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兰 云南省楚雄市思源实验学校 675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告诉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贯彻三维教学目标,把教学有效性落实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时期,对于其未来发展十分关键,为之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八年级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195-01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初中阶段必修课程,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考试压力的促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初中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单方面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短时记忆、把信息技术课堂当成娱乐性学习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本文以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为出发点,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变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阶段虽然属于普及性课程,并且在国内某些地区也纳入中考。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从学校的安排上也好,学生们的内心重视程度也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都没有让学生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种教学现状导致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没有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教学态度上较为敷衍,既不关心学情的变化,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更不用说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和创新了。这种不良的教育现状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是明显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超出了普及的要求,成为学生们渴望获取的知识体系,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信息技术被忽视的教学现状已经被打破,学校和信息技术的教师都需要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转变对待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必须重燃教学热情,逐渐变革过去老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习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变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实施分层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对于知识学习和掌握效率也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实施了分层策略,既尊重了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差异性,又促使他们对信息技术充满了无限学习和探究热情,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效。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逐步认识和感悟到信息技术对于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探究新颖有趣且高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应用较为普遍、效果较为明显的教学手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进入情境中,不断提升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兴趣,为其以后更好地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关联其他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在一起的,因此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可以有效地与其他学科关联或者整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高的兴趣。初中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但它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也很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与其他学科建立起巧妙地关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其高效地学习和掌握此技术奠定基础。
(四)全面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只有全面有效的备课,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并为预设的教学目标提供良好的保障。目前,由于教师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把教材与上机操作当成千篇一律的教学资源,以传授教材内容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为主要出发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保证动手操作的主体性,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有效的备课。
(五)精选教学内容,把握课程核心价值
教学内容作为知识的载体,是学生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依据。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上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实现有针对性地实施,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出现泛化现象,学科的特点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导致信息技术课程丧失了本该有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辅助,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实现系统化的教学过程,而且使学生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学生综合性素质的提升。
(六)灵活教学方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手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很多,如: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游戏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与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七)实施多元评价,发挥评价积极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多元评价的方式在这一学科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要不断地转变单一评价方式,把从“教师评”转化为“教师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正因为八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更应该要全面考虑每个环节的设计,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并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志海.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59-160.
[2]孙婷婷.巧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84.
[3]冯建明.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44-145.
论文作者:毛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学科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