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30例论文_黎盛洪,范有龙,李武生,钟俊娣,吕国汉,曾俊萍

黎盛洪 范有龙 李武生 钟俊娣 吕国汉 曾俊萍

上杭县中医院 福建龙岩 364200

【摘 要】目的:评价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脑梗塞随机分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单纯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针灸取穴组以两组穴位交替:①顶颞前斜线,臂臑,曲池,合谷,风市,梁丘,阳陵泉,丰隆,②顶颞前斜线,肩髃,手三里,外关,髀关,足三里,太冲,昆仑。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师进行实施。各组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发病后3个月的残障率作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是治疗脑梗塞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脑梗塞;针灸治疗;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36-02

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至2013年9月止(门诊or住院)治疗6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经8周治疗后统计疗效(每周治疗5天),2组疗效差异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1.1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1]。

(2)西医诊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诊断标准: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作CT或MRI检查[2]。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70岁;③同意接受针刺、康复训练者;④发病30天以内;⑤影像诊断为单侧(双侧)大脑半球区域梗死灶(包括基底节区,放射冠,皮质),⑥有肢体瘫痪,日常生活需要帮助,⑦意识清醒,无明显智障,听力无明显障碍,能够配合康复训练者,⑧知情同意者。

1.2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TIA),各种脑出血、混合性卒中、心脏或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形成的脑栓塞等患者;②合并失语症、耳聋、严重认知障碍以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③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如重度心衰、肾衰、痴呆、癌症等;④脑干、小脑梗塞灶者;⑤不配合针刺、康复训练者;⑥不能完成疗程、依从性可能不好者;⑦病后无肢体瘫痪、生活能自理者;⑧脑梗死病情有加重者;⑨有动脉(静脉)溶栓指征,或已进行动脉(静脉)溶栓者。

1.3研究对象:60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号随机分组,单数为治疗组30例(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组),双数为对照组30例(单纯康复训练组)。治疗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9天,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9天。两组治疗前后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病情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每位患者于治疗前后各做一次各种评定,各种评定由同一医师进行,该医师不知治疗分组情况,且不参与治疗。

2 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所有纳入病例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给予吸氧,控制高血压,纠正血糖,必要时防治感染,控制水电质紊乱,脱水降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基础治疗[3] [4]。

2.2中医治疗

2.2.1针灸取穴:①顶颞前斜线,臂臑,曲池,合谷,风市,梁丘,阳陵泉,丰隆;②顶颞前斜线,肩髃,手三里,外关,髀关,足三里,太冲,昆仑。以上两组穴位交替选用。若同时伴有失语者,加廉泉,通里;若伴有面瘫者,加下关、地仓及颊车;若伴有吞咽障碍者,加地仓、天突、人迎、下关及风池等穴。

进针后行手法至得气,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采用连续波,持续治疗20分钟。每周治疗5天,进行8周,共治疗40次。

2.2.2康复训练:

软瘫期:①加强急性期护理,使患者保持良肢位,适当应用支具(矫形器),定期变换体位以及采取其他急性期常规护理。②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被动训练每日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③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等长收缩自助上下肢运动(桥式运动),夹腿运动,下肢外展,自助上肢伸展和伸屈肘训练,每日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

痉孪期:①抗痉孪手法(PT)+关节活动术+肌力增强术+肌张力减压。②进行垫上运动以诱发分离运动,进行平衡训练,转移训练。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每周进行5天,共8周40次治疗。

对照组只使用基础治疗联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针灸治疗。

3 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3.1.1 3个月残障率:发病3个月时进行评价,以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残障(日常生活依赖者)标准为Barthel指数(评分表见附录)60分或以下[5]。

3.1.2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再梗死、出血,晕针及死亡等异常情况。

3.1.3脱落:本次治疗过程中未有患者脱落情况。

3.2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若方差齐采用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

3.3结果

3.3.1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表1 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显示:两组残障率比较X2=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目前国际上卒中试验公认的主要转归指标是功能水平的指标(3或6个月时的死亡或残障率,残障用Barthel指数或Rankin量表测定),从临床研究的可行性出发,本文采用了3个月时的残障率为主要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由研究结果可见,针刺加康复训练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

从二者的作用机制来说,各自的作用途径有所不同:从促进神经功能代偿的角度看,针刺应是刺激穴位处的神经感受器,产生的信号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其产生神经功能代偿;康复训练强调患者自我的功能锻炼,以促进主动性神经功能代偿。

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6],针灸疗法对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其机制可能为针刺可作用于大脑皮层,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恢复脑细胞兴奋性,减轻脑组织损害,及时建立病灶处的侧支循环,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及临床症状的改善。Nudo等[7]用猴进行实验发现,于脑梗死后5天起进行康复训练,受损的皮层出现功能重组,而未接受训练的猴脑组织则出现退化,此类研究为早期康复提供了依据。对于脑梗塞的治疗,针灸与康复训练作用原理各有区别,有互补增效的理论依据。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J],1996,19(1):5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J],1997,17(5):312.

[3]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2005,22(5):388-392.

[4]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2005,22(6):484-487.

[5]符文彬,郭元琦,陈小凯等.电针联合中药、康复训练综合方案治疗脑梗: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J],2010,30(1):6-9.

[6]郭海龙,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30例临床观察[J].当代中医,2010,16(5):151.

[7]Nudo RJ, Wise BM, Sifuentes F, et al. Neural substrates for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on motor recovery after ischemic infarct[J].Science,1996,272:1791-1794.

附录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一、评定内容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对应的得分上划“√”。

表1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

二、评分细则

1. 进食:

指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l0分:可独立进食(在合理的时间内独立进食准备好的食物)

5分:需部分帮助(前述某个步骤需要一定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 洗澡: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3. 修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需他人帮助

4. 穿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 需部分帮助(能自己穿或脱,但需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

0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 大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 偶尔失控

0分: 完全失控

6. 小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 偶尔失控

0分: 完全失控

7. 如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 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需他人帮忙冲水或整理衣裤等)

0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8. 床椅转移:

15分:可独立完成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

5分: 需极大帮助(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和帮助)

0分: 完全依赖他人

9. 平地行走:

15分: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m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用具)

5分: 需极大帮助(行走时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或坐在轮椅上自行在平地上移动)

0分: 完全依赖他人

10. 上下楼梯:

10分:可独立上下楼梯

5分: 需部分帮助(需扶楼梯、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等)

0分: 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三、评分标准

1. 总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2. 分级:

0 =生活自理:10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不需他人帮助;

1=轻度功能障碍:61~99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一定帮助;

2=中度功能障碍:41~60分,需要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3=重度功能障碍:≤40分,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完全需人照料。

作者简介:

黎盛洪,男,(1964-),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论文作者:黎盛洪,范有龙,李武生,钟俊娣,吕国汉,曾俊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  ;  ;  ;  ;  ;  ;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30例论文_黎盛洪,范有龙,李武生,钟俊娣,吕国汉,曾俊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