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巴州供电公司 841000)
摘要: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对于电力应用的需求,提高了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安全的要求,若想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就应当对电力系统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重点把控,尤其要基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现阶段,我国的配电网的应用过程中,整体的体现出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以及布设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亟待协调和统筹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加快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式进行探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引起有关业内人士的重视,相应的提高供电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关键词:加快;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供电;可靠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工业生产以及办公设备的应用等,对于短期内的停电行为都是极其敏感的,而笔者对相关研究报告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类,而后发现我国各地域的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未能得到及时解决,一定程度的加大了后期的运维检修难度,其中一处故障,将会使得全线停电,同时故障发生时间也相对较长,无法实现短时间的供电,给配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埋下许多潜在的威胁,最终也影响了最终用户的用电满意度。
一、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的运作中,配电网是最后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和用户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水平的高与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用户自身的用电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可以保障用户体验高质量的供电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配电网的面积也逐步增加,与此同时,电网故障的发生几率也在随之增加,这就使得配电网的运行和运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导致配电网的接线方法更为繁杂,如若仍旧运用传统的配电网建设模式,将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形势,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用电需要。
所以,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行业 改革深化的实际需要,只有灵活的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方可逐步达到减少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量的目标,大量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证明,供电企业若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应当对配电网的服务功能和供电功能予以完善,加快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这一目标,达到一流的供电质量标准[1]。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供电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准,并最大程度的增加经济效益,配电网建成以后,一般都会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的监督和把控,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增强工作的安全性,将故障问题隔离开来,并逐渐恢复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服务功能,减少停电区域,保证送电质量,体现劳动生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将故障引发的停电时间缩减至最小状态,增强电网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事故处理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的保证用户本身的权益,与此同时,减少经济损失。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供电服务质量的高与低将会直接给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可见,不同的用户群,受供电质量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区别。同时,停电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很难用精确的值进行估算,这也是电价自身不能进行比较的原因[2]。
二、供电企业需从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方面着手,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
供电可靠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和要点内容,更加是在此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相关供电企业所提出的新要求,笔者对其根本任务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可知,电力企业的设备制造、生产运行、规划设计以及基建安装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需要一套系统化行为准则的支持,并对供电系统的运行模式予以确定,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借助合理的指标,对电力系统运作中的每个环节实施质量检测,并结合企业最终的运营目标,将其作为企业运作的有力支撑,最终制定极具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借此增强供电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若配电网出现运行故障,并造成许多用户停电,还导致供电企业的信誉和外在形象严重受损,进而一定程度的影响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企业的发展层层受阻,终将难以满足市场化的运作需求[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可从配电线路之上设置故障指示器,每相均设置一只,如若线路跳闸之时,则要结合故障指示器中的动作情况,进一步确定故障范围,并从中找寻隔离故障点,使得其他的线路可以有效运作,故障指示器的动作若较低,可能会出现不动作的现象。故此,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它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另外,还可以选择在分支线路之上加装分支跌落开关,这样能增强线路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若长时间的运作,很容易出现变形问题,甚至会自行跌落。除此之外,此开关也在不断的将故障电流和负荷故障进行切断,操作行为如若不合理,容易导致弧光短路,进而引发主干线路跳闸。所以,从主观思维角度分析,线路故障发生时,可相应的缩小停电范围,但是若从客观角度上着手,这样的处理手段,无疑相应增加了新的故障点。
三、借助配电网自动化,提高供电安全性
现阶段,配电网的发展逐步向设备变电化、线路送电化和绝缘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中,具体表现在导线线径选择面的拓展,运用绝缘线,普通的绝缘子已经难以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需要,逐渐被符合型绝缘子代替,相应的提高了绝缘水准。
设备方面的利用,主要运用箱式变电站为例进行分析,保护配备装置和一二次接线方式的更新,可对故障范围进行自动判定,并将故障点进行快速选择和切除,和当前的变电站运行模式相近[4]。
最近几年来,县城网改造、城网改造以及农网改造等工作的不断落实,使得配电网架的应用更为适宜和合理,高压配电网也意识到更新接线方式的重要性,10kV主干线路一般会利用开环运行或是环网接线方式,保证线路供电半处于相对合适的范围内,结合供电安全N-1规则中的内容,对配电网的薄弱之处进行运维管理,并将故障问题扼杀在襁褓之中,降低供电事故的发生几率。
二零一二年,沈阳供电公司,因配电网事故问题,造成人员伤亡,此事故是典型的配电网运行事故,笔者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总,大供电企业多都意识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建的必然性,主要对一次网络和一次设备进行更新, 降低配电网的故障发生几率,对配电网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避免因配电网事故导致停电,进而给用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和改造技术导则的相关需要,应当着重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并使得配电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毕后,将会成为集合数据传输技术、现代化设备、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管理系统,在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具备保护、用电管理、监测和控制等功能,体现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特色,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健,刘超,张小庆等.配电网多级继电保护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5(9):35-41.
[2]章坚民,陈昊,周明磊等.配电网均匀接线图生成及态势图察觉度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21(13):166-173.
[3]赵拥华,方永毅,王娜等.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馈线自动化的影响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9(24):117-122.
[4]倪春雨,高源,孙权等.分布式大型配电网管理自动化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25(9):291-294.
[5]杨帆,关焕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自动化检测模型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4):218-222.
论文作者:韩烨锋,杨德贵,吕铁疆,王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配电网论文; 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可靠性论文; 用户论文; 安全性论文; 将会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