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殷雪元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殷雪元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是在工厂完成的预制构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可以形成住宅产业化,即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全面系统地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推进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预制装配式施工简介

预制装配式施工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其施工流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预制,即在工厂之中对建筑各部分构造进行生产加工,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施工中所使用的建筑构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的通用结构体系,这些预制建筑结构与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相类似,包含有剪力墙、框架等体系。而随着人们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建筑实际使用状态的改变,目前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专用结构体系的预制,这类预制构件通常根据建筑设计需要进行了细节的调整及性能的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多变的建筑施工要求。预制环节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而预制建筑构件的改良与创新也是技术升级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各企业也加强了新型预制构件的研发工作,诸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即预制混凝土整体剪力墙体系都得到了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第二个环节便是装配,即施工人员将预制的建筑结构构件进行组装,以完成建筑整体施工。在装配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难度较小同时也不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目前在装配过程中主体结构中的竖向构件装配有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剪力墙及各类梁柱结构的装配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为了对预制构件彼此之间的精密度进行加强,可建议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此目的。与此同时,在安装预制构件时,应把插筋预留在下层板当中,以便内墙预制预留板螺栓孔可以有效的插入其中。另外,在施工阶段,可将配比合理的水泥砂浆灌浆料灌入至螺栓孔当中,以便将建筑工程各个结构与剪力墙通过螺栓进行良好的固定连接,从而有助提升整体的强度。此外,在实施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时,应注意螺栓在剪力墙中所处的位置应位于结构的中心,有主意提升剪力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最后,注意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本进行控制,同时注意对周边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因为建筑施工而影响周边环境质量。

2.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为了提升叠合板安装的精准性,可在叠合板接近作业层位置300mm位置时对其进行一定调整,以便避免误差在安装环节中出现。另外,注意加大对预制叠合板安装过程中的保护力度,避免其在此过程中出现磕碰,同时遵从挺稳慢放的原则来进行安装,有助于提升安装质量的同时,避免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的现象。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时,吊装方式可以通过模数化的方式来实现,有助于提升叠合板安装的紧密程度。此外,为了固定叠合板的安装,可在吊装前将临时支架安装于底部,并可在结束吊装作业后将临时支架拆除。如果存在双层结构安装,则临时支架也应设计为双层,并且结束上一层叠合板的安装后,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的5d左右,方可将下一层支架拆除,以便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2.3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在预制窗体施工环节中,需要对窗体中预留的螺母通过螺栓进行有效的连接。与此同时,在紧固件连接时,注意在距离作业面300mm左右的距离对窗体进行调整,确保螺栓可以合理的插入至墙板中的连接孔当中,以便窗体构件可以与紧固件进行可靠的连接,从而有助于在提升预制窗体安装施工质量的同时,全面的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表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构件的性能目标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具有特殊性,为保证建筑质量,对需要的构件有着极高的标准,不但需要确保构件的质量,还要保证其尺寸规格的精准。构件连接位置不能出现裂缝,如果裂缝宽度超过规定视为构件不合格。此外构件连接位置需要具备一定抗渗能力,在规定年限中构件不能出现渗漏问题,且构件的抗震性能要达标。构件还要具备修复能力,可对局部的损伤进行修复。结构连接部分,还要具备一定抗连续性破坏倒塌能力,在受到连续性破坏时不至于出现严重问题。

3.2构件运输环节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做好固定工作,装卸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构建,尽量避免磕碰。在实际运输时要利用缓冲材料保护构件,此外还要严格按照计划路线进行运输,在运输时尽量避免出现紧急刹车,以免损伤构件。

3.3构件存放环节

构件的存放需要结合构件特征选择存放环境,确定竖向放置还是横向放置。针对楼板等构件,通常竖向放置,对于梁构件等通常是利用横向方式放置。在实际放置时,需要提前对地面采取压实措施,避免地面出现洼陷等。

3.4预制构件吊装

预制构件的吊装一般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一种是湿式系统,一种是干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应用基本流程如下:放置预制构件安装小样、进行预制柱的吊装、进行预制大梁的吊装、进行预制小梁的吊装、进行楼板吊装、进行建筑物外墙的吊装、进行阳台的吊装、进行楼梯的吊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建筑内电气设备的配置、进行楼定灌浆处理。在湿式系统引导下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工作,一般采用以下施工方式:在建筑墙体上预留锚筋,并且要确保锚筋能够插入到叠合现浇层中;在进行对楼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楼板连接建筑物上半部分需要应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建筑物的下半部分需要有铁件的连接,并令建筑下半部分和铁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与距离,方便建筑下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在铁件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摇晃。

3.5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一种是机械式连接方式,一种是现浇式连接方式。机械式连接方式指的是通过简单的机械式持续套筒来完成对预制构件的连续灌浆操作,并在其中应用强度较好且没有收缩性质的水泥,以此来实现对预制构件的高效连接,并确保其连接位置的稳固程度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求,并且此连接方式对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有着一定的质量要求。现浇式连接方式的应用主要针对那些需要连接但是连接位置又较小的预制构件,但是此连接方式对混凝土浇筑模型的要求较高。在实际的预制构件连接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结合建筑工程质量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保障预制构件连接能够符合建筑工程的强度要求。

3.6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需要针对混凝土构件模具实施质量检查,确保模具质量,重视构件中的钢筋成品,全面检查各个细节,之后在这些成品当中涂刷隔离剂,做好防腐措施,然后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保证浇筑的均匀性,严格观测构件情况,如果发生形变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要针对构件表面进行进一步处理,确保表面的平整性,还要做好养护处理。

4结语

总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促进了建筑工业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建筑行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改革设计与发展[J].北方建筑,2018,3(01):25~27+34.

[2]肖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123+131.

论文作者:殷雪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_殷雪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