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中学 266621
一般说,一篇完整的作文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这三部分各有侧重,教学中要重点在开头部分的“别开生面”、中间部分的“详略得当”、结尾部分的“韵味无穷”三环节上着力。
一、开头别开生面
文章的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脸面,这张脸孔是否漂亮,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篇文章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美丽的“凤头”来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1.开门见山法。
又可称“直接点题法”。这种方法是起笔入题,或说明写作缘由,或提出全文主旨,或直奔故事,非常简洁。
2.写景抒情法。
文章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开头描绘自然景色和环境,或直接、间接地抒发胸臆,这就叫做写景抒情法。
3.名言发端法。
名言精炼,歌词新鲜,俗语流行,自然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在作文的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常使文章有一种神充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欲扬先抑法。
即以退为进,先抑住某一个人或事物,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或主题,达到突出的目的。此法运用很广泛。在记叙文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中间详略得当
1.依据文题定详略。
好些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我的学习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学习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2.依据文体定详略。
记叙文要把记叙的部分详写,议论、抒情的部分略写。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依据结构定详略。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如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4.依据内容定详略。
与中心有紧密关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节要详细写,其他部分略。
三、结尾韵味无穷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1.画龙点睛,卒章点题。
记叙文结尾一般都要点题,结尾是点题最重要的部位,否则,有可能被误判为偏离题意。所以,结尾点题,不仅需要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如:《这世界需要你》结尾: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的怀里。我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这世界需要你!该结尾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记叙文结尾点题如能明点固然好,但最好是暗合(不出现材料,而是出现材料的题旨),两者结合更妙。当然点题语言是议论式,或者议论抒情相结合式。如《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该结尾系用明暗结合点题法。
2.创设情境,留下想象。
在记叙文的结尾,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这样,就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如作文《难题》,全文通过写与幺叔的交往,表现出幺叔“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的朴实的情操。作者在结尾听了二哥的讲述后写了这样一句: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作者创设了一个无话可说的情境,表现出对人物特殊性格的心理反应,也让读者去想象:面对这种难题该怎么做呢?
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
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和韵味,给人一种余味未尽之感。如: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结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土,抚慰了刚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效果很好。
论文作者:吕爱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结尾论文; 文章论文; 详略论文; 记叙文论文; 开头论文; 抒情论文; 景物论文; 《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