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影响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西方论文,传统文化论文,财务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传统文化的国际比较
社会文化传统是某一社会群体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历久不变的思想、行为以及情感等。众所周知,美国、欧盟、日本是世界经济的三强。其经济的迅猛发展,除了许多得天独厚的因素外,各国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西方文化包括两种模式:即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而日本文化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儒家学说的教义对日本人的影响比对中国人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1.世界观。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即“天人合一”。认为,理论和实践内在上是统一的,物质和精神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切知识和理论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注重物质和实践。而日本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夸大精神的作用,执著地认为,精神是万能的,而且可以超越和脱离物质而存在。
2.价值观。我国自古奉行先社会而后个人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价值、利益融于家族和民族价值、利益之中。而美国则遵循先个人而后社会的价值取向。认为个人的价值、利益是最重要的,不实现个人利益,就谈不上实现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法德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在法国,在其价值观念里,“民族再生”乃是至上的价值追求,完全忽视个人的目标追求,这同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是分不开的。而日本的价值观念也是崇尚集体主义。
3.人生观。我国历来信奉和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重整体的成就感和整体的责、权、利。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强调个人的责、权、利,重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由于相应的价值观的存在,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民族将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强烈盼望其有限的一生能够创造无限的理想神话,因此,缺乏可操作性。
4.政治体制。文化研究专家将文化的内涵和民族文化差异概括为四个层面:权力差别(权力距)、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非常推崇以君主专制为本位的中央集权制,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非常讲究等级,因此,强调集体主义的大权力距文化,这与日本、德国相类似。而对于欧美等国家来说,却是崇尚个体价值观的小权力距文化。美国文化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强调人权和个性解放;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要求更强烈,追求一种绝对的自由、民主、平等。
5.道德观念。我国崇尚合作,反对恃强凌弱,视扶贫助弱为美德;不崇尚武力,崇尚“礼之用,和为贵”;处事时,重道义,轻功利,讲究人际关系,重人伦感情而不重视法治。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却崇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认为弱肉强食是天经地义的行为道德准则,重视国家的法治建设,不重视人伦感情,处理问题好走极端,不留任何情面,不考虑人际关系。
6.经济体制。从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模式上来看,我国长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家族文化”,社会的基本结构与价值取向是集体本位、伦理本位、权力本位和政府权威。而这些,是根本不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我国历来奉行“以土地为本位的小农经济制度”,重农抑商,称农业为本业,而视工商为末枝。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却很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视工商业的发展为强国之本。在此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美国经济是自由竞争模式,政府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影响企业运行,即使干预也是通过经济政策和法律,而非政府管制。因此,19世纪梭罗的思想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共识:(1)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2)最好的政府是不管事的政府;(3)公民有权蔑视政府,不服从政府。也正是由于这些共识,形成了美国文化中极端尊崇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的理念。
7.科教信仰。我国自古以来既不非常依靠宗教,也不十分重视科学教育,只重视“四书五经”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私塾、书院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播,通过这种途径教授出来的学生一般都“知书达理,循规蹈矩”,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很差。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则重视科学教育,重视宗教,开设神学方面的课程,尤其重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性科学技术的教育,通过开办各种专业学校、学院、大学培养出各种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敢于打破陈规,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8.思维方式。我国历来喜好直观,偏好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不注重严密的论证,习惯曲线式的思维方式,并习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程序和方法。而西方国家,一般偏好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思维,注重严密论证即经验事实的验证,习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并习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整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
通过对中外传统文化以上八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中外传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理财各方面的差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水平面上范围虽然很广,但在纵深面上欠深刻,创造性不强,流于形式。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人重视情感,强调和谐的一面,对企业财务管理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财务管理毕竟是人的活动,人的感情因素、道德因素都会对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而英美等西方文化则相反,强调法制、竞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法制、竞争,而不重视人的感情、道德因素,只会滋养偏激情绪,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无益。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经营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投资者投入资金的保值、增值,避免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基本目标。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投资者出资创办企业的根本目的。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作为企业主体的自然人对财务经济行为所应该达到的效果的期望。这种自然人的期望,从最初的雏形到最终的确定,无时无刻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对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方面。儒家文化奉行“中庸之道”,认为物极必反。所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则天下之正道,庸则天下之定理”;在待人处事方面,重名轻实,重形式而不重实效;在处理问题时谦虚谨慎,不愿冒风险。企业利润最大化往往有较高的风险伴随,盲目搞一些利润高、风险大的项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但是,该项目一旦失误,企业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企业一般不会将单纯的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而是在考虑适当风险的情况下,使企业的利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地提高或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
2.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我国自古以来注重“四书五经”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师徒相授的模式,教授出知书达理的儒生阶层。这些儒学信仰者们崇尚合作,反对恃强凌弱,重人治、伦理而不重视法制、法理。这种情况导致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充分应用现有科学工具和法律依据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是模糊地概括企业在一定阶段应达到何种状态。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很少。
3.价值观。儒家文化奉行先社会价值后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就是一种把个人利益、价值寄托、融合于集体利益、价值之中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使企业在财务目标的形成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整体的价值,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按一种较新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负债价值+股东财富+员工价值。因此,在企业的规模相对稳定时,只有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作为企业员工的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
(二)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对独立。他们之间有如下关系:最终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规模、组合及效益;而投资规模、组合和效益又受制于筹资数额、结构及其代价。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目标,首先,要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确定资金投放方向和数量,以期获得最佳投资效益。这是筹资决策的基础;其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合理选择筹资方式、规模及其结构,以期筹资的总成本最低,并且,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状态;第三,要科学地进行收益分配决策。
正确确定企业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以使公司得到长远发展。企业在进行上述财务决策时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对有关决策的影响。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对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股利分配活动及其相应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1.传统文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资金投放方向,主要受到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资金投放方向基本可分为: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并且,流动资产投资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盈利能力。因为:(1)固定资产是盈利性资产,它可在再生产过程中给企业带来利润。而流动资产则只是为日常经营提供必要条件;(2)依据“盈利与风险相对应”的原则,由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大,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易于变现,风险相对小于固定资产,所以,盈利能力相对较差。从我国企业的传统文化环境来讲,作为企业法人主体的自然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的风格是崇尚“中庸之道”和谦虚谨慎。因此,一些企业在作资金(本)投资决策时比较注意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即比较倾向于选择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较较高、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较强、风险较小,但是同时资产盈利的可能性也较小的相对保守的投资结构。或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会太大,但是企业的盈利性也不是太好的这种比较中庸的投资结构。而另一种积极的、激进的投资结构,即流动资产的数量较小,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小,假设在流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那么企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较小,相应的风险较大,但这种情况下,盈利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这种投资结构不太符合我国传统的思想风格和生活习惯,一般需要经过慎重考虑。
2.传统文化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按资金权益性质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种。因此,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问题:(1)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问题;(2)短期借入资金占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比例问题。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所占的比例不同,会给企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一般来讲,自有资金被视为“永久性资本”,不需要到期还本付息,财务风险较低,但投资者需要参与利润分配。借入资金要求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高。因此,盈利性和风险性同样是影响企业筹资决策的两方面因素。传统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导致其不愿意借钱消费(这也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方式)。这种倾向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就是筹资方式以筹集自有资金为主,借入资金占总资金的比较较低。这样,企业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风险。但通过财务杠杆作用,企业所有者获得利益的可能性也被相应降低。企业总的筹资额等于投放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上资金的总和,流动资产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恒久性流动资产和波动性流动资产,波动性流动资产指受季节性或周期性影响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企业在作筹资决策时,由于受传统的谦虚谨慎作风和“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短期借入资金的筹集占波动性流动资产的比例通常是中等偏高。而那种比例较低,甚至是部分恒久性流动资产也由流动负债来补充的筹资方式,企业一般不偏好。因为,流动负债比例过高,企业会面临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极易引发财务危机。
3.传统文化对分配决策的影响。在股利分配决策中,涉及到股利政策类型的问题。一般而言,股利政策可分为:(1)剩余股利政策;(2)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3)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四种分配决策中,其利弊是相互依存的。企业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尽可能不影响股东持有企业股票的信心,又不可以为保持信心而抛弃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孔子曾经说过:“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至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这集中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的“义”和“利”的观点。映射到现阶段公平与效率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有的企业一味追求公平目标,而导致了企业效率的下降;而有些企业又只顾效率而有失公平,或者说见利忘义。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企业的决策者们应该兼顾利润分配的公平和效率,要做到“见利不忘义”。从微观上解决好社会分配的问题,国家从宏观上把握问题就容易多了。即企业在决策时既要做到短期利益的实现,但又不能影响到长期利益,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特点是谦虚、谨慎,又奉行“中庸之道”,因此,企业在做分配决策时通常会做出比较保守、谨慎的决策,既不影响股民的信心,又不影响长远利益,如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三)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
要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的方法论可分为哲学方法论和亚哲学方法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科学的方法论结合理财学科的特点,形成理财学科的基本方法时,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可忽视。
1.我国传统上不太重视科学教育,不太推崇自然科学和应用性科学技术,只重视“四书五经”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虽然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像“四大发明”这样的应用性科学技术发明,但其相对于整个世界的文明来讲,是十分渺小的。更多的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出现在西方。中国历史上,数学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但是中国的数学研究是以初等数学的研究为主的,即重视常数的研究。因此,要真正从动态上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必须克服传统上的不良习惯,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变数数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我国传统的思维结构偏好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善于定性分析,不注重严密的论证。善于从整体到具体的思维结构,这一传统习惯,非常符合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关系,力求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财务的控制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即政府对企业的外部控制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配置结构。与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强干预”相比,在美国主要是通过一些“公认会计原则”来确定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公共性财务准则”,在框架范围内,企业拥有比较完整的财务决策控制权或自主理财权,而不受政府或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直接干预。这样,就使得美国的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能动性去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中国企业财务管理,从企业财务目标的确立到财务规则的制定都受到政府的极大干预,从而失去了其创新的能动作用,失去了其实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以至于整个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能力。从内部财务控制情况来看,一样受中央集权思想的影响,中国采用的是集权模式而美国则是分权模式。美国的管理中著名的分权管理和授权制度充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具体体现在总经理授权制以及企业内部的权利分层,即权力下放。例如,就董事会来说,在美国企业中其只起监督作用,而对于我国、日本、德国来说董事会兼具有财务决策和决策执行的职责。在我国,监事会在多数情况下更是形同虚设,使财务监督权流于形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很少有财权下放现象,许多企业实行的还是总经理“一支笔”制度,财务授权制度几乎不存在。
三、西方财务管理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中西传统文化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模式、企业制度及其财务管理上的差异,会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双方文化的交流而逐步缩小。由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低、起步晚,因此适应于西方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财务管理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1.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财务自主。财务管理虽然依附于商品经济而存在,但由于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决定了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对于我国来说,集权思想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到一切领域,且根深蒂固。因此,需要我们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
2.规范完善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的主要法律环境在于公司法与税法。就公司法来说,第一,我国应对违反公司法的行为施行纯经济上的制裁,如西方那样,清算或破产惩罚,不应延续原来所实施的个人罚款、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理,以便于企业彻底割断与原来体制下政府的各种联系,将企业完全推向市场;第二,应确立严肃的公司法,以避免受国家政府行政条文的干预而造成公司法执行中的许多人为的不确定性的因素;第三,完善公司法,使企业拥有发行股票、减少股本以及股票种类等自主权,从而更好地优胜劣汰,推动经济的发展;第四,在股权配置上,应对各种形式的优先股以及无表决权股和雇员股等做出规定,从而主观安排股票资本控制的灵活多样性。
3.建立适合于我国企业发展的筹资系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筹资理论,自不足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筹资一方面是面临全社会资金的普遍短缺,一方面是我国政府管制影响下企业筹资方式的狭窄,使得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主要是向银行贷款。而同时在贷款协议中缺少各种类似于西方的限制性条款,这不利于银行贷款的安全性而造成了大最银行不良资产,成为金融领域的另一大社会问题。总之,我国目前的筹资系统处于低级阶段,其改革与完善首先在宏观上有三个方向:其一是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资金市场;其二是加快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建立明确的产权主体;其三是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对于微观方面的要求则体现在企业筹资主体地位的确立。有自主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去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方式。另外就是财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正确的筹资意识,全面提高筹资水平。
传统文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有重要影响,而财务管理也对传统文化具有反作用。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财务文化。可以说,财务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环境中,伴随着财务管理活动而产生的。不同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财务文化。同一种财务文化在不同的国度,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大相径庭。美国、欧盟、日本的财务文化是适应他们各自的传统文化和国情而存在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的财务文化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财务文化相比,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它也是适应我国的国情而存在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财务管理,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正在逐步地发展与完善。但面对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我国财务管理模式中仍然有许多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容。这主要是由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力量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的。要研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以求发展完善,必须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变迁发展趋势之中,也只有遵循传统文化的演变规律,并借鉴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中适应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容,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不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割断历史和传统,单纯寄希望于外国先进的财务文化,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标签: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企业筹资论文; 财务管理原则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