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610081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手术室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50)与重视风险意识管理(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率为2%,无医患纠纷,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分别为16%,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重视风险意识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的加强,使各项工作得以规范,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率和医患纠纷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
风险管理为系统方法和逻辑层面上的术语,指在工作活动中,通过监控、鉴定、估评、分析活动的内容、环境、过程等,发现潜在风险,并设计应对方案,在风险事件发生时,通过具体的应急措施及时解决,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手术室为关键性治疗患者的工作场所,处理的病情多危重,故手术室任务重且繁多,有规范的程序要求,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需护理人员具备充足的风险意识和较高的职业态度,以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院和社会效益[1]。本次研究中,选取手术室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管理和加强风险意识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年龄19-41岁,平均(27.3±2.2)岁。职称:护士10名,护师21名,主管护师9名,文化水平:中专1名,大专29名,本科10名。手术患者取自我院普外、骨科、神经外科,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共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1-56岁,平均(43.2±1.7)岁。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分析手术室风险因素,并行加强风险意识的管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风险因素分析(1)人员因素:违规操作或缺乏责任心导致工作失误,如准备物品不足,器械物品在术中管理和清点不规范,技术操作不规范等;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薄弱,如与患者沟通能力差,使患者知识掌握度不佳,引发安全隐患。(2)管理因素:以经验代替制度,制度建立后未严格执行,或建立不全;未落实相关培训,增加操作失误几率,引发不良后果;(3)设备和物品管理不当,对手术质量造成影响,未完善准备特殊器械,致使手术延误的情况发生。(4)手术室环境:按照要求,空气洁净度经检测不达标,可引发手术感染,如未对参观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等。
1.2.2 应对措施(1)就职责范围进行制定,并强调执行力;(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专科组长、护理组员组成;(3)就科室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建全,如系统性流程指引、术前访视制度、突发风险事件报告制度等;(4)组织专科培训,并完成相关考核,评估每位护理人员预测风险的能力;(5)加强科室之间工作方面的沟通,对其它科室与手术室的合作进行协调,使潜在的风险减少,如急诊手术,可电话联系紧急安排;手术完成后,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护理人员护送手术患者回病房,按照手术室交接制度及流程规范交接。
1.3 指标观察[2] 记录两组风险事件率、医患纠纷率。并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0及格。
2 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率为2%,无医患纠纷,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分别为16%,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与患者安全性有直接相关性,是避免医疗事故的关键。故手术室需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贯穿此理念,通过不断对风险管理知识传播,提高风险管理力度,进而增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控制风险事件发生,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3]。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建立建全各项手术室风险管理制度。根据手术室情况,建立与实际符合的规章制度,对医师护士的操作标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进行规范,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如呼吸心跳骤停、麻醉意外等情况,确保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章可循,有效应对。并重视操作失误记录,在事后进行分析检讨,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其次,重视树立风险意识。如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使处理手术室应急事件的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提高;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组织学习,就安全信息进行通报,并分析护理纠纷个案,增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就护理安全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并考核,使法律意识、诚信度、责任感不断增强。每个人员的职业习惯可致护理人员在应对日常工作时疏忽大意,手术室管理人员可组织培训,加强交流讨论,重视相关法律常识学习,分析护理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薄弱环节,进而提高风险意识。
再次,重视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可在围手术期加强监督检查,全程监控手术护理过程,并就注意事项进行收集,提出应对建议,对患者及家属的监督举报持接受态度,才可避免发生风险事件,提高风险意识,确保手术安全。科室需重视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应用有效措施,使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积极性得以调动。就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制做成课件,定期培训,加强各科室交流,推广安全理念,并指导护理人员工作,在无意识中使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接受,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采取奖惩制度和责任到人制度,在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纳入。就患者回访制度进行落实,组织专门的回访团队,定期回访,依据反馈意见行针对性改进,就风险管理进行完善,并宣讲相关知识,使护理人员依据患者情况改进护理措施,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护理人员配合度,最大程度的减少工作差错[4]。具体到手术室风险管理细节,包括开展手术前,需认真执行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院感风险评估制度、检查手术所需器械是否齐备并在有效期内,及早预防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如压疮、坠床等。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手术进展,主动配合手术操作,严格执行“五清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和院感管理规范;完成手术后,检查伤口包扎情况,妥善固定管道并标示,检查受压皮肤的完好性,并就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和家属交待,与病房按照手术患者交接制度进行交接。手术结束后,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药物和器械,保证手术室环境安全。如针对冷冻切片,需在标本袋及时放置并保存,明确注意信息,安全送检。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风险事件率为2%,无医患纠纷,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分别为16%,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重视风险意识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的加强,使各项工作得以规范,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率和医患纠纷率。
参考文献:
[1]吴宜,周玉琴.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7):198.
[2]陈俊英.围手术期病人手术室安全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281-282.
[3]马兰.手术室护理安全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2009(25):1173-1174.
[4]刘玉霞,曹丽梅.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应对机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253-254.
论文作者:王春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手术室论文; 风险论文; 手术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意识论文; 患者论文; 制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