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先海
广德县人民医院 安徽广德 242200
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各关节面受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平面及表面重建扫描检查。结果:2位医师盲法读片的结果显示对于50例患者跟骨关节内骨折的Sanders分型以及各关节面受累情况,两位医师的判断符合率为100%;不同医师利用螺旋CT图像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各关节面受累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跟骨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受累诊断;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calcaneus in all articular surfaces. Methods:50 cases of calcaneal fracture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multi-plane 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scanning. Results:the results of blind film reading by 2 physicians showed that for Sanders classification of calcane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each articular surface in 50 patients,the judgment coincidence rate of 2 physicians was 10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spiral CT images used by different physicians(P>0.05). Conclusion:spiral CT has a high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calcaneal interarticular fractures.
[Key words] spiral CT;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Diagnosis of articular surface involvement;Application value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跟骨骨折都发生于跟骨关节内,常规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无法对错综复杂的跟骨关节进行详细检测,因此造成临床治疗、评价存在较大的局限,从而导致患者的预后差强人意[1]。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螺旋CT中的多平面和表面重建技术更是能够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观察更为直观清晰[2]。本文试就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各关节面受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与研究,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体征检查以及X线初步判断疑似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平面及表面重建扫描检查。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6.61±6.13)岁;骨折原因:摔伤17例,高空坠落22例,车祸11例;送医至接受螺旋CT检查时间均不超过7d。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自然仰卧位,为检查过程中双足能够维持固定姿势,可在患者双足足跟间放置大小适中的海绵垫,并以绑带进行固定使双足维持自然位(双足跖平面与检查床保持60~70°)。利用美国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仪自患者足底扫描至胫骨下端,扫描射线与跟骨轴位呈30°。常规平扫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180mAs、螺距0.75:1、层厚5mm。在获取平扫图像后利用仪器自带工作站进行薄层重建,层厚0.625mm,间隔0.625mm。
1.3观察指标
邀请2位影像学副主任医师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盲法判断,对骨折的Sanders分型进行判断,同时对关节面受累情况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位医师盲法判断在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上的比较
2位医师盲法读片的结果显示对于50例患者的Sanders分型,两位医师的判断符合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见表1。
x20.000
P1.000
3 小结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其主要原因在于跟骨本身不规则,且向下移行至跟骨结节,因此不仅给临床的治疗和对症处理带来难题,而且在鉴别诊断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3]。目前跟骨骨折的具体临床分类较多,且并无完全统一的标准,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Essex-Lopresti分型和Sanders分型。前者主要基于X线表现并以骨折是否累及距下关节面分为Ⅰ型(未累及)和Ⅱ型(累及),其中Ⅱ型又可根据骨折继发性骨折线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面塌陷形骨折[4]。本研究所选择的Sanders分型是基于冠状位和轴位的CT表现进行分类,主要是反映跟骨后关节面损伤程度,在临床研究中被认为能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5]。
目前临床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传统X线检测由于成像清晰度低,不利于分辨和诊断而只能用于临床初步诊断[6]。而螺旋CT与常规CT的平面扫描不同,只需要进行1次扫描时通过螺旋式扫描获取连续层面信息即扫描范围内的所有组织的信息,而且扫描速度快且通过自带的工作站和图像后处理软件能够根据检查者的需要对图像进行灵活的处理,可获得任意方向的图像层面[7]。祖亮[8]等在研究中对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结果经CT扫描后62例33.3%为左侧骨折,54.2%为右侧,12.5%为两侧;13.9%为关节外骨折,86.1%为关节内骨折,其中93.1%为Ⅱ~ Ⅳ型。而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2位医生所进行的盲法判断在骨折分型和关节面受累情况上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了100%,充分证实了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综上所述,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各关节面受累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宏蕊,李建强,孙永,等. 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腓骨肌腱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11):1784-1788.
[2] 王蒙,郑冬,白克文,等. 基于CT薄层扫描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2017,19(6):421-425.
[3] 曾辉,胡付聪,陈金金,等. 跟骨骨折的X线及CT诊断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2):89-90.
[4] 周晓秋,王宝春,操啸,等. 16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3):563-566.
[5] 王洪涛,李生旺,曲家富,等. 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关节面恢复情况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14,16(9):1247-1249.
[6] 蒋兵权,张厚强,张伟,等. 16层螺旋CT对跟骨骨折的临床价值[J]. 影像技术,2017,29(1):41-42.
[7] 彭玲,王培军. MSCT诊断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发腓骨肌腱脱位[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4):601-604.
[8] 祖亮. 多层螺旋CT应用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424-425.
论文作者:谈先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螺旋论文; 关节论文; 骨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论文; 价值论文; 图像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