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发展中,水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也可以损害人的利益,妨碍社会的进步。市政给排水规划无疑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因此,在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时需充分做好系统安排,进行远近结合,使管道设计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本文就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相关要点展开论述探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引言:
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作,具有着极大的时代意义。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可以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的发展,也可以改变城市的生活居住环境、投资发展环境以及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平衡发展的目的,因此,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与市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
1.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下,一个国家的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高低,会明显的从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行状况中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还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合理科学的城市市政给排水会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环境污染加重,空气质量下降都是明显的例子。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因此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长远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建设美好城市,美丽家园。
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客观的反映到城市的生态环境上来,因此,生态环境的质量也会影响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转情况可以生动的反映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否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新时期,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不仅要为城市有效供应和处理生活生产污水,还要不断满足城市的生活、生产和社会需求。健康、文明、自由、绿色的城市生活空间需要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来实现,缺乏市政给排水部门的工作。一切所谓的便利、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都是空谈。因此,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工作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2.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原则
2.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设计给排水工程方案时,必须做好城市的长远规划,。制定出合理的给排水设计方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好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在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配,促进城市的发展。
2.2因地制宜
在设计给排水工程方案时,必须做好水资源的有效统筹。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思想,将给水与排水进行结合共同考虑,以建立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上的使用效率与循环利用率,就要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工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建筑情况,进行合理的给排水规划,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改进对水资源的 评估与预测方式,完善水资源的评测标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2.3根据施工量合理分配
在设计给排水工程方案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其中给排水工程包括建筑给排水、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其内容涉及到水源寻的找与调度,是一项复杂的重点工程。因此,其规划与设计必须要科学合理。各界阶段任务需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并对其建设中每个阶段的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以制定相应的对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规划设计要点
3.1城市市政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对于我国目前来说,给水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是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化使用,尤其是对于利用城市的给水管网压力,能够对其进行智能化的直接供水装置中,已经广泛的被推广到生活中来。因此,出现了城市的供水日系数变化较大的现象产生,尤其是在高峰期时段,伴随着供水量的急剧增长,纵使相应的水厂出现大规模的供水问题产生。所以,对于城市供水压力大的问题上,要相应的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者是使用高位水池的方法来进行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用水量的日变化系数,从而提升了供水的安全系数。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其近、远期的结合,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比如说,在进行管道的铺设时,要对未来的水管位提供预留位置,并且根据水管的管径来进行合理的确定等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了重复的投资使用,并且有效的争取了效益的最大化使用。
3.2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排水主要是生活及生产排水,还有就是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当地的历年雨水量,排洪流域面积等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市政排水的污水处理是每个城市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问题,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要应用新科技,建设节能环保,再利用的原则,用生活污水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10年一遇,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村庄现状,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3.3城市市政防洪排涝系统的规划设计
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是排蓄为主。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
3.3.1排洪与排水标准衔接问题: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 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使用某重现期(如10年一遇)24 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
3.3.2排洪的具体措施:一是增高洪区地面的方法,二是雨水泵加滞洪区的方法,也就是部分增高洪区地面甚至不增高洪区地面。例如,城市周边如是山区地形的话,考虑到实际情况,最有效的排洪方案应当是采取第一种办法,同时加设局部的抽排设施,以保全周围村庄乡镇的过渡。
3.4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的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情况下,雨水溢水路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给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对城市的科学规划、人民的居住环境、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防洪排涝系统、雨水系统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进而提升整体城市的服务质量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轶.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2]张伟.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水资源利用探讨[J].大科技.2011(14).
[3]沈俊.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江西建材.2011(04).
论文作者:李名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城市论文; 给排水论文; 市政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水资源论文; 雨水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