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顺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小学
摘要:教无定法。我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先放手,再帮扶,再放手,再帮扶。如此循环往复,孩子们在作文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直至飞翔。放手是为了飞得更高。
关键词:放手 帮扶 飞得更高
前言:作文教学的方法因老师不同而不同,因学生不同而不同,也因环境不同而不同。所谓教无定法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吧。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是好的方法,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老师放得开,学生也写得好。放手是为了孩子们飞得更高。我的教法是先放手再帮扶再放手,如此循环往复。下面来谈谈我的教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谈谈"放手"。三年级刚接触作文的时候,孩子们充满了新鲜感,都想一试身手。这时候如果老师讲得过多势必会束缚孩子们的手脚,大大降低孩子们的写作冲动,继而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们可能会厌烦作文。为了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我选择了"放手":放手让孩子们写,不讲写法,不要求字数,只安排作文主题,任孩子们随心性去写。评改作文时不但要放心、放眼,而且要放手: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眼要放宽,不要苛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手要放松,不要严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评价。尽量用欣赏的语言,更多的时候用赞赏的语言去评价。即便写得不好,也要赞赏。如果非要提建议的话,也应该用委婉的语言提出来。比如,如果这个地方这样去写,就更精彩了。还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去纠正作文中出现的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不要苛求孩子的用词是否恰当,不要纠结语句通顺与否,也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审视孩子的世界,更不要拿红笔大改特改。要知道,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一点不假呀!我的作文就是被老师夸出来的。记得小时候写的第一篇作文是《上学的路上》。要求是写一件上学路上发生的事,来表现你的助人为乐。字数在三百字左右,要写出真情实感,一定是真人真事,语句通顺……对这些要求我一知半解,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笔就写。作文内容是这样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走在路上,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扬。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微风吹拂着路两旁的小树,小树不停地给我招手,好像在说:"小朋友,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我说:"好的,记住了。"说完,我轻快地跑进了学校。就这样一篇作文,没有写出一件完整的事情,也没有表现自己的助人为乐,而且很短。既没达到字数要求,也不符合文章内容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知的我还是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等待老师发放作文本。下午放学前,作文本终于发下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作文本,一个大大的"优"字赫然映入眼帘。顷刻间,我兴奋得手心里都出了汗,小小的心儿怦怦直跳。那个大大的优字在我眼里像一片火又像一盏明灯,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指引我勇往直前。从此以后,我发誓每次作文都要得"优",否则就对不起老师。就这样,在这个"优"字的驱使下,我过五关斩六将,顺利走上了讲台。一直到现在,写作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真该感谢当初老师那个大大的"优"字。
再来谈谈"帮扶"的问题。经过一年大胆的放手,孩子们对阅读和写作从刚开始的好奇逐渐产生了兴趣,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四年级时写作文就应该规范起来 。规范地写作文就是要按照作文要求去写,对于孩子们来说按照规矩写作文就像婴儿刚刚学走路一样,需要老师帮一把扶一扶。我是这样帮扶孩子们的-教孩子们写填空式作文、仿写、提供开头或结尾的方式等等。 例如,在教写景的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先按顺序观察校园或学校里的花园,然后回到教室带领孩子们写作文。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作文的大致框架,让孩子们往框架里填写具体内容。填空式作文的好处很多,既能培养孩子们按顺序观察、描写的习惯,又能发挥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从不同视角写出同一个地点的不同景物。
仿写作文较填空式作文而言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孩子们把握不好很容易陷进抄袭的漩涡。为了防止孩子们误入歧途,老师应该在写法方面作个简单指导,内容方面就不要作统一要求。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的习作写观察日记,要求是:近来,你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指导这篇观察日记时,可以模仿《爬山虎的脚》一文。先确定题目,观察了什么事物就以那个事物的名称作为作文的题目。然后按照观察日记的要求依次写下来,这个顺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适当调整。重点模仿"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发现?"。
就这样帮扶一年以后,孩子们对写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升到五年级以后,老师又可以适当放手了。因为这时候孩子们已经能够自主按作文要求去作文了。到了六年级,老师又可以帮扶孩子们作文了,不过这时候的帮扶应该是半扶半放……就这样,在老师循环往复的放与扶中,孩子们走得越来越稳健,直至飞翔。放手是为了飞得更高。放手吧。
参考文献: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论文作者:朵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孩子们论文; 老师论文; 更高论文; 站在论文; 飞得论文; 循环往复论文; 孩子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