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论文_陈琛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 在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选出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对象的静脉血进行血清肌酸激酶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和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对症治疗,Hcy水平和CK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伴有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提高,经过治疗后,CK水平和Hcy水平会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医师可将CK和Hcy指标作为甲减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肌酸激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进而影响到健康生长发育和集体内蛋白质、脂肪、糖分等的代谢[1]。不少学者认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为探究甲减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在2015年9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选出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中选出120例为对照组,排除合并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严重感染的患者。观察组中男14例,女106例,年龄在23-64岁,平均(41.8±6.9)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03例,年龄在26-65岁,平均(42.3±7.5)岁。两组受检对象的基础资料差异不大,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对象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后获取血清和血浆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检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片和优甲乐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抽取静脉血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得知,观察组甲减患者治疗前的CK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经过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CK和Hcy水平有明显的降低,P<0.05。

表1 两组受检对象的检测结果

注:与对照组的指标值对比,*P<0.05;与观察组治疗前的指标值对比,#P<0.05.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致病因素较多,如:甲状腺切除手术、桥本甲状腺、核素Ⅰ破坏等均会诱发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引起甲减。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又会引起血脂、血糖、蛋白质等代谢的异常,诱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如:心包积液、心动过缓等[2-3]。赵彩虹[4]的研究指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伴有血脂水平的升高和肌酸激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在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监测上述指标可以作为提高对甲减的诊断正确率以及监测甲减治疗效果。CK和Hcy是心肌酶学的重要指标,心肌酶学又是临床上用来评测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故而对甲减患者进行CK和Hcy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5]。

肌酸激酶分布于人体的心肌以及骨骼肌中,同时在脑组织、肝脏、红细胞、平滑肌等组织中则会有少量的肌酸激酶分布[6]。而肌酸和ATP之间会出现高能磷酸键相关的转移,其中CK具有激化可逆性转移的作用,能促进肌肉的收缩以及能量运输。在一般情况下,CK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CK蛋白分子的直径比细胞膜孔的直径大,此时CK不容易穿透细胞膜;而一旦肌细胞出现结构、功能的变化时,就可能导致CK通过细胞膜流出进入到血液系统中,从而导致血液中的CK含量明显提高[7]。因此通过检测血清中的CK水平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是否出现CK穿透细胞膜现象,判断肌纤维、骨骼肌纤维膜通透性等是否存在异常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甲减患者的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经甲硫氨酸产生的,其在肝细胞内生存。在代谢上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转硫途径代谢,一个是再甲基化途径代谢。甲减患者会出现胱硫醚β合成酶、蛋氨酸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从而导致整体代谢状况偏低现象。同时,甲减患者的肠蠕动减弱,从而减少了维生素、叶酸等的吸收,也减少了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导致血液中的Hcy水平升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甲减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甲减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损伤,致使心肌的收张力不足,从而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而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血清CK水平和血浆Hcy水平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指出在甲减的治疗中,不仅促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心肌纤维细胞等。

综上所述,血清肌酸激酶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重要诊断辅助指标以及治疗预后评估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娥.左旋甲状腺素片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3):46-47.

[2] 胡长军,张红,陆卫平等.甲减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38-2940.

[3] 曹萍.19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J].吉林医学,2014,35(5):1038-1039.

[4] 赵彩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及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115-116,120.

[5] 隆维东,刘万彬,李坚,等.40例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及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2877-2878.

[6] 郭菲,戴晨琳,朱铁虹等.伴肌酸激酶升高、垂体增大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诊应对[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9):761-764.

[7] 陈适,连小兰,伍学焱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影响因素[J].协和医学杂志,2015,6(6):410-414.

[8] 荣秀花,罗婉莹,曹敏,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8):869-871.

论文作者:陈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论文_陈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