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中国战争方法_巴菲特论文

巴菲特的中国战争方法_巴菲特论文

巴菲特的中国战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法论文,中国论文,巴菲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的第一个周末,全球投资界的目光都集中到巴菲特及其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即BerkshireHathaway基金公司简称B.H)的年会上,不仅仅是因为在全球股市低迷的形势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巴菲特告诉股东公司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营业利润”,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将大约为17亿美元;更由于这位年逾古稀的股市中的圣者和传奇在2003年开始了对美国以外的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国有企业中石油(0857.HK)的连续增持。

有趣的是,在美国基金业更有发言权、隶属于富兰克林共同基金公司中的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却于4月11日以每股均价1.66港元减持了中石油5000万H股,持股量由原先的5.05%降至4.76%。

这一增一减之中,“中石油”以及其背后的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在国际投资者挑剔的目光下,经历了一番洗礼。

半月间七度出击

巴菲特的B.H基金公司原先持有中石油7.2%的股份,这在众多被国外基金青睐有加的国企H股中,不足为奇。

然而,自4月9日以来,B.H基金公司不断提高其持有的中石油股份。4月9日当天,公司以每股1.66港元的均价购入8050万股中石油股票。随后,该公司又在4月11日和15日分别以每股1.657港元和1.66港元的价格买入了8540万股和3140万股中石油。

另据香港联交所披露,B.H基金公司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对中石油股票最多的一次买入发生在4月24日。当天,其以每股1.61港元的平均价格购入了2.165亿股。而此前,该基金还于4月23日和4月22日分别以每股1.67港元和1.668港元的价格买入了1.052亿股和1.621亿股中石油股票。此外,消息人士还透露,B.H基金还于4月17日买入了1.766亿股中石油,但交易价格尚不清楚。

这样,仅从已知的记录中,稍加计算可以看出:从4月9日至24日的15天内,B.H基金先后7次,至少斥资14.04亿港元,共购入中石油H股8.577亿股。这样,截至4月30日,巴菲特手中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已由原先的7.2%上升至13.35%。

截至4月24日,巴菲特的持股量已经急升至H股的13.35%,成为继大股东中石油集团、英国BP集团之后的中石油第三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4月24日,也就是巴菲特最后一次、也是买入最多中石油股票的日子,恰是中石油除息日。这样,巴菲特理所当然地享受到中石油2002年度末期派息,即:每股人民币0.069951元,派息率高达6.8%。另外,如考虑到中石油7倍左右的市盈率,则在香港H股市场上,中石油堪称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引人注目。而且,由于中石油并未被列入恒生指数成份股,因此,有理由相信,其真正的投资价值目前还未完全彰显。

对此,天同证券的王峰认为,寻求市盈率较低的高派息股,是巴菲特价值型投资理念的具体体现。巴菲特于中石油除息日前半月,连续7次在二级市场中增持该股,动用资金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但仅从中石油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巴菲特已定赚无疑。4月24日至5月5日,中石油二级市场价格已上涨12%,达1.8港元左右。若再加之大比例派息,巴菲特此次买入中石油,可谓“小本万利”。

回报诱人

对于巴菲特连续增持中石油的举动,花旗集团发表的一份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巴菲特真金白银地增持中石油,看中的是中石油的传统优势,贯彻哈撒韦的投资策略,即投资组合适宜、资本具稳定性、可产生自由现金流、吸引的股本回报及股息率。

有海外的基金经理表示,中石油香港目前股价仅为2003年预期每股收益的8倍,股息收益率为6%,相比之下,美国股市的平均股息收益率还不到2%。因此,将资金投向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的石油行业是明智之举。

中信证券认为,巴菲特对中石油如此青睐,一方面是由于其本人不看好美股的投资前景,认为近些年来美国股市股票的价格一直都比较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涌入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另一方面,也与其投资重心的相对转移有关,2002年以来公司加大了对此前从未涉足过的一些领域如能源和电信的投资力度,而中国内地经济连续的高增长和中石油稳定向好的发展前景则是巴菲特这种长期投资所需要的。

相对于外界的评论,中石油的毕部长认为,巴菲特注重研究公司的内在价值,中石油在香港已经上市3年了,3年以来公司业绩稳定,股息优厚,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吸引了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国际投资者的目光,当公司的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国际资本的投资便是很自然的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票编号0857;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号PTR)2002年的营业额是2444亿元人民币。这种规模足可以吸纳大额投资者。资本密集的项目通常意味着股本扩张,收益不会随之递减。有些时候巴菲特倾向于推迟获得红利,原因是有利于递延纳税,获得红利再投资股票面临双重纳税的困扰。这就需要企业有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能力。

南方证券的一位人士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字:中石油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位居香港股市盈利老大,2001年公司利润总额达437亿港元,同期汇丰只有421亿港元,被列为亚洲最赚钱的企业,2000年和2001年股东资金利润率分别高达20.03%和15.97%;而公司的巨额派息能力也相当了得:中石油2001年派息197亿,2000年派息232亿,公司赚的是真金白银。从理性投资的角度看,中石油的确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股神指示的路标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中石油的价值并不被认可,原因在于中国虽然不是贫油国家,但其石油开采成本确实比较高,要比海湾地区高很多(中石油2002油气操作成本4.32美元)。但是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中国可能在国内维系高价策略,目的是避免对海湾或者其他地区产生太多依赖。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国内石油消费可能会受到抑制。但巴菲特此举指明了一个投资方向:关键是拥有增长的硬资源,拥有保证增长的前提。由于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重化产业升级,石油的战略意义也日渐突出。

最近一段的汽车市场有了戏剧性变化,产量长期徘徊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将在今年取代法国从而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消费市场。那么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石油价格未必会影响消费意愿。当然这个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也有人认为政府应当以行政的方式,抑制相关产业,诸如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前利润应该是巴菲特选择中石油的重要理由,2002年全年中石油获得净利润469亿元人民币,差不多3倍于中石化。目前石化领域主要的利润来源依然是原油开采。而油价下跌的时候,通常也意味着市场需求疲软,虽然下游企业能够从低价格的原油中获益,但是却要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

未来会有一些变化,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是持续的,如果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提炼和化工环节的企业)能够持续获得低成本的融资;那么虽然目前是全球性的投资过剩,但是未来中国企业也可能会成为赢家。毫无疑问,中石油也会强化在下游领域的投资,而不仅仅局限于原油开采。

然而我们发现一个事实: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如此大规模持有一家外国公司的股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家国有企业。一个最审慎的投资者大规模持有一支外国股票,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巴氏理念”再诠释

“我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我购买股票是在假设他们次日关闭股市,或在5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股市的基础上。”巴菲特如此阐述他的选股原则。既然如此,市场本身的变化也就不再重要,市场反应是否足够有效也不重要,股价波动导致的风险存在与否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的能力。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也很简单:选定了一家具备良好潜质的企业,并在“相对低”的价位上购买该股票并长期持有它,然后若干年内通过企业分红实现收益,而不是在股价的涨跌瞬间判定选股正确与否。而在赚钱之前,确定的“安全边界”应该是“不赔钱”。

“就我所知,中石油的管理层也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现在还看不出管理层对股票期权套现的现象。”伟达公众关系顾问公司的王先生说。

“在那里(亚洲)尽管也存在犯些许错误的机会,但我们仍十分乐意去尝试。”在5月4日的股东年会论坛上,巴菲特向股东这样明确表示。

事实上,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巴菲特就对旗下的资产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保持规模达到930亿美元的公司稳步增长,巴菲特已经开始寻找50亿到200亿左右大小的收购对象,而不是几年前的1000万大小的企业,而且将目标扩展到全球。在这次股东年会上,巴菲特透露,早在3年前开始关注国家能源业,目前他手中持有全美石化业8%的股份,并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增大能源股份额。

但即使同是著名基金管理公司,更权威的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于巴菲特首次买入中石油的第三天,便减持了中石油5000万股,收回资金8300万港元。这一增一减中,可以说明的,或许只是基金管理公司本身投资风格的异同,而非所买卖股票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还有观点认为,中石油正在与一些跨国公司进行诸多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总投资规模达180亿美元)的事实,是巴菲特巨额收购中石油二级市场股票的主要原因。但反对的观点认为,相比中石油,中石化在加强与国际石油石化巨头的全面合资合作方面;中海油在收购海外油气田权益资产方面以及两公司在IRM(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都较中石油有更为突出的表现。

或许,正如纽约时报相关评论所指出的,巴菲特增持中石油此举,并非豪赌“中石油”这家公司,其本意或许是通过此举,染指其背后潜力无比巨大的中国石油石化行业。

任何市场,都有人看多,有人看空,而他被繁荣所吸引,我们就处于繁荣之中。

标签:;  ;  ;  ;  

巴菲特的中国战争方法_巴菲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