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新 吴秀慧
(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 高碑店 074000)
【摘 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早期康复治疗联合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组 ( 依达拉奉加早期康复治疗) ,依达拉奉组,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30 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各时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 d及 30 d后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及康复组。结论:依达拉奉与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依达拉奉;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46-02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目前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已经有了较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而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早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二者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报道甚少,我们于 2006 年 5 月至 2007 年 5 月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 (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 ,依达拉奉组,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 例, 年龄 6578 岁, 平均年龄 72.3+10.9 岁, 其中男性 78 例, 女性 42 例,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标准 1.临床诊断脑梗死,发病 48 h以内,经头颅 CT 或MRI成像证实,且有可比性。 2.欧洲卒中量表评分 ( ESS) 总分小于 80 分,意识分大于 6 分 。3.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4.无严重精神疾病, 严重痴呆等。
1.2 治疗方法 入选时均经头颅 CT 或MRI成像检查明确诊断,进行神经功能 (ESS) 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定。对照组予常规治疗 ( 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 阿司匹林等),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 ( 每支 30mg,商品名易达生,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20051992)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中 ivd,q12h, 每次 30 分钟滴完, 共14 d,观察并记录药物反应。康复组予常规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治疗,措施包括:1.床上功能位摆放,2、定时变换体位,3、关节被动活动, 4 、早期坐位训练,5、坐位平衡训练,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7、步行训练等。康复治疗时间安排: 每天一次, 每次 30 分钟, 每周 5 次。由康复医生执行,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配合完成。联合组予常规治疗同时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 ( 方法同依达拉奉组) 生命体征稳定后行康复治疗( 方法同康复组)。
1.3 观察指标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 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 Barthel 指数,(3) 实验室指标: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4) 观察时间为开始用药第 1-30 d,(5)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7,14,21,30 d各评定一次,(6) 随时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治疗前后数据可比性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联合组治疗后各时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1 d及 30 d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和康复组 (P<0.05), 见表 1 和表 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2.2 不良反应:4 例GPT轻度升高, 2 例 Cr 增高, 停用后自行恢复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血管闭塞后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中心缺血区和缺血周边的半暗带,血流再通后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缺血级联反应,包括能量代谢异常,酸中毒,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介导的毒性,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导致脑细胞凋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清除自由基,打断反应链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障。由于依达拉奉是强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分子及脑内具有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阻止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的扩大,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的死亡[1], ,从而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避免进一步损伤。临床研究亦证明依达拉奉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2,3]。
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减少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早有人提出[3] ,康复治疗开展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尽管疾病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代偿和功能重组等自然恢复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要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尽早开始重新学习和功能训练极为重要,它能增加潜在突触和侧枝长芽新形成的突触利用及与靶组织的连接,促进病灶周围组织和低级中枢的代偿[4]。临床研究证明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5]。从本文结果看出,治疗14天后联合组,依达拉奉组和康复组的ESS和 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天后联合组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及康复组,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更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Tanaka M. Pharmacologico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the freeradical scavenger as a neuroprotective agent[J].Nippon Yakurigaku Zasshi,2002,119(5):301-308.
[2]狄 晴,葛剑青,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1(5):184-186.
[3]袁昌文,王永生,刘颖,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1):100.
[4]Sherrill L,Susan R. Early intervention care in the acute strok patient [J].Arch Phys Med Rehabil ,1986,67:319-321.
[5]倪朝民.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及其功能训练时间[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14-315.
[6]蔺勇,殷淑萍,李 艳,等.康复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95:70-71.
论文作者:陈亚新,吴秀慧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达拉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患者论文; 能力论文; 脑梗死论文; 高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