科能够与之类比。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建筑学与社会学、美学、工程学有交集,却与其他同等级学科并无交集。

2建筑学近年的最新研究进展

2.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和场所营造,是对包括人、自然、社会文化、空间形态等因素在内的城市人居环境所进行的研究、实践和实施管理活动。在中国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环境和轮廓肌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规划管理乏力、城市建设无序、文化传承缺失等问题,而其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系统协调又是关键问题之一,亟待加强城市设计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设计突破了以往主要关注物质空间视觉秩序的局限,进入关注人文、社会和城市活力的新阶段。当前,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呈现出学术探索空前活跃,理论方法探索与西方并驾齐驱、工程实践面广量大、技术水平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首先,中西方学者在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开始出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西方学者继续在城市形态分析理论、城市设计方法论等相关领域展开探索。中国城市设计学科最初总体顺应以美、日为代表的国际城市设计发展潮流起步[2]。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中国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架构;随着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建设发展社会转型,城市设计项目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城市设计出现了一些体系性的新发展。理论探索主要反映在城市设计对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社会的关注、数字技术发展对城市设计形体构思和技术方法的推动,以及当代艺术思潮流变对城市设计的影响等方面。其次,与西方相比,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呈现出后发的活跃性、普遍性和探索性。欧美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其城市设计实践多为局部性项目。而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实践探索则呈现出明显的丰富性。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时段相位的不同导致中西方城市设计实践的不均衡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设计项目实践呈现“面广量大”的现象,反映出4大核心内容: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目标完善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关键词共现

对学科研究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出现频次)分析可以描绘出知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而借此寻找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建筑学科”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建筑学科”“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交叉后,形成“建筑理论”研究环,此环呈最大灰度,表明未来学科研究中,“建筑理论”的研究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系统的理论是科学指导建筑学发展的基础,其构建的成型的框架为学科研究审视历史以及预判问题提供依据。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就指出建筑学科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这些观点包括:当代中国建筑学科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至今为止,还无法用我们自己的理论解释中国的建筑活动和建筑现象。形式的问题依然是当今中国建筑学或建筑学教育中的疑惑,搬用西方形式或直接转换流行概念不在少数。多学科发展,拓展了建筑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段,未来应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根据系统的思想,从整体上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建立完整的建筑理论体系及现代方法论的研究体系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者们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的建筑学科理论建构的本土化路径:面对处于转型的中国社会,应该在各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环境中,对中国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属于中国的道路与途径。由于文化和地域的不同,人们对建筑学科的认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本土化和地域条件是建筑学学科转型的基石。这些观点都强调了理论研究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3产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劳动生产率总体偏低,资源与能源消耗严重,污染问题突岀,建筑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建筑寿命短,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传统落后的建筑生产方式,而建筑工业化正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工业化住宅的建设方式最早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并得到发展。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是世界范围内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领先的国家,在建筑工业化的道路上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例如,美国高度成熟的木结构工业化住宅体系、欧洲多国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体系、德国的工业化模板现浇混凝土体系等。国内的建筑工业化研究近年来方兴未艾,从设计理论到施工技术,从结构体系到内装体系,高校、科研院所、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等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结语

建筑学是基于人类生存需求而一直存在并发展的学科。建筑学并非一成不变,其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不断地适应人们的发展需求。新时代建筑学的发展必将满足整个社会的发展主旋律。古建筑是一种文化遗产,如何与现代建筑并存呢?这是我们在新时代遇到的新挑战。我们要积极看待其中的矛盾,铆足干劲,不懈研究,寻找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洪涛,吴旭阳.关于再生建筑学的思考——浅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四川水泥,2019(04):315.

[2]戚欣,吕静,谢宇轩.英国课程硕士培养对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学硕士教育的借鉴[J].吉林建筑大学报,2018,35(01):70-73.

[3]李振宇.从现代性到当代性同济建筑学教育发展的四条线索和一点思考[J].时代建筑,2017(03):75-79.

[4]蔡肇奇.中国新地域建筑创作中建构文化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

论文作者:林振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浅议建筑学学科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论文_林振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