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汉杰
〔摘要〕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 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当前语文 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 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 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 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 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 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写作中的创新 思维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 概括、分析、综合,借助一系列的联想、想象, 从而创造出文章的过程。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在新课程走向创新、走向综合的过程 中,更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密切 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挖掘两者的结合 点、思维的创新点,指导学生写作,鼓励与众 不同、标新立异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 的创新思维能力。
1 作文是主题上的创新
主题在文章中具有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是文章中的核心及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 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 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要破除流俗的观 点和自己的单纯的主观认识,“发前人所未 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苏轼的“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象 的说明这种方法的奇特作用。在命题作文 中,同一题目可以写成不同主题的几篇文 章,原因就在于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去分析。如《滥竽充数》,从结果入手,可以 谈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而贻笑天下;从原因入 手,则可以谈齐宣王搞大锅饭,未建立严格 的人才考核制度。同时,选择主题的角度可 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修养、理想与前 途、学习经验、人际之间的思想交流等;也可 以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出人所未见或 不曾注意的本质和规律。
2 作文中的语言应达到新颖清新
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 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 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如,老舍的小说语言具有纯正的京味;鲁迅 的杂文如匕首投枪式的辛辣、幽默;朱自清 的散文婉约柔顺,娓娓道来,颇具情趣;赵树 理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山西“山药蛋”的 气息,作家们以自己的创新的语言风格,给 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 先要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反复吟诵, 仔细品味,以语言大师的代表作品为养料滋 润自己。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生活中常有 许多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通俗语言。多学 习日常用语并借鉴使用,常常能收到奇效。 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 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 创新必须使语言鲜明、生动。“鲜明”就是要 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 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动”就 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 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 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 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 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 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只有将创 新的意识加入的作文写作中来才能在作文 中推陈出新,写出好的作文,培养学生写作 的兴趣。
3 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是从鉴赏 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写作特 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如处云里 雾中。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 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 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 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 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 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 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 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 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百合花》、 《药》、《苦练》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在讲解作品的那些 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 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 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 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 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 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 的运用。在讲读教学中,对作品中的局部写 作特色加以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是 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能否利用一 些优秀作品全方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呢?回答是肯定的。譬如欧阳修的《伶官传 序》,从艺术性上看,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 点,接着紧紧地联系唐庄宗盛衰转化过程的 实际,进行扬抑结合的对比论证,在论证过 程中又通过严密的推理,逐层深化论点,最 后又使观点升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 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篇文 章,对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特别是写作读 后感文章,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作者 在论证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理足气 壮,而且通篇结构甚为严谨。所以,《古文观 止》的编者吴楚材和吴调侯评点这篇文章 说:“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 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 可与史迁相为颉颃。”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则 评论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 史》中第一篇文字。”《伶官传序》不仅在论证 的内容上抑扬顿挫,而且在文字的语势上也 是抑扬顿挫的。文章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具 有章节变化之美。明代文学家茅坤以“此等 文章,千年绝调”来赞誉《伶官传序》,这是深 得其中真谛的。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模仿,又 有创新,学生们普遍感到对写作读后感的指 导和启迪极大,受益匪浅,甚至觉得终生管 用。对于优秀的中外名著,如果能从文章学 的角度指导学生的作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 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三中学
论文作者:刘汉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文章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生动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