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芦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1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4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人。观察组主要采用中医内科治疗,采用大承气汤进行加减治疗,部分采用西医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手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5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中医内科为主的治疗手段,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有效,其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中医内科为主,西医辅助疗法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可作为有效保守治疗手段,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地通过肠道,是一种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肠梗阻不仅会使肠管自身的解剖及功能发生改变,还会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发生生理上的紊乱,因此病情复杂多变。肠梗阻可根据其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完全性肠梗阻两种。不完全肠梗阻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使用有效措施对肠梗阻进行解除,是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4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腹痛、呕吐、腹胀、肛门闭塞和肠鸣音消失等典型肠梗阻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81岁,平均(61.8±6.9)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3~80岁,平均(60.9±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中医内科治疗,采用大承气汤进行加减治疗:生大黄50g(后入)、芒硝10g(冲服)、枳实15g、厚朴15g,2剂/d。若患者大便不通畅则采用大黄60~80g冲开水根据患者情况于晚上焗服或鼻饲。加减法:恶心呕吐较为严重患者加陈皮6g、竹茹10g;热重则加黄芩15g和金银花20g;腹痛严重则加元胡10g和川楝子10g。此外部分患者采用西医辅助治疗:酌情采用胃肠减压、温水灌肠、禁食和静滴庆大霉素对症处理。(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手段,行胃肠减压、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温水灌肠,口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营养支持。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5例,无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疗效评价标准参考相关疗效评价指标,将疗效分为痊愈:患者进食与排便回复正常,各种症状与体征消失,X线显示气液平面已消失;好转:患者可进食半流质食品,症状与特征减轻,X线显示肠管正常或清毒胀气;无效: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恶化。
3.讨论
3.1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析
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症之一,然而由于其分类较多,病因各异,发病机制及梗阻程度不同,某些类型常可避免手术治疗而采取内科治疗方法,其中不完全性肠梗阻即为此类。不完全性肠梗阻与完全性肠梗阻相对应,其相对症状较轻。完全性肠梗阻常为急性发作,发生后患者呕吐频繁,多不能排便排气,若为低位肠梗阻,则不仅腹胀明显,且完全不能排气排便;若为高位肠梗阻,可于灌肠后或自行排出梗阻以下肠段残存的气体和粪便。不完全性肠梗阻常见于慢性,呕吐与腹胀均较轻,个别患者可少量排便、排气。二者X 线可依据肠袢了充气扩张是否明显以及梗阻以下结肠是否存在气体来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内容物流通不畅所引起的,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其发生率为20%-40%。后天粘连性肠梗阻多见于腹腔手术、创伤、炎症及异物等引起,其中以手术所致的肠梗阻发生率最高,危害较大,有报道显示死亡率高达8%~13%,临床医生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应区分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同时注意区分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3.2中医内科为主治疗的方法分析
不完全性肠梗阻属中医“腹痛”、“关格”、“便秘”、“呕吐”等范畴。病机主要为邪热壅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健胃清肠合剂方有荡涤肠胃、消积散结之功,又具有健脾消食、行气和胃作用。方中大黄苦、寒,归于脾、胃、大肠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功效。芒硝咸、苦、寒,归胃经、脾经、小肠经、大肠经,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功效。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大肠、三焦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大黄的多种有效成分在促进肠蠕动恢复,促进肠道细菌和毒素排泄,稳定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肠道菌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发现大黄含有番泻甙,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并有抗感染的作用。芒硝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木香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肠道肌张力,能对抗肠肌痉挛,且能减轻组织水肿,促进坏死组织吸收及抑菌炎。
3.3做好肠梗阻患者的基础治疗
做好肠梗阻患者的基础治疗对该病的治愈率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基础疗法主要包括胃肠减压、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防治感染和中毒,此外根据病情需要还可选用止痛剂、解痉剂及镇静剂进行对症治疗有效的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成功治愈的重要保证,它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肠道压力、改善肠壁血循环、减少肠道对细菌和毒素的吸收,进而改善局部病变和临床症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减少消化液的分泌,纠正缺水体征,有效补充血容量,有利于肠道得到充分休息,进而改善胃肠道症状及全身情况。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减少肠梗阻疾病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苏文新.中医内科为主治疗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09)
[2]黑宗云.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内科治疗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2(06)
论文作者:张伟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肠梗阻论文; 完全性论文; 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肠道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