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不断提高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正确处理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总结多年来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也是从现在开始到二十一世纪跨世纪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当今,全世界有见之国、有识之士都在关注这个问题,狠抓这个问题,谁都想抢先一步以其高素质的人才率先进入新世纪高科技领域,发展经济,发展国家。这样的新形势,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机遇,又给我们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把握这个机遇,求得发展;同时也应该在这场挑战性的斗争中,赢得胜利。我国有十二亿人口,如果十二亿人口的素质提高了,世界上任何国家是没有法子跟我们竞争的。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从一九八六年至今的整整十年时间,我们都一心致力于素质教育,并且通过改革,努力去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我们认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以提高素质为最高准则,各个部门都要按提高素质的要求为行动依据。学校明确提出学生的素质应着眼于综合素质,也即广义性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生活素质、交往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要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态度,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行为规范,乐于为人民服务;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理论和知识,懂得科技兴国、科技强邦的道理;掌握所学的文化理论和基础知识,能运用于实践,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能够锻炼出刻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勇敢、适应各种环境工作的良好身体素质;学会生活,懂得自理,懂得交往,懂得是非真伪,适应艰苦环境下生活;学会自我协调和平衡心理,适应各种场合的变化和要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总之,提高素质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年来,由于我们对素质教育思想观点明确,上下步调一致,摆正位置,措施落实,检查到位,取得一定成效,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收到明显的社会教育效益。高中学生的素质评估表明,一年上小台阶、三年上中台阶,十年上大台阶,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无犯罪生,多年来德育考核优良率在98%以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生都进入各类高等院校深造。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估历年处于广州市中学的领先位置,从广州市92年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来,我校学生德育均达满分,体育在越秀区“三连冠”,文化成绩均处于同档学校首位,其中1993年全市综合素质评价(含省、市重点中学),我校学生获得总分第一名。
多年来的实践,我们领导除了做到“脑清眼明,手脚躬亲”外,还需认真处理好四个关系,落实四条保证措施。
一、认真处理好四个关系
1.认真处理好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的关系。我们始终认为,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认识问题要解决,而且实际问题也必须解决。素质不高的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只是一句空话。学生素质层次不同,这是客观存在,但作为教师必须调动积极性,充分运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不管层次如何不同,教师都要尽职尽责,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素质高低,与教师息息相关,有好素质的教师,才会有好素质的学生。所以,努力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条件,是立校之根本。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除了又红又专又稳定、立志教育事业,乐意奉献,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外,还必须具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这里也包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始终摆正这个位置,从认识上和实践上都先确定教师在师生素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教师严要求、高标准,才能有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
2.认真处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普通中学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既定方针,不容怀疑,不容动摇。但素质教育的本身决非离开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还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化,不断扩宽。比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尽管这些内容不一定占主导位置,但毕竟不能忽视,不能没有“比例”,更不能取消。提出和贯彻素质教育的观点,是教育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充分体现现代化基础教育的特征,代表了未来新教育的方向。因此,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显得更重要了。我们的观点十分明确,作为普通中学不仅要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未来新一代劳动者打好良好基础,提供必须具有新一代人的素质。多年来的实践,作为一项改革措施,我们立足于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的方针,除把国家规定开设学科计划和课时计划“科科到位、时时落实”外,还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穿插和充实有关内容,使之统筹兼顾,既体现重点,有所倾斜,也注意全面,有所补充,使之更完整合一,塑造出良好素质的人才。我们这样做,防止学生“爱这科、厌哪科”,“学这科,弃哪科”的现象发生。中学生必须掌握各学科的基础,不能从小有偏科偏爱的思想意识,这就全靠学校的教育、老师的引导、行政的措施了。我们强化课堂教学和常规管理,既不搞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也不人为地分主科和次科,对毕业班也不加班加点,为了升学也决不搞邪门歪道,有损学生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方针,没有矛盾,更不会对立;相反,素质教育却对全面发展的方针更能得到落实,加促深化和发展。
3.认真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具有不同内容和不同要求,两者不能等同,也绝不能互相替代。学生素质,应该是一个综合整体,这个整体优化,也自然要求各个子素质也优化,它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也要优化。这些与考试和升学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在加强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也应注意增强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考试指导,提高能力和考试水平。当今,初中、高中、大学升学都要统考,统考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这是客观存在,也是人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现实。我们反对不择手段地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应试教育作为主导,违背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一贯反对孤立地、对立地去分析和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问题,希望通过改革和实践,实事求是地处理和安排两者的关系,务求达到有高素质,也有理想的考试、升学成绩,让高素质去指导考试,以好成绩反馈素质,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程度。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认为是会收到良好效果的。综合素质高,一般情况下,考试、升学的水平也相对会提高,两者不会有什么矛盾的。十年来,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良好,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勤劳朴素,身体健康;同时文化考试水平也很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科学处理两者关系的良好反映。
4.认真处理素质教育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为全体学生服务,面向全体学生,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素质,必然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尽管生源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思想和观念,尤其热爱中下生,关心中下生,要通过有效的改革途径,使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贯彻这个原则,根据不同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素质教育的整体计划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除坚决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设置计划和教学计划外,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灵活开展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科技讲座,积极、主动、认真地开展因材施教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既有“大炉”,也有“小炉”;“大炉”保全面,保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小炉”灵活多样,有的放矢,促进个性发展,推动整体优化。两种做法,统筹全面,协调各方,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效果是良好的。
二、落实四条保证措施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全面实施外,还必须亲力亲为,下到第一线去,切实抓好“四条措施”的落实。
第一,组织教师学习,实行全员管理。要通过学习,让全体教师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懂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明确素质教育是教师根本任务;提高素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我们认为,通过对全体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第二,制定计划,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发动教师认真讨论,既要明确素质的整体要素,也必须知道各个子素质的具体要求,有层次,有细则,要合理可行,易于操作。我们抓全程目标管理,一般为三年一周期,好让教师在三年全过程中有思考、有发展余地。
第三,评估检查,不断总结提高。我们制定评估计划,一学期由年级检查;一学年为学校年度检查。学校检查为评价性检查。通过检查作出总结,给予表扬和奖励,发年度效益工资的等级奖励。我们检查评价的目的是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求发展、三年出成果”的总体规划。
第四,抓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有计划,有目标,还需通过大胆实践,勇于改革的过程来实现。我们以初中教学整体改革为突破口,将各项素质的基本要求都纳入整体规划中,抓具体,抓细致;抓三年,年年抓,坚持全过程,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让典型发挥作用,带动全面。实践证明效果是十分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