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香港回归的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中美关系论文

美国对香港回归的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中美关系论文

美国对香港回归中国的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关系论文,美国论文,中国论文,香港回归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美国作为冷战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在香港有重要经济利益的国家,近年来已逐渐形成了对香港回归中国的政策。其两项主要着眼点是经济和人权。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在这两项内容的优先顺序上有矛盾。该政策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政策 香港 中美关系

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这是用和平方式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一个范例,也是“一国两制”政策构想的具体体现。现在全世界都在仔细观察,香港回归中国后,是否能长期稳定繁荣,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究竟是和谐共处,还是相互碰撞。美国作为冷战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在香港有重要经济利益的国家,近年来已逐渐形成了对香港回归中国的政策。该政策是其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美国对香港回归中国的政策的主要内容

美国国会1992年审议通过了“美国——香港政策法”,其后又多次审议有关香港问题的法律文件。美国行政部门近年来也多次发表有关香港问题的政策声明和报告。从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的这些法律文件和政策声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香港回归中国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一)宣称希望中英1984年联合声明的各项条款能得到完全的实施,强调中国在1997年7月1日后应履行其让香港保持其独特的自治权的承诺。美国作为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地地位的国家,对中国通过和平方式收回被英国夺走的一块领土——香港,是不便于从香港回归中国的角度提出异议的。因此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任时曾表示他“支持中英联合声明中反映的政策和决定”。美国国会在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中也宣称,希望看到中英联合声明的各项条款和“一国两制”政策能得到完全实施。〔1〕不过,美国认为, 尽管中国最高领导层决心对香港采取正确的做法,但中国中层干部中存在着“喜欢干预、贪污腐败、傲慢自大及其他一些缺点,将在香港日常的事务、贸易、司法问题和种种管理问题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使北京的意图大大走样”。 〔2〕因此,美国强调中国应遵守其“保持香港的独特的自治权的承诺”,以及“保持香港开放经济的繁荣和尊敬其法治传统和个人自由”等承诺〔3〕。

(二)保持和扩大美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美国在香港有重要的经济利益。现在美国在香港的投资总额达130亿美元,香港有1000多家(一说为900多家)美国公司,有4万多美国公民长住香港,每年到香港的美国游客有40万至50 万人。而且,香港还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第13位)。因此,保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也有利于美国的利益。美国国会在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中宣称,“香港在当前的地区和世界经济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与美国的强有力的经济、文化和其他联系上,这使美国对香港继续充满生气、繁荣和稳定有强烈的兴趣。”〔4 〕为了能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继续保持美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美国国会和政府提出:

1. 美国应在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以及美国与香港的相互得益的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寻求保持和扩大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关系,继续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将香港作为单独的地区,如继续给以单独的进口配额等。

3. 继续与香港谈判完成各种双边的经贸协定。

4. 尊重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和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地位,而不受中国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影响。

5. 根据香港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继续给予香港最惠国待遇。

6. 承认香港特别行政区发放的工业产品原产地证明。

7. 继续允许美元与港币自由兑换。

8. 鼓励美国商人继续在香港发展事业。

9. 继续支持香港进口由“巴黎统筹委员会”控制的敏感技术,只要美国对那样的技术受到保护免于被不适当使用或再出口感到满意。

10. 鼓励香港继续努力建立一个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保护的框架。

11. 在与中国政府协商的情况下, 直接与香港谈判缔结一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12. 承认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直接与香港谈判航空运输协定,并让美国商船能根据美国和香港的法律继续自由地到达香港的港口。

(三)要求保证香港的民主和人权。美国国会在1992年的“美国——香港政策法”中就宣称:“支持民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它自然适用于美国对香港的政策,1997年6月30日后同样如此”。 “香港的人权对美国非常重要,并与美国在香港的利益直接有关,香港主权移交的成功过渡必须保证香港的人权。”〔5〕美国总统克林顿1996 年11月20日在澳大利亚议会众议院发表讲话时,将“支持推进民主”作为美国亚洲政策的三个目标之一。美国国务院1995年3 月在提交给美国会的“关于香港政策法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香港的民主和人权问题。

(四)寻求保持和扩大美国与香港之间在文化、教育、科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关系与交流。美国国会在1992年的“美国——香港政策法”中就宣称:“鼓励美国人参加与香港的官方和非官方双边交流”,并规定继续给予香港在富布赖特交流项目中的正式伙伴的单独地位。

(五)争取美国军舰能继续使用香港的港口。香港位于美国海军在美本土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基地和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的中途,也是美太平洋第七舰队与印度洋第五舰队的交汇点。长期以来,美国军舰一直将香港作为重要的休整港口,每年约有50多艘美国军舰停靠香港进行检修和人员渡假。香港每年因此收入约4至5千万美元。因为香港地理位置重要和适于美军海军人员休假,所以美国希望通过谈判与中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在1997年6月30日后能继续使用香港的港口。 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寻找能够代替香港的美舰停靠港口。据说美国曾考虑过的其中两个替代港口是中国台湾的高雄港和新加坡,但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些不利条件:如美国军舰使用高雄港,将给中美关系造成麻烦;而新加坡的社会情况不大适应美国水兵前去休假。

二、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在香港政策上的矛盾

在1992年美国国会制定“美国——香港政策法”时,国会与行政部门之间在对香港政策上没有什么分歧,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很快签署了这一法案。该法案赋予美国国会在制定和监督执行美对香港政策上有较大的权力,规定美国务卿在2001年前须每年或每隔一年在3 月底前向美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报告在香港的美国利益的情况,并规定美国行政部门在提交给国会的有关各国情况的报告中,应在行使香港主权的国家的报告中包括一份有关香港情况的分报告,其内容包括人权、贸易壁垒、经济政策和贸易实践等。

自1994年美共和党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以来,国会与以民主党人担任总统的行政部门之间在对华政策(包括对香港政策)上的矛盾增加。其原因,一是带有一定的党派斗争的色彩,双方都想争夺在对华政策(包括对香港政策)上的主导权;二是由于许多新当选的议员不懂外交事务,因此极易受各种游说分子(包括港督彭定康和香港民主党头目等)的影响;三是由于美国国会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往往更加强调美国的价值观,而美国行政部门则更多地注意现实的外交利益。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在香港问题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香港民主和人权问题在美对香港政策中的优先次序。 美国行政部门更重视美国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并更多地从中美关系全局的战略角度考虑美国对香港政策,因此把保持和扩大美与香港的经济关系放在美对香港政策的首位。而美国国会则更加重视香港的民主和人权问题,企图把这一问题摆在美对香港政策的首位。例如,在1995年美国务院向美国会提交的“关于香港政策法的报告”中已经提到了所谓“中国对香港媒体施加压力以及中国在国内拘留香港人等压制人权方面的问题”,〔6〕但美国会仍感到不满意,认为该报告有缺欠, 指令美国务院提交补充报告,其中应包括详细资料,介绍中英联合声明实施的状况与发展等。

2.是否通过对1992 年“美国——香港政策法”进行修订的新法案。1996年6月,美国众议院以多数通过一项条例草案。该草案对1992 年“美国——香港政策法”进行修订,要求美国总统致力于促使香港1997年6月30日后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及自治, 对中国在香港过渡期的所作所为加强监察,包括“中国以委任的临时立法会取代由选举产生的立法局、基本法实施进展情况、行政长官以公开及公正方式选举产生、政党的遭遇、司法独立及人权法”等,并于1997年3 月底之前向国会提交报告,以使国会掌握足够资料,拟定对中国和香港的政策,包括在国会认为有必要时,作出进行制裁的决定,从而“确保香港在1997年6 月30日后继续享有自由和自治。”〔7 〕该条例草案现正由美国参议院审议之中。美国行政部门不赞成参议院将此通过成为新法案,认为这可能损害正在改善的中美关系。

三、美对香港政策对中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争取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有可能成为中美在香港问题上合作的基础。中国希望保持香港长期的稳定与繁荣,这是中国对香港政策的主要着眼点之一。而美国对香港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持和扩大美在香港的经济利益,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因此,中美在香港问题上的主要共同点将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这一点有可能成为中美在香港问题上发展合作的基础。但是,如果美国将所谓“民主”、“人权”放在其对香港政策优先顺序的首位,那将破坏中美之间在争取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方面可能进行的合作。

(二)美国可能利用香港的“民主”和“人权”问题指责中国,干涉中国的内政。1997年6月30日后,香港问题将成为中国的内政问题。 美国虽然希望香港繁荣稳定,以有利于美国自己的经贸利益,但美国有一些势力仍想利用香港问题做些文章,来牵制中国的发展。而且,香港的社会情况极为复杂,“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具体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美国的一些势力有可能利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出现的某些问题,来干涉中国的内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美国政府甚至可能转而将“民主”和“人权”问题放在美对香港政策的首位,这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

(三)如对香港有些事情处理不当,香港问题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热点。1996年5月后,克林顿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 强调与中国对话与合作的一面,这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美国也未放弃对中国进行牵制和准备遏制的一手,这又给中美关系的改善设置了障碍,使其发展有一定限度,并决定了今后中美关系将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呈现出既合作又竞争、既对话又斗争、既矛盾又协调的复杂状况。现在美国已将香港问题放在对华政策的重要位置。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如对香港某些事情处理不当,美国国会和一些舆论可能会借机兴风作浪,美国政府也可能利用“民主”、“人权”问题指责中国,从而使香港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热点。

注释:

〔1〕 美国国会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

〔2〕

查尔斯·斯奈德《美国务院对香港的看法变得有点儿明朗》,载《香港虎报》1996年9月27日。

〔3〕 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996年11月21 日在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讲演。

〔4〕 美国国会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

〔5〕 美国国会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

〔6〕 相马胜:《香港问题可能成为美中关系的新火种》, 载日本《产经新闻》1995年4月16日。

标签:;  ;  ;  ;  ;  

美国对香港回归的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_中美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