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联想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历史教学联想法有哪几种?它们又该如何运用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因果联想
历史教学要求,既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运用因果联想法。历史本身就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因此,因果联想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如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和后果时,可启发学生联想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结果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都是领导者建立政权后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进而再联想到解放战争中渡江作战时毛泽东作的七律诗,其中有一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从而领导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如讲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联想到三个不同的结果:一是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二是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全面抗战,主动出击敌人,克服了来自日本的反复扫荡和日伪军的包围封锁等方面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从而把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在联系。通过因果联想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中掌握历史知识的层次结构,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二、对比联想
指的是由对立关系的历史事件形成的联想。对比联想可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各个方面,这种联想不仅能丰富、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如在讲新旧两个民主革命的概念时,可从革命的时代、任务、对象、领导阶级、目的、前途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同中求异,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历史人物教学中,也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展开对比联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鸦片战争中从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联想到出卖民族利益的琦善、奕山等,甲午中日战争中从民族英雄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等英勇杀敌、宁死不屈联想到贪生怕死、一日狂奔五百里弃城逃跑的叶志超等。通过这一对比联想,学生很快就能形成鲜明的印象。同一历史人物左宗棠的正反两方面也可以进行对比联想,从他维护民族利益收复新疆的壮举、兴办洋务创办近代企业的活动联想到他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活动,教育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全面看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国共两党的内政外交方针政策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变化发展的对比,从而决定了国共两党不同的命运和前途,使学生深深懂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能发展壮大,国民党始终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注定要失败。通过对比联想,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三、时间联想
即对不同时期的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联想、比较,找出其内在联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时间纵线索。如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提问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一共对我国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结果怎样?对我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得出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战争大大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完全使我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这样,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我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又能使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讲到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时,启发学生联想中共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统一战线的范围、名称及其作用,工作重心又是如何转移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工作重心会不同?通过这样的联想教学,使学生懂得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英明伟大的党,就在于她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去争取革命的胜利;进而再联想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使学生从内心叹服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
四、文学作品,诗词联想
如讲赤壁之战时,联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讲到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时,引导学生联想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讲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到一二·九运动时,联想到著名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和《东方欲晓》,把故事梗概介绍给同学们;讲延安是全国抗日指挥中心,是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时,给同学们朗诵贺知章的《回延安》等。通过文学作品、诗词联想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五、空间联想
是指同一时期相似事件间的联想、比较,这种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横线索。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联想法,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张林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半殖民地论文; 时期论文; 知识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