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

关于传统文化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彭嘉悦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应用文写作和传统文化的教学都处在边缘化状态。面对此境遇,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找寻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链接,而从我国古代的经典文章入手正是应对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应用文写作 教学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们已步入信息化时代,而应用文体恰恰是这些信息传递无法离开的载体,因此,应用写作理应成为现代人的一门“必修课”,应用文写作教学对个人、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如今大部分学校为了应试教育,对于应用文教学通常只停留在“简单了解”层面,并且只局限于几种常考类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并发展兴趣。出于应试的目的,学生往往是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被迫练习,教学实践性较差,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训练的可操作性的缺失,从而使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产生抵抗情绪。另外,许多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老套、缺乏创新,枯燥的教学进一步使得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消磨殆尽。

今天,全球75.78亿人口中,移动通信用户占据2/3,约51亿人在已经在移动中让信息无处不在。根据GSMA的预测,到2021年,移动网络将会占据全世界IP(知识产权)视频流量的18%。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传媒转型,同时又是一场蓄势待发的数字革命。透过数字,或将喟叹一声:移动即未来,视频即王者。

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习惯了各式各样的快餐文化,越来越少人愿意去关注、学习那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当今学校只看重基础课程教学,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实用价值不高,使其得不到正视,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性。与应用文写作一样,传统文化也处在教学的边缘。

可见,改变这一现状已迫在眉睫。如今,在新课程标准中,应用文写作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被提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链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关于具体的做法,笔者认为,从我国古代的经典文章入手是应对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诵读经典古文,汲取写作养分

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如此写道:“以前叫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从鲁迅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多“读”。不可否认的是,阅读量不够必然导致写作能力低下,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盛行的今天,学生阅读量却存在严重不足,对应用文相关阅读更是少之又少。

4.贴近生活

为了防止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空洞脱离实际而难以适应,老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范文。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因此教师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反应当地文化的范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身在此处而产生亲切感,所学之物并非空中楼阁般遥不可及,以激发兴趣,而且这样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就广东地区的学生而言,在学习“通讯”这一文种时,就可引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等诸如此类的话题让学生练习,并以文化引入例文,找到相关范文给学生借鉴。

根据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历史文化知识、领悟到了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君子风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进一步对“意见”写作方法的把握。如此,既最大程度的充实课堂的内容,又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应用文写作。

三.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挑例文,事半功倍

选用范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写作教学,因此例文的选取必须依据授课内容的主旨进行。倘若偏离了主旨,即使范文的内容再经典也会无济于事。因而,我们选择的例文越是贴切,即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越集中。这样的范文不仅能较为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能使教学节奏更为集中紧凑,做到事半功倍。

2.典型性

1.针对性

前面谈到,经典范文是促进应用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对于古文范文的选择,我们不能随意而为,否则不仅不能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还可能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经过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例文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以构建“四驱双核”服务型教工支部为特色,把服务学院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创新驱动、品牌驱动、目标驱动和任务驱动的“四驱”措施保障,创新活动载体、机制载体和组织载体,探索性的将教工党支部服务关口前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步形式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以期全面推进特色教工党支部建设,持续提高基层党建质量,确保基层党支部发展的活力,为更好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奋斗。(图1为“四驱双核”服务型教工党支部建设内涵示意图)

在解决了例文针对性的问题之后,我们还须注意的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文章应该具备典型性,而不能随意选取一篇只是文种相同的古文拿来展示和解说。因为经典范文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筛选,经过时间的检验而留下来的精华,只有引用具有典型性的古代范文,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它的“典型”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做到融会贯通。

我专注地开着车,沉默,占据了整个车厢五分多钟,直到她在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后,整个空气开始循环流动起来。

3.难易适中

我们知道,文言文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本身就存在困难,如果选取的范文晦涩难懂、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不仅不会促进应用文教学,而且还会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文章,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来说,这便是本末倒置了。

习近平曾这样说过:“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诚然,优秀古文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和必要,我国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树立了参考典范。《谏逐客书》、《出师表》、《陈情表》等,都是应用文中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典范,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围绕篇章单纯讲授文言文知识,往往忽视其形式、文种,这样就使得这些经典的古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使得教学内容略显单薄。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将这些优秀的古文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摒弃应用文理论知识的生硬解说,使学生学会汲取其中的优秀的文化养分,在教会学生写作应用文的方法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文化,如果能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整合阅读和写作,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从学习、领悟到表达的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切身联系实践,老师在平时课程中多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习不仅仅在课上,平时生活中都是积累素材的场所。

例如,在学习“意见”这一文种时,老师可以引入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在介绍它的时代特征等背景之后,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当中魏征这一人物敢于进谏的品质,接着进一步探讨当中的语言表达特征及写作手法,最后把古代与当代的两种不同时期的“意见”这一文种相互对比,使同学们从中获得现代“意见”写作的有益帮助。如《谏太宗十思疏》在遣词造句方面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朴实简洁的语言代之,而现代“意见”的写作同样要求语气要比较缓和,要避免命令的带有强制性的语气,说理要简明。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学生会发现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文章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行文也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这便与当今的应用文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教师便可以顺势引入现代“意见”的写作特点和格式要求,使得学生对这应用文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二)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毛泽东在关于文化的批判继承问题时曾这样说过:“如同我们对于食品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我的家乡——上海,是一个车水马龙,人口密集的国际化大都市,大家都喜欢叫她“魔都”!上海不仅繁华,还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建筑景观,更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口的小吃:擂沙圆、生煎包、条头糕……说到我最爱的,要数城隍庙的南翔小笼。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正因为此,我们应考虑到在其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精粹与渣滓混杂。必须承认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少的消极因素,而这些因素将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成为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负累。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我们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道路上能卸下这些多余的包袱,轻装上阵,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封建社会,许多应用文变得空洞古怪,流于僵化呆板,通篇充斥着套语套话。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则应该辨证地对待。例如:八股文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应试文体,它在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等领域都发挥着极大的的影响力。单单就文体本身来说,八股文在体制和作法上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也对当代的申论写作有非常有益借鉴意义。然而八股文的极端形式主义的作风应该为我们所摒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以协助学生在掌握正确写法的同时学会辨析优劣。

同时,“与时俱进”已是现代化的今天一个人人皆知的词语。其实,蕴涵在这一词汇中的精神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我国古代的哲学传统里。《易传》在乾卦中“君子终日乾乾”的解释为“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成日做事都非常谨慎,自强不息,和太阳月亮一同运转,永远不会停止。古时的“偕行”,也就是今日的“俱进”之意。当今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使我国教育正经历着一场由互联网主导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正悄然转型。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丰富性和即时性,使得我们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现教学资源优化,例如,应用文是为应用而生的,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模拟练习写作各式文种,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图 6为不同进口Mach数情况下氢气穿透高度与氢气质量分数(y_H2)分布特性. 图 6(a)中的最外层曲线为氢气的质量分数为0.9的等值线. 随着进口Mach数的增加, 喷流穿透高度减小,这是由于随着进口Ma∞增大, 主流的动压增加而喷流动压不变, 喷主流动压比的减小使得氢气穿透高度减小. 图 6(b)为不同进口Mach数条件下氢气的质量分数分布图, 由该图可见, 氢气的扩散区域随进口Mach数的增大而减小, 这是由于进口Mach数越大, 喷主流动量比减小, 主流对喷流的影响作用增强, 迫使喷流贴着壁面流动, 从而造成喷流向主流扩散的能力下降.

四.结语

改变我国课堂应用文和传统文化教学边缘化的状态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若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恰到好处运用到现代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去,同时改善这两者教学现状,可谓是一举两得。对此,本文尝试从我国古代的经典文章入手,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些许建议,关于如何更好地做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待笔者以后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介绍: 彭嘉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关于传统文化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