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英语》必修五Module 3 The Steamboat教学设计摘要:教学的重点放在把握小说的阅读技巧和人物的性格分析上。阅读课上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做到上下衔接、环环相扣。即“读前激活小说背景,有效把握故事梗概;读中获取主要信息,体会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读后熟悉阅读技巧,拓展阅读应用”。
关键词:文学阅读;主要信息;实践与技巧
一、 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山东省淄博市高中英语教学研讨会的一节阅读观摩课,由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周丽君老师执教,授课时长为45分钟。该课例的教学设计对于高中英语小说阅读启示颇多。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选自必修五模块三的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中的阅读The Steamboat,是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节选。文本故事讲述了Huck和Jim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发现一艘要沉的汽船,登上汽船后发现有一起谋杀案件正在上演。本文语言简单生动,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是高中必修部分稀有的小说节选。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理解文本材料并不困难,但对于文学作品赏读却有些挑战。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活动安排上要从小说阅读要素的方面考虑,让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小说的魅力,感悟小说阅读的技巧,加深对经典名著的热爱和对西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3.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本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故事梗概。通过细读,品味有关冒险故事的词汇短语,体会本文中动词(pour down, keep as quiet as mice, crawl等)惟妙惟肖的用法并模仿使用。(2)在阅读活动中感悟英文小说的阅读技巧,学会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把握人物性格,学会归纳分析并准确表达。(3)能够运用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读懂文本,理解本模块冒险故事的情节并摘录要点,能写出故事梗概。(4)能够进一步了解冒险故事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掌握猜读,预测,跳读等阅读技巧,能读懂与本模块课文难度相当的冒险故事。
4.教学设计思路
此文本材料是小说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第四章的节选。在教学设计上,首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把握小说的阅读技巧和人物的性格分析上。考虑到作者和社会背景对小说的影响,读前的作业设置为自读Cultural Corner 关于作者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其作者马克.吐温的人生经历,洞悉写作背景。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之后,教师翻印了小说的前三章发给学生在课下自读。阅读课上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做到上下衔接,环环相扣。即“读前激活小说背景,有效把握故事梗概;读中获取主要信息,体会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读后熟悉阅读技巧,拓展阅读应用”。
具体框架如下:
以读前作业作为导入,既为本文的情境做好铺垫,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课前泛读的成就感。课上的阅读环节由浅及深,分为两层。从表层的故事理解阅读到深层的人物分析和背景思考的阅读,步步为营,为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如何真正读懂小说做了充足的预设。读后任务是在读中语言和技能输入的基础上设定的,激发兴趣,顺理成章。
三、教学过程
1.读前活动
读前让学生泛读了本书的前三个章节以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就学生所读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的问题: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Chapter1, Chapter 2 and Chapter 3?
[教学片断]
S1: Huck found that his father came back and he was frightened.
T: Then what did Huck do?
S2: Huck escaped from his father and people thought he was dead.
T: So we can see Huck is very…
Ss:clever.
T: What about Chapter3?
S3: Jim ran away from his master and he met Huck.
T: The two friends met each other and then they would begin their adventurous life. 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 happened later?
Ss:Yes!
[设计意图]
在前置作业的布置上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只让学生泛读小说的前三章,不设置细节问题,只要求了解故事情节。这三章分别讲了Huck的生活环境,Huck的逃跑和Jim的逃跑,因为其内容紧密相连,在为下文做好铺垫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想知道后来发生什么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2.读中活动
(1)故事欣赏阅读
活动1:阅读全文的过程中找出小说的几个关键要素:When, Who, Where, What,填写表格。
w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o Huck, Jim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re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在活动一填好表格的基础上,以地点为主线,划分为三个清晰的场景,并找出在这些地点不同人物对应的不同行为的动词。
Huck and Jim Huck and Jim the three men Huck and Jim
see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The raft The steamboat The boat
[设计意图]
故事欣赏阅读是基于内容的表层故事情节了解。本篇文章的语言较为简单,学生理解文章并不难,但让学生逻辑清晰的讲述这个故事却是难点。本文的特点是地点随事件发展而转移,所以地点有多个,理清楚地点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基于此,设计了以上两个课堂活动。进行完这两个活动后,学生们会注意到,想要了解清楚故事情节要关注活动中强调的几个要素。
(2)深层阅读
活动1:以第一层阅读中总结出的三个场景为基础,前两个场景都出现了需要两个人做出决定的问题。
“board or not”——“stay or not”——“save or not”
[教学片断]
T:On the raft, they had a “board or not” problem and let’s find their reactions. What did Jim say?
S1:I don’t want to board a sinking ship.
T: So we can see at that moment, Jim felt…
Ss: Frightened!
T: What did Huck say?
S2: Let’s go and take a look.
T: So we can see Huck felt…
Ss: Curious!
T: So we can see they had different reaction on the same situation.
另外的两个场景的问题设置同上。引导学生通过两个人对同一情况的不同反应来推断两人的性格特征。
T:Can you conclud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Huck and Jim.
Ss: Huck was clever and brave, but Jim was not brave and always followed Huck.
T: Why did Jim, an adult, always follow Huck, a teenager? Think about their social statues.
Ss: Jim was a slave who was used to following others’ arrangement.
T: Very good. That’s the social background Mark Twin opposed in this book.
[设计意图]
列出三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寻找面对同一问题时Huck和Jim的不同的反应,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以此来揣摩,推测人物的个性特征(孙佳韵,2014)。在通过以上信息推断出人物性格后,再更深层次的引导学生考虑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个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洞悉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批判的奴隶制。这种由浅及深的问题引导会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活动2:找出船舱中三个人的对话,通过语言来揣测他们当时的感受,模仿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并进行模拟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是电视和电影无法媲美的,因为阅读会引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所以对话的语气会出现多种版本,从而将课堂推向高潮,由此更激发学生们的拓展阅读的兴趣。
活动3:选取场景三,设置动词填空。
I ________ along the deck to find Jim and _____________ him to help me to save the man ________ on the floor. We found the men’s boat ________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eamboat. We _________ quietly in and _________ away.
[教学片断]
T:Can you find other vivid verbs in para.1 and para.4?
S1: “Poured” in para1.
T: What can you imagine about this verb?
S1: The rain was so heavy and the bad weather made the environment more scary.
T: Good! That’s it.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小说中恰当的动词使用会给我们呈现一个鲜活生动的场景,并吸引我们继续阅读。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的的其他场景中找出这样的动词,并试着去分析品味,继而学着使用。这也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通过关注关键动词的妙用来更好地体会小说的情节。
3.读后活动
让学生预测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
就在学生们想知道后来发生什么的时候,文章结束了,所以给出一个预测的活动顺势合理。通过本课的输入(小说要素、人物性格、动词使用)来进行语言的输出。课后再进行原文阅读进行比对,激起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四、课后评析
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学阅读篇章虽少或只是节选,但多为精彩部分,要藉此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原著或其他作品(黄瑞贤,2015)。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高效课堂的设计思路,很好地实现了五维目标,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育人价值,开启了师生共同关注英文原著阅读的序幕。本课的阅读在模块中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学生通过课前的泛读和课上的精读,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英文小说阅读的兴趣。二是在阅读中领悟英文小说的阅读技巧,为之后的课外阅读做好技能铺垫,正所谓“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笔者对高中英语的小说阅读教学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 以学生为本,让自主学习主宰课堂
小说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维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大量的书目阅读中领悟小说的阅读技巧和写作风格。课前的阅读让学生自己泛读,找到兴趣点。备课团队在活动的设置中引导学生思维的把握要准确到位,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在课上起到的是引领方向,激发情感的作用。
2.以问题为纲,让英语思维主导课堂
教师通过仔细研读,将文本阅读分层。阅读任务设计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活动设置应符合文本的特点,重点突出,问题设计要巧妙,能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问题探究能培养学生获知、求悟、明理、积学。广泛而深刻地通读、研读英文小说,慢慢用英语思维来调整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的意识,久而久之地道的英语也就学到手了。
3.以课程为主,让文化意识浸润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经典原著的阅读是必不可少。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生活方式越细致,就越能正确理解这门语言。让真正的阅读从纯文本的品读、赏读开始,逐步提高兴趣,提升素养,让充满思辨的课堂延伸,让课程意识,文化意识都归结到英语的人文性上,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
作者简介:王 慧, 山东省淄博市英语教研员。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山东省外语教学先进个人,淄博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淄博市教学能手。授课教师:周丽君, 山东省桓台一中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孙佳韵.国际文凭课程初中英语小说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12)
[2]黄瑞贤.基于学生体验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导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6).
(作者单位:①山东淄博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55000 ;②山东省桓台一中 256400)
论文作者:王慧,周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小说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淄博市论文; 语言论文; 技巧论文; 动词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