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施工已成为当今机电安装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通过应用与分析管井装配式施工的要点,总结出一套管井装配式的成熟方法,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机电安装;管井施工;装配式
一、引言
管井管道安装是住宅项目机电安装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管井往往可利用空间有限,且给、中水支管与采暖支管常共用同一管井,各专业管道的后续验收单位(如自来水集团、供热公司)均对其管井管道安装有特定的要求。因此管井安装的成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市政单位验收乃至整个项目的顺利履约。
装配式施工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施工主流技术,本文以在实际应用基础上总结出的一种管井管道安装的装配式方法进行浅析,既可保证管井施工质量,又能有效控制人工与材料的投入。
二、人防机电工程特点
2.1、科技性
本方法充分利用BIM新技术,以市政验收一次通过为结果导向,通过虚拟施工、移动端可视化交底等创新手段,精准定位管井内各专业管道、阀门及计量表预留尺寸与位置,实现了各个竖向分区管井支管排布完全一致,为施工提供了极大便利,避免了因施工区域分散造成的管理缺失,确保施工质量。
2.2 高效性
采用本工法,可有效减少施工工序,无论立管安装,还是支管安装,均只需在管井内完成一道管口的装配与旋紧工序即可,大大提高了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的人工工效。
2.3 环保性
采用本工法,可以将管道的下料长度精准到毫米级,大大降低了废料的产出,符合绿色施工的节材要求;由于通过预装配,可以实现现场施工零垃圾的产生,负荷绿色施工零污染的理念。
三、方法原理
首先要与项目所在地的市政单位充分对接,了解其对管井验收的要求,如:计量表前后管段长度,管道距离井门尺寸及管道间距等等。然后根据其要求,结合项目管井实际情况,利用BIM进行综合排布。在充分利用设计空间,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系统使用功能要求、建筑、装饰等专业施工工序要求及运行维护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各分区的立管位置,尽量使每个管井竖向布置保持一致,三通口甩口位置一致,管井支管长度统一。
四、实施要点
4.1 技术准备
在预留预埋施工开始前,熟悉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对管井空间存疑及时向设计单位及业主单位提资;熟悉地方规范与规定,与项目所在地的水务公司与供热公司进行无缝对接,充分了解上述两单位的施工要求与规定,包括但不限于管道材质、连接方式、计量表种类、表前后管段长度要求、阀门材质及品牌要求等。
4.2 BIM深化
结合技术准备阶段条件,根据现场管井实际情况进行三维建模,利用BIM技术将管井各立管位置进行重新排布,使不同区域、不同栋号、不同分区的管井可以有更多相同的标准作业段。
4.2 支管位置与尺寸确定
通过技术准备阶段确定出的计量表尺寸与间距、表前后阀门类型与规格、预留管段长度以及户内地埋管道走向及位置,确定出支管的排列与位置。
4.3 预装配
根据BIM模型及施工样板,绘制出给、中水及采暖管道下料图。根据下料图,在工程机电安装施工间歇期,即可投入较少人力进行管道下料、管道与阀门的预装配工作,并将管道连接辅材的防腐及麻丝清理等细部工作提前完成。
将装配完成后的各管道按栋号分别妥善存放与保养,采取刷涂食物油等方式防止丝扣生锈。
4.3 立管装配
管井墙面装饰做法完成后,立即插入进行立管装配安装,仅需将立管预装配完成的直管段与三通管段用管钳等工具进行本工法第一道口的锁紧工作,即可完成立管装配式连接。
4.4 支管装配
支管进行装配安装,仅需用管钳等工具将将预装配完成的支管锁紧于立管三通位置,即完成本工法的第二道口的锁紧。
4.5 井户连接
由于户内管道大部分均为塑料材质管道,因此在支管完成后,须通过钢塑转换接头,完成本工法最后一道口的锁紧工作,路由实现全部贯通。
4.6 实施效果对比
BIM排布完成效果 施工完成效果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机电安装技术,以应用BIM模拟施工以及装配式高效施工为主流科技手段。本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运用,可以有效的破解在建筑行业“用工荒”的大背景下进行集中抢工突击管井施工的困局,充分提高人工工效,同时又可以确保管井施工质量一次成优,是一项值得在同行业推广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GB 5024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论文作者:赵睿,许晓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管井论文; 管道论文; 机电论文; 位置论文; 技术论文; 单位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