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余婷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新生儿监护室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的儿护理工作也在逐渐的完善。研究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将我院儿科接收的10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新生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CRP、PCT等炎性因子指标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炎性因子指标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预防感染作用,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减轻其机体内微炎症状态,有利于确保新生儿生命健康。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新生儿肺出血;应用研究

引言

新生儿肺出血是诱发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论,疾病治疗也尚无特效的措施或方法。大多数患儿待口鼻涌出大量鲜血时,已濒临死亡。新生儿肺出血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引起医学界高度关注。医学人员表示,疾病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因而找出诱发新生儿发生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成为疾病防治工作的先决条件。本文重点统计分析肺出血患儿与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未发生肺出血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找出诱发新生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就发现的因素探讨早期防治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将我院儿科接收的10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新生儿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胎龄为35~41周,平均胎龄为(38.12±2.41)周,出生时体质量为2000~4000g,平均为(2997±693)g,早产儿有13例;观察组50例新生儿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胎龄为34~42周,平均胎龄为(38.25±2.67)周,出生时体质量为2050~4000g,平均为(3012±658)g,早产儿有14例。两组新生儿的资料(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等)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所有新生儿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无出生缺陷;出生时Apgar评分达到8分;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予以积极配合。排除出生缺陷儿、新生儿窒息者。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从环境、无菌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干预;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环境护理干预、加强无菌操作的同时,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环境护理干预:环境因素是导致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应重点做好环境护理干预,对儿科病区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将新生儿隔离室、新生儿监护室、配奶室、淋浴室等进行严格划分,并及时更换过滤网,将室内温度、湿度应分别保持在22℃~25℃、55%~65%,室内空气保持清新。第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护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明确,并对相应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一旦新生儿发生感染,明确其感染情况后,应将该新生儿立即转入隔离室,并针对其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原因和病原体,详细记录,再采取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感染总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其中,炎性因子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集新生儿动脉血进行检测,持续离心处理10分钟,离心转速为每分钟2600r,待血清分离后,取上层清液,以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以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对照组分别为2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从上文研究结果可知,胎龄、出生体重、体低温、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窒息、特指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妊高症是诱发新生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这一结果与赵才祥研究数据一致。胎龄较小或出生体质量较低新生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比正常新生儿高,脆性大,维生素K与肝脏凝血因子少,因而比较容易出血。产妇妊娠期出现糖尿病或高血压容易累及重要器官缺氧缺血,而影响到胎盘发育发展,胎儿肺组织一氧化氮作用降低,皮素-1水平升高,发生肺出血几率较高。新生儿HIE或窒息可造成肺部组织缺氧,心功能下降,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肺部容易出现瘀血,加之血管通透性增强,新生儿容易发生肺出血或肺水肿。在低温状态下,新生儿容易出现肺组织缺氧缺血、肺部血管痉挛情况,而复温灌注供氧加大损伤,增强血管通透性,其血管极易破裂,进而诱发肺出血。而感染性肺炎在多种病理机制作用下,也可增强患儿血管通透性,进而诱发肺出血或肺水肿发生。预见性护理多用于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结合多年护理经验,对有可能引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新生儿住院期间的薄弱环节(即容易出现感染的环节)进行明确,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开展预防性干预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干预措施的前瞻性,始终以“预防”作为护理干预措施的导向,致力于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从预防早产、窒息、胎粪吸入、呼吸窘迫等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原发病。患儿出生后应注重从保暖、纠正水电解与酸碱性平衡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并根据新生儿情况当有机械通气指征时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有出血倾向时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赵才祥.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7):152.

[2]郑丽玲,吴斌.新生儿肺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4,32(9):812-813.

[3]李妮芝.影响新生儿肺出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1):1195-1197.

[4]曾春英,陈碧兰,张桂香.早产儿肺出血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71-2373.

论文作者:余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余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