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利弊与注意事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弊论文,注意事项论文,成绩论文,评价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评价是加强师资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教师进行评价所依据的指标很多,学生成绩为其中之一。其实运用学生成绩进行教师评价在国外中小学早已使用。美国在本世纪20年代中小学就已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当时正值测验运动兴起,许多教育工作者对用标准化测验来测量学生学业进步的准确性深信不疑。因此,教师评价人员认为,也可用标准化的测验来判别教师教学效果,这就产生了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方法。为证明其科学性,兰斯洛特(lancelot)和巴尔(Barr)在1935年通过实验进行了论证,最后在研究报告《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对这种评价方法作了充分肯定。从此,学生成绩逐渐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现在,我国许多中小学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把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有的学校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挂沟,以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但在实际运用中,这种评价方法既有正确效应又有负面效应,下面进行简单分析并谈一下应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正负效应
这种评价方法的正面效应体现在:第一,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提供了条件,因为学生成绩具有数量化特征,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硬件指标,以此为依据可一定程度避免评价者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评价结果的误差;第二,具有激励的作用,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打破了“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鼓励了先进又带动了落后,有助于消除“吃皇粮”、“端铁饭碗”的不求上进的消极心态。第三,约束引导作用,即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肯在学生身上下功夫,杜绝“身在曹营,心在汉”和“出工不出力”的消极怠工。尤其是目前,因为学历、文凭、职称评定、级别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仍起很大作用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把教学作了“第二职业”,忙于“捞文凭”,运用学生成绩进行教师评价不失为一剂良方。
负面效应主要体现为:第一,容易导致一些学校把“学生成绩”片面理解为“学生考试成绩”,甚至局限于“文化课”、“考试课”成绩,过分追求分数,偏重于某些科目而忽视其它方面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目前科学的德育测评体系仍未建立起来,德育测评的操作化仍在探索之中的情况下,更易导致学校工作的偏向;第二,可能引起教师的不公平感,影响工作情绪。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提出了公平理论,心理学也叫“付出——酬偿”理论。亚当斯认为,职工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绝对报酬(即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即与他人或自己过去相比较的相对收入)的影响。因为教育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付出脑力、体力,还要付出心血,她的付出量很难用精确的数量化统计结果标示,再加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导致同样的成绩包含了不同的劳动付出,这样运用学生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不可能公正、客观、全面反映教师工作成绩,难免评价结果失误,使教师产生不公平感。第三,学生成绩高低的竞争,可能影响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系统论指出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存在着整体功能优化这一问题。学校系统内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而为了争成绩,争名次搞人为的“封锁”、“绝计不外传”,不利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运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为趋利避害,运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成绩的可据性即效度,指根据学生成绩所作的推断是否正确和适当的问题。这要求学生的成绩必须是通过教学获得的,那些受一般智力水平和校外学习影响的测验成绩,不能作为评价教师效果的依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师评价专家米尔曼(Millman )教授认为:“不能用学术性向测验以及一般的智力或能力测验的分数来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或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那些确实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成绩才能被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测试的内容反映教学内容。尽管测试要灵活多样,考察学生记忆、理解、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测试内容要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参照系。为此,要认真设计测试内容,兼顾测试的覆盖率和区分度。
第二,学生成绩和可靠性即信度,指学生成绩是否反映了真实的情况。这就要求加强测试的组织和管理,严明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避免弄虚做假。另外,把平时成绩和测试成绩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得可靠的、全体学生的成绩,而不是把某一、两次的或个别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避免以偏盖全。
第三,评价力求公正和客观,应采取相对性原则。
运用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学科特点、教学条件、原有基础等,力求公正和客观。如语文中作文成绩提高相对地比较困难,需要花费较大的心血。因为这不能仅仅依靠课上几十分钟的讲解,课下的指导、学生的多读、多想、多练极为重要;各个学校办学条件不同,有的因设备仪器缺乏,物理和化学实验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不同素质的生源也影响教学成绩,科学已经表明人是存在遗传素质差异和智力水平的高低的,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的付出与其收获并不总成正比,许多重点学校教学成绩的优异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占了生源优秀的便宜。正如社米尔曼所说:“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如果面对低能的、毫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极差的学习环境以及与教学目标大相径庭的学生成绩,那他们也会一筹莫展。”所以,要认真分析学生成绩,不能仅仅看成绩的绝对值,而要看相对值,相对于过去、相对于在同等条件的对比方,以此来判别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把这种评价方法运用于形成性评价中去。评价分为两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为一种动态评价,是帮助教师了解其教学状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评价,是调控作用;后者为阶段性、总结性的评价,对教师一段时期内的工作做出评价,检查教师是否具有教学能力。而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别,用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的话说:“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而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仅仅把运用学生成绩对教师进行评价局限于终结性评价,作为评职、晋级、奖励的依据。其实,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要,通过学生成绩了解教师的进度是否适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四,要注意全面。这里的全面包括测试成绩为全体学生的成绩,评价是评价所有的教师,测试内容是包括德、智、体等的全面测试。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测评方法,所有科目的教师受这一评价方法的激励,齐抓共进,促使学校携手共进,各育同发展。
综上所述,运用学生成绩评价教师并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以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从而改进教学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