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论文_杨国省

杨国省

(河南省内黄县中医院普内科 河南安阳 456300)

【摘要】目的:探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止血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法莫替丁;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31-02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所致的出血症状[1],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缺氧,损伤毛细血管,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2],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进一步研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62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等临床症状,均符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经内镜检查确诊;将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1.2±4.6)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2.2±4.5)岁;排除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禁忌症者以及精神疾病者和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选用适当止血剂(生长抑素、凝血酶以及氨甲环酸等),并接受补充血容量、吸氧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给予患者20㎎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给予患者10㎎泮托拉唑+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止血时间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制定本次研究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止血成功,大便潜血试验呈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镜检查1d内止血成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胃镜检查2d~3d内止血成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3d后仍继续止血,需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整理本次研究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通过t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详见下表。

2.2 止血时间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为(28.6±2.5)h,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为(55.4±7.3)h,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腹泻,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例腹泻,3例头痛和2例白细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主要是由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所致,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件疾病所引起的出血;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如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等,少数为胆胰疾患,如上消化道血管畸形和胃扩张或扭转等,除此之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肝肾功能障碍、血管性疾病等以及药物因素等均可引发该病症,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以及周围循环衰竭体征,约占80%的消化性溃疡出血会自行停止,若患者出现再出血或持续出血,则病死率较高,故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及时接受临床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采用药物治疗手段,当前各大医疗机构中多采用莫替丁或泮托拉唑治疗,法莫替丁是继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之后出现的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其作用强度较西咪替丁大30~100倍,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主适用于累及十二指肠、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效果良好;泮托拉唑属于一种抗酸及抗溃疡药物,是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可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下被激活为环次磺胺,再特异性地与质子泵上的巯基以共价键结合,使其丧失泌酸功能,具有强效抑酸作用,与其他抗菌药物配伍使用能够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用于治疗胃溃疡、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均疗效确切。

总而言之,采用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快,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病情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路明亮,孙刚,张修礼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时间的影响因素[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09):589-592.

[2]蒋传林,宋佳.胃溃疡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1263-1267.

[3]张静,张佳莹,丁士刚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04):582-587.

论文作者:杨国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论文_杨国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